【生活笔记】广东 段正山‖感悟“子曰”(之九)

文化   文化   2024-09-16 19:18   山东  


感悟“子曰”(之

文/段正山

历史这面镜子
据《孔子家语》记载,一次孔子观看明堂,看到四门的墙上有尧、舜、桀、纣的画像,画出了每个人善恶的容貌,并有关于国家兴亡告诫的话,还有周公辅佐成王,抱着成王背对着屏风、面朝南接受诸侯朝见的画像。
孔子走来走去地观看着,对跟从他的人说:“此周公所以盛也。夫明镜所以察形,往古者所以知今。人主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存,而忽怠所以危亡,是犹未有以异于却走而欲求及前人也,岂不惑哉!”
孔子说的话意思是:
“这是周朝兴盛的原因啊。明亮的镜子可以照出形貌,古代的事情可以用来了解现在。君主不努力沿着在使国家安定的路上走,而忽视国家危亡的原因,这和倒着跑却想追赶上前面的人一样,难道不糊涂吗?”
孔子的话,使我想到了大家都熟悉的那个比方——历史是面镜子。
唐朝皇帝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可正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先生所言“历史给人唯一的教训,就是人们从未在历史中吸取过任何教训。”
孔子两千多年前讲的很多仁政、仁德之道,谁能说不对?甚至许多当权者嘴上也承认“对对对”,可有几人心怀仁德、心忧百姓,去治天下?还不是一私之心夺天下,得了天下就开始横征暴敛、苛捐杂税,打仗血流成河,有几个心软的?天下到手,贪污受贿、骄奢淫逸,多端作恶,心里装着老百姓的有几个?玩的是家天下,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唯我独尊。
一直到了现在,那些动辄贪污几千万,乃至几个亿,几十亿的官员,什么为官之道、做人之道不懂,台上给人做报告,那口才好着呢,你能说人家智商低,能力差?能混到省长、部长的位子,哪儿差?人家能不知道历史的教训?知道,太知道了,就说不知道历史,可一两年前的、一两个月前的犯了事的官员被抓的教训,总能看见吧,该吸取教训吧,吸取了吗?没有,人家最讨厌那叫什么教训的玩意了。
历史是面镜子,愿意天天去照照自己的面孔,特别是针对教训,检查自己的得失,从古到今有几人心甘情愿这么做?普通百姓为人做事常常反省者不多,他影响面小,有些只是个人得失而已,而当权者则不同,因有公权在握,若以权谋私,贪脏枉法,一定危及社会、伤及百姓,也会葬送自己。明知如此,前车之鉴,可后来胡作非为者络绎不绝,前赴后继。
历史的镜子就那么高悬着,谁去照了自己的面孔?怕是它早已照出了许许多多肮脏的灵魂。
我们比古人高尚了多少?
靠仁德,而不是靠杀人
《孔子家语》上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陈惠公要扩建城池,在凌阳筑造一座高台。高台还没有建成,因犯法而被处死的就有几十人,又将负责筑台的三名官史抓起来,将要杀掉他们。
正在陈国的孔子听到了这件事,便前去请见陈惠公,两人一同登上高台观望。
孔子感叹道:“美哉斯台!自古圣王之为城台,未有不戮一人而能致功若此者也。"
意思是说:
“好壮观的高台啊,自古以来,圣王建造高台,从来没有不杀一个人而能有这样大的功绩啊。”
陈惠公听了之后,感到很羞愧,回去之后匆忙赦免了被抓的那三名官吏。
过了一会儿,陈惠公来见孔子,问道:“过去周修建灵台的时候,也杀过人吗?”
孔子答道:“文王之兴,附者六州田。六州之众,各以子道来。故区区之台,未及期日而已成矣中,何戮之有乎?夫以少少之众,能立大大之功唯君尔。”
意思是:
“周文王兴起的时候,天下九州之中前来归附的有六个州,六州的百姓都像子女敬爱父母一样前来做事。所以,区区一个灵台,还不到一个昼夜就建成了,哪里会有杀人的事情呢?能够用如此少的人,却能有如此大的功效,恐怕只有国君您能做到啊。”
 恐怕自春秋以来,无论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乃至资本主又社会,统治者发动战争和大兴木土,都是以牺牲广大民众的生命为代价的。统计一下无论古今中外历次战争,死去的生命;统计一下无论是长城,还是金字塔;无论是罗马的宫殿,还是皇帝的陵墓,修建耗时耗物耗人几多?当权者有几个视百姓生命为生命,哪个不是把杀人当儿戏。现在看来的多少什么遗产、遗址、伟大的工程、人类的奇迹,哪个不是用千千万万的生命堆积起来的,但史书好像记下来的只是那些英雄豪杰帝王将相的“丰功伟绩”,而那些被迫就逼服兵役服瑶役的百姓,都成了冤魂野鬼,可谁又对他们报以同情和怜悯呢?
我国著名作家夏洐先生创作的著名报告文学《包身工》上有这样一段震人发聩的文字:
“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
