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笔记】山东 刘佳‖老家的唐槐

文化   文化   2024-09-04 19:45   山东  


老家的唐槐

文/刘佳

安上村有两棵古老的树,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她们坐落在安上村村口处一个用石头砌成的高台上,高台上就生长着这么两棵茂密的老槐树,相依相靠,生长在一起,见证安上村的发展历程,见证着安上村的沧海桑田之变迁。
老槐树是我小时候村民对它的尊称,现在村民也依然都是亲切的称之为“老槐树”。碑文记载这两棵老槐树是唐槐,栽种于唐朝贞观年间。在这两棵老槐树的高台上一边的墙面上,有醒目的四个红色大字:“强村,富民”。在大字中间有碑文写道:“唐代古槐——此古槐生于唐贞观年间,相传,当时在庵上村周围植槐十余株,现仅存6株。此古槐历经沧桑,见证着庵上千余年的兴盛变迁。”这就是安上村村民在2010年夏为这两棵老槐树立的碑石文字。
强国富民,其实,安上村是真真正正的名副其实的强村富民村,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就成立了,标准件厂,生产螺栓,销往全国各地,有两座煤矿,供应者方圆十几里村庄生活用煤以及附近工厂的生产用煤。改革开放初期,螺栓厂又扩大生产规模,改革组建,成立了强大标准件公司,产品销往国内外,还有安上陶粒厂,建筑材料厂等等大型厂矿。所以说,这些成就与这两棵老槐树具有灵气的护佑是分不开的。也更应该说是,村民是有福气,遇到了好的带头人,带领着村民勇敢创造财富,敢于拼搏敢于实干的精神分不开的。
碑文所称“唐槐”,生于安上,长于安上,地地道道的安上唐槐,进得安上村来,远远望去,依旧婀娜多姿,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绿树成荫,两棵唐槐,树冠茂盛,树连着树,跟连着跟,相互相靠,相互支撑,相互簇拥,在这儿诉说着历经千年风雨安上村的发展历史和沧桑。给予后人们以敬仰和敬畏。敬仰老槐树具有庇护安上村民的生生不息人丁兴旺,护佑村民的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敬畏老槐树的坚忍不拔,千年不衰,枝繁叶茂。
位于安上的这两棵老槐树,十人围围不过来,高不知十几米,修柯戛云,低枝佛潭,如橦树,如盖张,如龙蛇走,枝叶下松土肥沃,蚯蚓吟唱,台下有日月,光不到地,萝居石台,积石嵌空,绿阴蒙蒙,朱实离离,不知其一时,光辉日月,护佑村民,郎才女貌,人才辈出,千千年年。
我无比敬仰这两棵老槐树,是它,庇护我小时候,在它树下乘凉玩耍,跟邻居的小孩子们顺着树杈爬上树枝去摘槐锒铛(学名叫槐米),在树下捡拾自然落下的槐锒铛,还要看看谁拾的多,拿回家去,用砂锅炒熟,泡水喝,解渴消暑,败心火清明目,好喝至极。
我敬畏这两棵唐槐,护佑我82年随父母搬迁走出村庄,走向外面的世界。今年初夏,当我置身于唐槐树荫下时,仰头观看,煞是伟岸壮观,给了我一种别样的感受。
我在村口处待了大半个时辰,与一位在超市门前的姓石大嫂交谈了一下,她说,这两棵老槐树,我们村里有一位百岁老人说,在他小时候,就这么大小,从未见过它的生长。而且,还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来参观,了解这两棵老槐树。看来,这两棵唐槐,是驰名方圆几十里,名扬在外。老槐树生长缓慢,百年都没有见得它的生长。                        
与石大嫂交谈了一会,问她:“刘家胡同怎么走。”大嫂用手指了指前方说:“都扒了,已经盖成了楼房。”我只好顺着大嫂指的方向走去,也就有百十步,来到曾是生我养我的刘家胡地方。刘家胡同虽然已经不复存在,一点痕迹都找不到了。记忆中的刘家胡同紧挨着宋家胡同,其实宋家胡同只有一家姓宋的,一家姓石的,其余都是我的本家,刘姓。安上村的刘姓居多,是大户家族。清末年间出过秀才,在抗日战争时期,到建国初期,出过部队团级政委。
安上村现在已经是物是人非,都已经随着村庄的建设发展,刘家胡同、宋家胡同具一去不复返,被楼房所代替。只有在这两棵唐槐的最北头,仅剩宋家胡同最里头的,一堆建筑垃圾和屋坷垃(倒塌的房子屋顶),刘家胡同我家住的房子都已找不到踪迹了。一排排整洁有序的居民楼房取而代之,村民都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只有这两棵唐槐依然矗立在高台上,但也不是我小时候记忆中的那个高台。在我看来,眼前的高台好像是变矮了,高台也往前移植了不少尺寸,已经不是小时候记忆中的摸样。难不成是我小时候的眼光与现在的眼光不相符了吗?小时候的眼光只看到村子里的一方世界,现在眼光是看到的是外面整个大世界。所以,不要总是怀旧,总是拿着四、五十年以前的事情,再来无休止的诉说。历史的车轮总是在滚滚向前,我们只有跟着像唐槐那样屹立不倒,长久兴旺,随着社会发展向前进。
家乡的这两棵千年唐槐依然屹立在风雨中,屹立在吉祥如意的和平年代中,孕育着安上村的蓬勃发展,生生不息,天长地久。行文至此,意犹未尽,尚未表达出它的精髓之所在。
老唐槐,愿我们下次再见。
作者简介:刘佳,网名:霜冷孝妇河,山东淄博人。现为张店区作家协会会员,颜山沙龙会会员。喜书法,爱茶道,擅长太极拳运动。出版有幽默笑话集《世间百态》。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 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
社         长: 谭延明
总         编: 憨   仲
副   总   编: 蔡永祥   毛小东
总 编 助 理: 李   婷
编辑部主任: 白   冰
值 班 编 辑: 魏玉玲   曹  焱
选 稿 编 辑: 王炎欣
责 任 编 辑: 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陈庆连   幽 子
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大雅散文微信平台、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关注大雅散文,这是一个有历史责任担当的平台;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


大雅散文
《东方散文》杂志,国际刊号,季刊,创刊十年,不厚名家,不薄新人。追求诗意、哲思、生命力的新时代散文。 投稿信箱:dfsw123456@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