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笔记】广东 段正山‖感悟“子曰”(之七)

文化   文化   2024-09-09 19:46   山东  


感悟“子曰”(之七)

文/段正山

登高望远
很细喜欢“登高望远”这个成语,有意境,有意蕴,给人启发深刻。
读《孔丛子》,看到子思对他儿子教导的一段话,感觉“登高望远”这个成语正出自此处。
一天,孔子的孙子子思对他的儿子子上说:“白(子上的名)乎,吾尝深有思而莫之得也,于学则寤焉;吾尝企有望而莫之见也,登高则睹焉。是故,虽有本性而加之以学,则无惑矣。”
子思讲的话的意思是:
“白(名)啊,我曾经深人思考但没有得到什么结果,可是学习后就醒悟了;我曾经踮起脚跟看,但还是什么也没看到,登上高处就什么都看到了。所以,有天赋加上自身的刻苦学习,就不会有什么困感了。”
子思的爷爷孔老夫子就曾讲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看来子思也有类似的经历,只思考,无结果,一学习,便醒悟。踮脚跟看不见,登高处就看到了。学习,帮人登到高处,登高便望远。
学习诚重要。
荀子也有类似的感悟,他在《荀子·劝学篇》中曾有“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的表述,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曾经踮起脚跟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当然也是“登高望远”的意思。
学问家所见略同。
我十六岁喜欢上文学之后,曾有一段时间,常常孤灯枯思,不知所云,一支笔,拿起又放下,不知写什么。后来在一位编辑启发下,我捧起了鲁迅的书,一遍遍体味屈原的《离骚》,思路好像寻到了光,与好朋友走进田野,田间地头和农人交谈;走进工厂,感受机器轰鸣的激荡,甚至分别读了老舍、胡适、冰心、朱德等名家写的《母亲》,第一次将深情的目光投向了自己再熟悉不过的母亲,一点一点发现了不同往日整日唠叨、时常教训我、对我多有不满的母亲,渐渐发现了母亲身上独特的别有意味的美,就从写母亲开始,慢慢地我才发现了身边有许多的素材值得去写。
一手捧读名家作品,双眼观察身边生活——读人间这本厚书,原来写在纸上的文字就隐隐约约写在大地天空小溪与天野之间,就写在母亲的皱纹、父亲的背影,还有那些普通劳动者的汗水中。我终于豁然开朗,写出的文字有了质感,发表的文章也多了起来,发表的级别也高了起来。
再读子思、荀子语,又有登高望远之感,真好。
因贤而敬
子思,是孔子的孙子,是孟子的老师。下面是关于子思与孟子的一个小故事。
一天,孟轲,即孟子,去求见子思。子思见到他后,非常喜欢他的志向,于是让自己的儿子子上在近旁陪坐。
子思对孟轲礼敬有加,子上看到父亲对孟轲如此有礼,有些不高兴。
孟轲离开后,子上问到:“我听说,女子没有媒人就不能出嫁;如果没有介绍人介绍的话,士人不与之相见。孟轲没有介绍人就来求见,但您却很高兴并且非常敬佩他。对此我非常不理解,请问这是为什么呢?”
子思回答道:“是的。以前先祖孔子去郯国,途中遇见当时的贤士程子,停车交谈,他们谈了一整天才告别,孔子还让子路把五匹帛赠送给程子。这是因为孔子认为程子合乎君子之道啊。孟柯虽然年纪轻轻,但开口一定称颂尧舜,喜爱仁义,世间少有。跟随他学习都可以,更何况敬重他?这不是你所能达到的。”
子思不愧是孔子的孙子,不愧被后世世成为“述圣”,其尚德爱才之心可鉴。
孟轲年轻有为,喜爱仁义,即使是晚辈,子思也是一见如故,两心相悦,哪顾什么繁文缛节,相谈甚欢便是,这是志同道合者的彼此倾心,这是品德高尚人的相互敬慕。
子思介绍自己的爷爷孔子与贤士程子的偶遇畅谈、赠送礼物的故事同样感人肺腑,堪为贤人交往之典范。
人生难得追求的同路、志向的共鸣和心灵的契合,此乃生命大得意、人生大快事。
果不其然,子思与孟轲亦师亦友,都是大学问家,都为儒家思想的传承,付出辛劳,做出贡献,成为一段师生佳话。
学生遇到一位好老师,老师遇到一位好学生,这实在是一大幸事,彼此尊重敬慕,彼此珍惜呵护,亦师亦友,相携相伴,这是多么难得的传奇与佳话。
倾听着这个故事,触动心灵柔软处,心头一热,不禁潸然。
如何谋利益
据《孔丛子》记载,一天,孟轲向他的老师子思请教:“牧民何先?”说的是:“治理百姓首先要做什么?”
子思照直说道:“先利之。”意思是:“首先要让他们得到利益。”
孟轲不明白,问道:“君子之所以教民,亦仁义回所以利之乎?”意思是:“君子教化民众,用仁义就可以了,为什么一定要说到利益呢?”
子思答道:“上不仁则下不得其所,上不义则乐为乱也,此为不利大矣,故易曰利者义之和也。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解释一下:
“(对民众来说)仁义本身就是一种恩惠,在上位的人没有仁爱之心,在下位的民众就无法安生;在上位的人不讲正义,那么民众就会乐于败坏法纪,这就是最大的不利。所以《易经》上说:‘利益,是正义的和谐状态。'又说:‘用利益安抚人民,以弘扬道德。'这些都是利益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仔细品味孟子与老师的对话,我们可以发现,孟子提到的“仁义”,指的是“教化”,更多的指的是上位者即统治者对下位者的即百姓民众“说”,或者是“讲道理”。
而老师子思说的“仁义”,侧重的是“做”,统治者不仅自已有仁义之心,自己本身就是仁义之人,同时要“仁义”地对待百姓民众,即有仁义之举。
仁义,固然要“说”,更需要“做”。
子思的思想,一如他的爷爷孔子,深邃。
当统治者以“教化”民众的心态和姿态出现时,出发点就错了一半,其实这时候最应该问问自己:你可有“仁义”之心,你可是仁义之人?你若有,你若是,你已树立了榜样,大家有了可以学习的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紧跟着,你就该拿出仁义之举善待百姓,让百姓感受到“仁义”的温暖和幸福,大家得到了实际的利益和好处,百姓自然信服你的“仁义”,你“说”的话,大家才会相信、支持、拥护,这才是正道。