孔子一直崇敬古代先贤的仁德之心与仁德之举,向来反对、讨厌当权者滥用民力,滥杀无辜,靠杀人酷刑等暴力手段,只能暴露统治者的转弱、无能与可耻。此等尔类,又有哪个能长久,不被人民推翻、遣责和唾弃?
还是孔子倡导的“仁德”思想,是最高尚、最可敬,它感动人心,赢得人心,征服人心。得人心者,得天下。
当然,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当权者随便杀人的事少了,但不尊重人,不关心人,不善待人的心态和行为,依然存在,员工干了活儿,不给工钱,几年的工资欠着不还,这其实都是不把人当人的表现。
唉!社会进步到今天了,怎么感觉孔子的话在当今社会针对性还那么强呢!
荐贤更贤
唐朝大家韩愈曾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孔子家语》中记载的孔子讲的一段话,对此问题的见解就非同一般。
有一天,子贡向孔子请教:“今之人臣,孰为贤?”意思是说:“当今的大臣,谁是贤能的人呢?”
孔子说:“吾未识也。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则贤者矣。”意思是:“我不知道。从前,齐国有鲍叔,郑国有子皮,他们都是贤人。”
子贡有些不服气,马上举出当今两个有影响的人物:“齐国不是有管仲,郑国不是有子产吗?”
孔子耐心地启发子贡:“赐,汝徒知其一,未知其二也。汝闻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
意思是说:
“赐呀,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你听说自己努力成为贤人的人贤能呢,还是能举荐贤人的人贤能呢?”
子贡很快说:“能举荐贤人的人贤能。”
孔子马上把话头引向深入:“然。吾闻鲍叔达管仲,子皮达子产,未闻二子之达贤己之才者也。”
意思是:
“这就对了。我听说鲍叔牙使管仲显达,子皮使子产显达,却没有听说管仲和子皮让比他们更贤能的人显达。”
孔子讲话很有分量,也很有说服力,就拿子贡提出的那两位“名人”来说事,人家鲍叔牙举荐了管仲,管仲显达了,可他管仲却没有举荐比他更贤能的人让他显达;同样人家子皮举荐了子产,子产显达了,可他子产却没有举荐比他更贤能的人让他显达。”
经孔子这么一分析,谁是贤能之人,一下子就让人看明白了。
自贤,固然可敬,而能荐贤,则尤为可敬。能看到比自己强的人,这不仅靠慧眼,有识人之能,更重要是有胸怀,有容人之量和赏人之怀,能推出比自己高的人,这很难得。就如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毛主席去世,解决了“四人帮”的问题之后,德高望重的元帅叶剑英,竭力举荐还处于被打倒状态的邓小平“出山”,以挽救当时中国的危局。被毛泽东称赞“诸葛一生惟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的叶剑英,在举荐邓这件事上,可谓是他一生中最后精彩的一笔。
遗憾的是,现实中一些高高在上的人,容不得比自己强的人出现在自己的跟前,自然眼睛看不到,内心容不下,若有机会,还要打压一下。嫉妒心作怪,防范心捣鬼,自然喜欢武大郎开店,谈何荐贤?即使提拔重用,也是任人唯亲,拍马溜须者、讨好谄媚者、花钱行贿者,混入自己圈子的“小人”,才是自己喜欢的“自己人”,否则一概入不得眼,上不得心——眼前根本无贤人,因为他就不是贤人,他往上爬靠的也不是自己真“贤”。
对于独立的个体,应该努力修为,使自己成为贤能之人;而处于一定位置的人,能够荐贤,帮助一下那些正处于艰难前行的有贤德之人,那不是更为有贤德吗?
治国之根
孔子不仅是位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教育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孔子家语》记载了他与子贡的一段对话,便反映出孔子了不起的治国理念。
一天,子贡问孔子说:“从前齐国国君向您询问如何治理国家,您说治理国家在于节省财力。鲁国国君向您询问如何治理国家,您说在于了解大臣。叶公向您询问如何治理国家,您说治理国家在于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前来依附。三个人的问题是一样的,而您的回答却不同,然而治国有不同的方法吗?”
孔子当然知道自己曾讲过的这些话,当然明白当时自己讲这些话的各自背景和自己的用意。于是耐心答道:
“各因其事也。齐君为国,奢乎台榭,淫于苑囿,五官伎乐,不解于时,一旦而赐人以千乘之家者三,故曰政在节财。鲁君有臣三人,内比周以愚其君,外距诸侯之宾,以蔽其明,故曰政在谕臣。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心,莫安其居,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此三者所以为政殊矣。“
