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笔记】广东 段正山‖感悟“子曰”(之八)

文化   文化   2024-09-13 18:05   山东  


感悟“子曰”(之八)

文/段正山

叫人凭啥服你
《孔丛子》上记载了这样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孟武伯的家臣发动叛乱,逃走了,孟武伯问孔子:“这可怎么办呢?”
孔子回答:“臣人而叛,天下所不容也;其将自反,子姑待之。”意思是说:“做别人的家臣却图谋叛乱,天下人都不会宽恕他;他会自己回来的,你姑且等待就是了。”
三十天过后,家臣果然返回重新归附孟氏。孟武伯想要拘禁他,又去请教孔子。
孔子说:“无也。子之于臣,礼意不至,是以去子。今其自反,罪以反除田,又何执焉?子修礼以待之国,则臣去子将安往?”
意思是:
“不要这样做。你对家臣,未能以礼相待以致情意不通,所以他才会离开你。现在他自己主动回来了,他犯的罪因此得以抵消,为什么还要囚禁他呢?倘若你提高礼仪修养来对待他,他离开你还能够去哪里安身呢?”于是,孟武伯打消了囚禁家臣的想法。
这使我从孟武伯的角度,做了一些思考。
家臣叛乱固然是错误的,但作为孟武伯是不是应该做些反省:对待家臣是不是有问题,是否用心相处、以礼相待,是否开始就立下规矩、明示奖罚等,对家臣的管理是否收放有度,宽严相济,恩威并施?家臣叛乱的事实,说明你孟武伯对待家臣一定出了问题,自己反思这一点更重要。
至于家臣一个月后又回来归附,说明他大逆不道无处可去,同时也说明他确有悔过之心,这时正是对他恩威并施的极好时机,而拘禁他却是将他推向反面,反倒把他的悔过之心拒之门外。孟武伯最应该的是以宽厚之心,感化他、接纳他,以博大之胸怀,使其深切悔过,给予他新的信任,或许最大的原谅和宽恕就是新的信任。
一个人真的叫别人信服你,不是靠拳头硬的暴力,更不是巧舌如簧的口才,还是要靠仁德胸怀,这柔软的力量更有征服力。
孔子讲的是极为正确的。多反省自己,发现并修正自己的错误和不足,比发现别人的问题予以批判和谴责,更重要,更有实际意义。别人的错误,丝毫解决不了你自己的问题。只有自悟、自省、自律,让自己好起来,才好让自己在世上好立足。宽容、宽待他人,尤其是化干戈为玉帛、化敌为友、化对手为伙伴,其实是在给自己出路,也是在拓宽自己的路和境界。
常问自己:叫人凭啥服你?你就会多些清醒和明智,至少少些糊涂。
妄断害死人
《孔丛子》上记载了一个子思在齐国开导人的故事,值得一读。
孔子的孙子子思,在曾子的教诲下,成年后也成为了一位著名学者。有一年他到齐国,有一个叫尹文子的人,他发现他的孩子长得不像他,就很恼恨,便用棍子打这个孩子。他很生气地对子思说:“这不是我的孩子,一定是我妻子不守妇人之道,我要把她休了。”尹文子先是打孩子,后要休老婆,这可是大事。
子思不慌不忙地跟他讲了一段话:“若子之言,则尧舜之妃复可疑也。此二帝圣者之英,而丹朱商均不及匹夫。以是推之,岂可类乎?然举其多者,有此父斯有此子,道之常也,若夫贤父之有愚子,此由天道自然,非子之妻之罪也。”
意思是:
“如果像你所说的,尧舜的妃子更为可疑啦。尧舜二帝,都是圣人,但他们的儿子丹朱、商钩却连普通人的德行都不如。以此推断,怎么可能相似呢?多数情况下来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是正常的人伦之道。贤德的父亲有愚笨的孩子,这也是天道自然的原因,而不是你妻子的罪过。”
尹文子听后,诚恳地说:“先生请你别说了,别说了,我留下妻子了。”
看来尹文子也是一时怒起,他还是能听进道理的人,子思一讲道理,特别是给他举了尧舜二帝之子的事例,尹文子头脑清醒了许多。听人劝,吃饱饭嘛。
我是想说说尹文子打孩子、想休老婆的念头,这念头就是错误的。凭什么发现孩子长得不像自己,就要用棍子打孩子,这是孩子的错吗?凭什么就此推断妻子不守妇道?你对妻子的了解和认识,难道就仅限于此吗?
前者打孩子,情理说不通,后者要休老婆,缘由不成立。仅就此,可以判断尹文子乃糊涂之人。
