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过留痕】 浙江 佘国璠‖记忆中的小溪

文化   文化   2024-09-18 20:41   江苏  


记忆中的小溪

文/佘国璠

人有地域性,且受周边自然环境影响颇深。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我的老家位于陇中黄土高原,干旱是出了名的。但幸运的是,我们的村庄有条小溪。它宛如一条长长的丝带,轻轻地绕缠着村庄,为这片土地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妩媚。也给了我不同的人生底色。

小溪至今也没有名字,静静地流淌在村庄的沟底,细长而狭窄,跨步可过。如果跳出整个村庄的视野,从上空俯瞰,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间要找寻它的痕迹将是件极其费神的事儿。在许多地图上,它或许连一条线条都构不上,但在我的心中,却是脉络清晰的故乡河,是村庄奔腾不息的母亲河。

村庄每个人都有关于小溪的记忆。

属于祖父的小溪记忆装满了悲苦与无奈。千百年来,村庄的人们始终保持着刀耕火种的传统耕作方式,向脚下的那片土地要粮,可贫瘠的土地生不出“金娃娃”,人们一年四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朝出晚归,可年年种粮,年年缺粮,总填不饱肚子。在我家,父亲工作在外,年迈的祖父为了一家人的生计,除了自家种植的十几亩地外,还要在小溪边的河滩上再开垦几块荒地。小溪对祖父来说,是一种希望,也是一种与大自然的抗争。春天时,满怀希望地种上小麦、玉米的种子,满心期盼着秋天的收获。

夏天时,小溪上游突然涨水,浩浩荡荡的大水淹没了溪边丰收在望的麦地。即将成熟的麦穗一根根地漂浮在水面上。抽了穗的玉米也一排排的被冲垮、淹没,这一切祖父看在眼里,他感到一阵揪心的痛。闷不作声地猛抽着他的旱烟锅,烟雾盖住了他那张被岁月摧残的脸。

农人的命运是悲惨的,也是倔强的。第二年春天时,祖父又一次背起他的耕犁,拿起生锈的铁锹,再一次在溪边的沟滩上撒上土豆、玉米种子。这一年,秋收时,小溪上游发水来得晚,祖父竟然额外收获了一地胖胖的土豆。把它们拉回家,暮秋清冷的月色下,他静静地坐在屋檐下,望着小院里这一地的收获,仿佛望着他精心养育的孩子长大成人般,他的脸上舒展了久违的笑容。

这是旧时的村庄,一个个底层农人的命运,在祖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靠着一股倔强、几份运气填饱了一家老小的肚皮。

小溪对年幼的我来说,却是个充满神秘的欢乐境地。

记得那时,祖父在小溪边的地里耕种干活,我则在清澈见底的溪中淘沙筑“坝”玩累了,口渴了,喝几口清冽甘甜的溪水,既解渴,又不会闹肚子。也时常期待着能看到一条小鱼,可愿望总像祖父在小溪边种植的那些庄稼一样没有着落。溪水中见到最多的还是游动的小蝌蚪。

春天,最难忘的是在小溪边剜苜蓿。盼着盼着,苜蓿从地面探出绿色的小脑袋,我们就开始拿刀去剜了,剜满一篮子,回去让母亲给我们凉拌吃。那个香啊,真是沁人心脾!

苜蓿既带来了春天的消息,也带来了春天的恩泽。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能够吃到一碗香喷喷的苜蓿,真的是一种难以形容的享受。但苜蓿不能多吃,吃多了胀肚,往往一夜辗转难眠。

端午刚过,小溪边此起彼伏的蛙声催熟了两岸的麦子,也吹响了夏收的号角。炎炎夏日,阳光炙热,人们在田间挥汗如雨,虎口夺粮。午后,当大人们都在家里午睡时,我们便会三五成群地来到小溪边,赤足踏入清凉的溪水,尽情地玩耍、嬉戏。夜晚,盈盈的月光下,一阵阵燥热的风,刮来溪水的阵阵清凉。在田间地头劳累了一天的的人们,晚饭过后,终于歇下来了,一个个光脚踩着青石板路上的月光,来到小溪边纳凉、拉家常。耳边是潺潺的溪水声,眼前是飞舞的萤火虫……

