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跋序】四川 荣光友‖悠悠怀乡诗 绵绵游子情

文化   文化   2024-09-03 18:50   山东  


悠悠怀乡诗 绵绵游子情

——怀乡思亲古典诗词赏析 

文/荣光友

怀乡思亲是一切远方游子共同的情怀,也是人类拥有的一种美好情感。抒发这种美好情感的怀乡思亲古典诗词,因为脍炙人口,感人肺腑,所以受到人们深切的喜爱,有效地起到了丰富人们文化生活,提升人们文化素养的积极作用。
说到怀乡思亲古典诗词,人们就不得不首先推崇诗仙李白的《静夜思》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光洒在床前,朦胧中怀疑是地上的秋霜。抬头望见一轮明月,忍不住低头思念遥远的故乡。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该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意境。它不追求想像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味。无怪乎被人们称赞为“千古思乡第一诗”,感动了古今无数怀乡思亲之人。
身在异地他乡而怀乡思亲,是古往今来游子们共同的最美丽缠绕,人们称之为乡愁。在孟郊、贺知章、杜甫、李商隐、马致远等诗人笔下的乡愁诗篇,脍炙人口,感人肺腑,令人掩卷难忘。  
唐代诗人孟郊在《游子吟》中说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一首母爱的赞歌,语言清新淳朴,情感真挚浓郁,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慈祥的母亲手拿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她将衣服缝得结结实实,并担心孩子很久很久才会回来。谁能说孩子像小草般的那点孝心,可报答和煦的春日般的慈母恩惠!该诗比喻通俗形象,寄托了游子真挚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小春草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短诗不短,情深意长。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偶书》中写道:“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年青的时候离开家乡,到老了才回家,口音没改变,双鬓已花白。儿童们看见我都不认识,笑着问:客人你从哪里来?这是一首感怀诗,表达了作者久居他乡终回故里的感慨。前两句用“少小离家老大回”“鬓毛衰”突出离家之久,用“乡音无改”表明思乡之深;后两句巧借儿童天真的发问,把自己的内心的哀婉悲切之情表达的委婉含蓄,动人心弦,为后人所传诵。
唐代诗人王维在《杂诗》中写道:“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你刚从家乡来,一定了解故乡的事情。请问你来时,我家窗前那株梅花开了没有?这首诗写深居异乡的游子,询问从家乡来的友人自家的境况。他不问家事独问梅花,一片乡思之情跃然纸上,角度独特而意蕴深长,这是一首扣人心弦的好诗。
唐代诗人、边塞诗派代表作家之一的岑参由于思乡情切,看见渭水东流,心有感念,提笔写下了《西过渭州,见渭水思秦川》一诗:“渭水东流去,何时到雍州。凭添两行泪,寄向故园流。”渭水东流,何时才能流到我的故乡雍州呀?两行热泪抛洒河中,让河水把它带到故乡去。该诗含蓄委婉,感情真挚,感人肺腑。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出自杜甫的《春望》。公元756年,唐朝发生了安史之乱。安史叛军攻进长安,掠夺百姓财物,纵火烧城,繁华壮丽的都城变成了废墟。杜甫后来被叛军抓到了长安,他孤身一人,远离亲人。在第二年的春天,他来到长安街头,触景生情,挥笔写下了《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诗歌全篇围绕“望”字展开,借景抒情,情景结合。诗人从多个视角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该诗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情感,以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唐代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一首奇特的抒情诗: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定日期。此刻巴山夜雨正纷纷落下,秋雨落满秋池。何时我才能回到家乡,我们在西窗下剪烛谈心,到那时我再向你细述今夜秋雨时我是多么孤独多么想你!该诗的语言简单流畅,特别真诚。“夜雨”在开头和结尾的反复出现,很刺激。“怎么办”紧跟在“不固定”之后,强烈地表现出作者急于回归的急迫心情,令人过目难忘。
元代“元曲四大家”之一的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诗词寓情于景,生动的表现了一个长期流落异乡的人的悲哀。该小令短短二十八个字,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心灵。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并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通过众多自然景物的鲜明形象,浓重的深秋色彩,刻画得淋漓尽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逢佳节倍思亲”出自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该诗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是一首抒怀诗,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第一句用一个“独”字、两个“异”字,把他乡异客的狐独之感表达的非常强烈。后两句是说作为异客的“我”想到又到重阳节了,远方的兄弟一定登上了高处,他们身上都插着茱萸,却独独少了我一人。我想到他们,他们在登高时也肯定想到了我……浓浓的怀乡思亲之情跃然纸上。“每逢佳节倍思亲”一句曾深深地打动了无数游子的心,成为思乡的名句。
明月千里寄相思!写乡愁,写月亮:李白是《静夜思》、张九龄是《望月怀远》、王安石是《泊船瓜洲》、苏轼是《水调歌头》。他们各领风骚,各具文采,怀乡思亲,殊途同归。
唐代诗人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写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此时此刻,照着我,也照着远方的亲人。多情的人怨恨月夜的漫长,因为彻夜难眼,苦苦思念着远方的亲人。该诗语言清新,韵味含蓄,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在他的《泊船瓜洲》中说道:“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一水”指河,这里指的是长江。诗中描绘的是: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泊船瓜洲》是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其诗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颂。
宋代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是这样描写月亮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像中秋这样的明月几时能有?我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只希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表示的最美好的祝愿。
悠悠怀乡诗,绵绵游子情。怀乡思亲古典诗词脍炙人口,感人肺腑,我们一定要将怀乡思亲古典诗词的阅读进行到底!
作者简介:荣光友,男,汉族,1953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1971年被招工到五通桥盐厂工作,1974年参军,在西北某军区部队服兵役,退伍后,先后在峨眉山盐化集团、和邦集团工作,中共党员,高级政工师,成人教育大学文化,2013年6月退休。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从事新闻报道和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有关报刊杂志。最近几年,先后在《北京文学》《望月文学》《沫水》《成都商报》等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等60多篇。现为《望月文学》特约作家。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 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
社         长: 谭延明
总         编: 憨   仲
副   总   编: 蔡永祥   毛小东
总 编 助 理: 李   婷
编辑部主任: 白   冰
值 班 编 辑: 魏玉玲   曹  焱
选 稿 编 辑: 王炎欣
责 任 编 辑: 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陈庆连   幽 子
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大雅散文微信平台、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关注大雅散文,这是一个有历史责任担当的平台;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


大雅散文
《东方散文》杂志,国际刊号,季刊,创刊十年,不厚名家,不薄新人。追求诗意、哲思、生命力的新时代散文。 投稿信箱:dfsw123456@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