意思是说:
“这是因为要按照各国不同的情况来治理。齐国君主治理国家,建造很多楼台水榭,修筑很多园林宫殿,声色享乐,无时无刻,有时一天就赏赐三个家族各一千辆战车,所以说为政在于节财。鲁国国君有三个大臣,在朝廷内相互勾结愚弄国君,在朝廷外排斥诸侯国的宾客,遮盖他们明察的目光,所以说为政在于了解大臣。楚国国土广阔而都城狭小,民众想离开那里,不安心在此居住,所以说为政在于让近处的人高兴,让远方的人来依附。这三个国家的情况不同,所以施政方针也不同。”
孔子抓住了这三个国家的要害,所言针对性很强。孔子有一颗赤子之心,接下来孔子借用《诗经》所言,把治国的思想说得更为透彻。
孔子讲:
“《诗》云:‘丧乱蔑资,曾不惠我师。’此伤奢侈不节以为乱者也。又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此伤奸臣蔽主以为乱也。又曰:‘乱离瘼矣,奚其适归?’此伤离散以为乱者也。察此三者,政之所欲,岂同乎哉!”
这段话的意思是:
“《诗经》上说:‘国家混乱国库空,从不救济我百姓。’这是哀叹奢侈浪费不节约资财而导致国家动乱啊。又说:‘臣子不忠于职守,使国君担忧。’这是哀叹奸臣蒙蔽国君而导致国家动乱啊。又说:‘兵荒马乱心忧苦,何处才是我归宿。’这是哀叹民众四处离散而导致国家动乱啊。考察这三种情况,根据政治的需要,方法难道能相同吗?”
孔子讲了一个最基本的治国常识:从本国实际出发,选择治国之道。
从哲学角度而言,这是最简单又是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实事求是。
莫要脱离本国实际谈治国,否则,都是梦想和玩笑。
从治国的出发点来说,孔子是站在百姓的角度,解决百姓之忧和百姓之盼。
可孔子所处的时代,这些当权者,有几个是清醒者,有几个有智慧和爱民的?
究其实质,统治者只为一己之私,岂肯为百姓谋利益?
孔子再好的主张和建议,有几人能听?
直至今日,国家兴旺,自然亦是民为本,我们现在出的所有问题,其实根源都是——是否一切为了人民。所有官员的所为,是否真的为人民。
孔子的思想,经历两千多年到如今,我们该让他老人家瞑目了。只是,我们还需实实在在那么去做。民富,国强;民乐,国昌。为政者,切莫只为自己去贪,去奢靡,去独自享乐。
作者简介:段正山,我国“语文整体改革”课题组核心成员。《自能作文》教材执行主编。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演讲学会会员。出版散文集7部。有大量作品被《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等著名杂志转载,一些作品被选为中小学语文试卷中的阅读材料。指导中小学生3900多人次在《青年文摘》《作文通讯》《东方少年》《新作文》《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少年报》《语文报》等全国著名报刊发表创意作品。指导在职教师出版个人作品集,指导社会青年在《人民日报》《文汇报》《科技日报》《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三联生活周刊》等著名报刊发表作品,指导大二学生在《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现定居广东深圳,专门从事作文教学研究、推广以及私人定制写作指导。对《论语》有一定的研究。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 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
社         长: 谭延明
总         编: 憨   仲
副   总   编: 蔡永祥   毛小东
总 编 助 理: 李   婷
编辑部主任: 白   冰
值 班 编 辑: 魏玉玲   曹  焱
选 稿 编 辑: 王炎欣
责 任 编 辑: 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陈庆连   幽 子
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大雅散文微信平台、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关注大雅散文,这是一个有历史责任担当的平台;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


大雅散文
《东方散文》杂志,国际刊号,季刊,创刊十年,不厚名家,不薄新人。追求诗意、哲思、生命力的新时代散文。 投稿信箱:dfsw123456@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