可是遗憾的是,千百年来,又有多少统治者听懂了子思的道理?恰恰相反,大多数的家伙,自己都是“满嘴的仁义道德,满肚子的男盗女娼”,却要求饥寒交迫、受苦受累、流离失所的民众百姓要讲仁义,做顺民,不得反抗。
天下哪有这样的理?
以致于到了现在,我们的官员是不是更该反省一下:你要求民众做到的“仁义”,君可否做到?你对民众的“仁义”之举,又在哪里?你对自己谋得利益多呢,还是为百姓谋得多?
多么简单的问题,多么不好回答的问题。
不可摧眉折腰事权贵
从《孔丛子》上读到一则有趣的故事,甚为孔子的孙子子思叫好,有骨气的学者。
一天,子思的恩师曾子问子思:“昔者吾从夫子巡守于诸侯,夫子未尝失人臣之礼,而犹圣道不行,今吾观子有傲世主之心,无乃不容乎?”意思是:“以前我跟随孔子周游诸侯列国,孔子未曾丢弃臣子的礼节,但圣道仍然不能通行天下。现在我看你有轻视君主之心。岂不是不被国君们接纳吗?”
子思回答:“时移世异,人有宜也。当吾先君,周制虽毁,君臣固位,上下相持,若一体然夫欲行其道,不执礼以求之,则不能入也。今天下诸侯方欲力争,竞招英雄以自辅翼,此乃得士则昌失士则凶之秋也,伋于此时不自高,人将下吾;不自贵,人将贱吾。舜禹揖让,汤武用师,非故相诡,乃各时也。”
子思讲的话意思是:
“时光流逝,世事变化,每个时代都有适宜的做法。在我先祖的时代,周礼虽然崩坏,但周室与诸侯仍然有尊卑名分,上下相互约束仍然像个整体。如果想要推行其主张,不以臣下之礼求见国君,根本行不通。当今诸侯都崇尚武力,竞相招募英雄豪杰来辅助自己,这是一个得到人才国家就会昌盛,失去人才国家就会灭亡的时代。我在这样的时代,如果我不拾高自己,别人就会以为我地位低下;如果我不看重自己,别人就会轻视我。舜、再禅让得天下,商汤、周武使用武力得天下,并不是故意显示差别,而是由于时代不同啊。”
不禁对子思心生敬意。顿时想到了唐朝”诗仙”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那首著名的诗歌中吟诵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那句振人发聩的感叹。身为有仁德之心的学者,有正义感的文化人,最应该保持的就是独立的思想和见解,最应该保持的就是不向权贵低头乃至献媚,头要抬起来,腰要直起来,气要正起来,脚跟稳起来,这是起码的气节和操守。
遗憾的是千百年来,多少文人学者只学会了抬头看权贵的的眼色和脸色,而在权贵面前只会低头而失了骨气,只说权贵喜欢听的话,唱令权贵欢心的赞美诗,以换取一点被施舍的残羹冷炙,丢了文人脸面,失了文人气节,造就了一场场闹剧和笑话,令人不免唏嘘与哀叹。
子思之言,硬气,有锋芒。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正直文人学者越有地位,越挺直胸脯,越有些硬骨头,这个社会越清明,越有生气,当权者越有胸怀和境界,否则,只能说明这个社会越黑暗,越糟糕。
文人学者的尊严,在于自己是心怀天下、擎有大义之士,不是狗苟蝇营、贪图名利之徒,那咱就敢讲真话,能写道德文章,言肺腑,呕沥心血,不屈从权贵淫威,不惧怕邪恶欺诈,亮堂堂说话,铿锵锵走路,直挺挺站立。
那才像个文人。
作者简介:段正山,我国“语文整体改革”课题组核心成员。《自能作文》教材执行主编。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演讲学会会员。出版散文集7部。有大量作品被《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等著名杂志转载,一些作品被选为中小学语文试卷中的阅读材料。指导中小学生3900多人次在《青年文摘》《作文通讯》《东方少年》《新作文》《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少年报》《语文报》等全国著名报刊发表创意作品。指导在职教师出版个人作品集,指导社会青年在《人民日报》《文汇报》《科技日报》《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三联生活周刊》等著名报刊发表作品,指导大二学生在《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现定居广东深圳,专门从事作文教学研究、推广以及私人定制写作指导。对《论语》有一定的研究。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 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
社         长: 谭延明
总         编: 憨   仲
副   总   编: 蔡永祥   毛小东
总 编 助 理: 李   婷
编辑部主任: 白   冰
值 班 编 辑: 魏玉玲   曹  焱
选 稿 编 辑: 王炎欣
责 任 编 辑: 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陈庆连   幽 子
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大雅散文微信平台、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关注大雅散文,这是一个有历史责任担当的平台;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


大雅散文
《东方散文》杂志,国际刊号,季刊,创刊十年,不厚名家,不薄新人。追求诗意、哲思、生命力的新时代散文。 投稿信箱:dfsw123456@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