秋天的时候,我们喜欢在小溪边烧土豆吃。周末午后,小伙伴们便汇集在小溪沟边的土豆地,有的刨土豆,有的捡柴禾,然后寻个地埂,挖个灶,把一个个硕大的土豆放在上面,点火一烧,袅袅炊烟伴随着土豆的清香味钻入鼻孔,此时,被烧得半生半熟的土豆惹得大伙儿你争我抢,直吃的满脸是黑,不亦乐乎。

小溪不仅是我们玩耍的天堂,也是村庄重要的水源。每逢久旱,当村庄唯一的“老泉”无法满足全村人用水时,人们便挑着水桶,沿着小溪顺流而去。和大多数小伙伴一样,我也曾是寻水大军中的一员:从双肩挑半桶水晃晃荡荡到单肩挑两桶水水波不起,从踉踉跄跄到步履轻松,小溪不仅见证了我的成长,砺炼了我的身心,也给我之后漂泊的时光积聚了力量。十八岁后,我离开故乡,去异地求学,之后跟随大批的城乡迁徙的人潮去了千里之外的远方。在我人生最黑暗的时刻,故乡的小溪犹如一盏温暖的心灯,指引我绕开牵绊、乐观前行,我的父老乡亲,就是那些最初为我点燃心灯的人们。

直到今天,每当我回想起故乡的小溪,嘴角总是不经意间上扬。那些美好的童年记忆,深深烙在了我年幼的心里。虽然,它并不给村庄带来鱼米肥、稻花香,水量多时,它流得不管不顾;水量少时又常常干涸。但它能给人带来希望。一个饥渴的人看见溪水,一个迷路的人看见河流,就能知道往哪里走有生机。

故乡的小溪流过我们的村庄,又流过了别人的村庄,最后汇入清水河,汇入葫芦河,汇入渭河,汇入黄河,流进大海。虽然它时常流淌的无声无息,不知疲倦。却是故乡和我之间的重要链接。几百年来,我的祖祖辈辈在此长大成人,生儿育女。它也是我整个人生道路的起点。在客居异乡的日子里,我时常还会想起那条小溪。想起它曾经带给我无尽的欢乐与回忆。

生活是一条大河,而我就是村庄里那条渴望远行的小溪流。为了谋生,从背靠大山的故乡出发,怀揣梦想,千回百折,一路向东,来到了面朝大海的东海之滨。从小溪到大海,我从少年到中年。时光如流水,人生是河流。时而波澜壮阔,时而静默流淌。周而复始,四时轮回,总有许多不为外人道的故事。

人的一生,大概总会受到溪水河流的启发。在外多年,我感受过珠江的波涛,体会过黄浦江的诗意,领略过钱塘江的潮涨潮落。如今,再回到故乡,坐在祖父曾经劳作过的山坡上,看着脚下的小溪水流淌的孜孜不倦。我的心充盈着如水流暗涌的悸动。童年的往事再次浮现在眼前,三十多年了,这条村庄的小溪,一直不停地流着。小溪岸边的父老乡亲,像庄稼一样一茬一茬老去,一茬一茬长大,年轻一代,他们再也不用像我那样,为吃水犯难,为衣食所困。

但我并不羡慕他们,那曾是属于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的童年……

夜深了,清凉的月光洒落在大地上,不远处大海的声音不时回荡在耳边。躺在床上,望着透过窗帘射进来的忽明忽暗的光,我久久不能入睡。恍惚中,一股溪水哗哗流淌的声音透过时空的重重迷雾在耳边愈来愈清晰,这一定是来自故乡的声音……

  总有一条小溪在心中流淌。无论它水清水浊,水缓水急,那怕有一天它真的断流、消失了,也还会在我的生命中静静地流淌着。我知道,那是被时光淘洗过的醇厚悠远的思念。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 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
社         长: 谭延明
总         编: 憨   仲
副   总   编: 蔡永祥   毛小东
总 编 助 理: 李   婷
编辑部主任: 白   冰
值 班 编 辑: 魏玉玲   曹  焱
选 稿 编 辑: 王炎欣
责 任 编 辑: 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陈庆连   幽 子
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大雅散文微信平台、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关注大雅散文,这是一个有历史责任担当的平台;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


大雅散文
《东方散文》杂志,国际刊号,季刊,创刊十年,不厚名家,不薄新人。追求诗意、哲思、生命力的新时代散文。 投稿信箱:dfsw123456@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