不明真相,没有根据,就做判断,这叫妄断;妄断之后,就用棍子打孩子,这叫妄为;胡乱猜忌妻子人品,这叫辱没;就此要休老婆,这叫作恶。总之都是冲动乱来。
幸亏他遇到子思,听了一番劝导,否则便会无故酿出大祸,无端生出悲剧。
妄断冲动害死人呀。
感谢子思劝导的话,也感谢尹文子知错止步。
但愿此事对我们后人有警醒作用。
什么最重要
有时鲁国国君与孔子对话充满童趣,两个颇有身份的大人物,说的话倒像是小孩子,但孔子所言童趣中深刻的东西还是比较多些。《孔子家语》上就记录着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天,鲁国国君鲁哀公向孔子请教:“从前舜戴的是什么帽子啊?”孔子不回答。这有些奇怪。国君问你话,您这位大学问家怎么不开尊口呢?
鲁哀公的孩子气来了,着急地问道:“我有问题问你,你却不说话,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却很严肃,一本正经地说:“因为您问问题不先问重要的,所以我正在思考怎样回答。”孔子的话有点冷幽默,支吾间已经含蓄地点了国君一句:你的问题很不重要,我根本没必要回答你。
鲁哀公依然有些“纯真”,又问:“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呢?”
这时,孔子也不闭嘴了,也不含蓄了,以他作为师者的口吻开了腔:“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肖。德若天地而静虚,化若四时而变物。是以四海承风,畅于异类,凤翔麟至,鸟兽驯德。无他,好生故也。君舍此道而冠冕是问,是以缓对。”
孔子讲得很精彩,咱们翻译一下:
孔子说:“舜作为君主,他的政治是爱惜生命而厌恶杀戮,他用人的原则是以有才能的人替换无才能的人。他的仁德像天地一样广大而又清净无欲,他的教化像四季一样使万物变化。所以,四海之内都接受了他的教化,甚至遍及动植物之类,凤凰飞来,麒麟跑来,鸟兽都被他的仁德感化。这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爱惜生命的缘故。您不问这些治国之道而问戴什么帽子,所以我才迟迟不做回答。”
这时,我们才看出本段文字的“主旨”——孔子不是简单地赞美舜的美德和才干,而是讲出两个意思:其一,作为国君您更应该关心治理国家和提高自己的德性这些大事,而不是诸如帽子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其二,含蓄、间接地指出舜的这些美德正是您缺乏的,应抓紧修炼。
读罢此文感受有二:
第一,我们的领导也应该听懂孔子的话,有看大势的目光,有抓大事的能力,别整天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啰啰嗦嗦,横眉立目,颇有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本事,不要尽说些不着调、无关痛痒、没用的废话,才能做正事,做好事,成就大事。
第二,即使我们普通人,也要听懂孔子所言,举一反三,不要总是在小事上、没用的事上、无聊的事上,使力气,下功夫,还是要把更大的注意力放在自己事业和家庭以及与人相处的大事上。丢弃、放下、减少那些无关紧要的、没必要记较的、烦人累心占人思想、情绪、心理空间的累赘东西,人才能有所作为。
安居乐业为上
从《孔子家语》中,读到这样一则小故事,颇生感慨。
春秋时两个小诸侯国。一个是虞国(在今山西平阴县),另一个是芮国(在今山西芮城县)。
虞国和芮国为了争夺田地而打官司,打了几年也没结果,他们就相互说:“西伯周文王是一位仁人,我们何不到他那里让他给评判呢?”
于是,他们进入了周文王的领地,看到耕田的人互相谦让田地的边界,走路的人互相让路。进入城邑后,看到男女分道而行,老年人没有提着重东西的。进入周文王的朝廷后,士谦让着让他人做大夫,大夫谦让着让他人做卿。
虞国和芮国的国君说:“唉!我们真是小人啊!是不可以进入周文王这样的君子之国的。”
于是,他们就一起远远地退让,都把所争的田作为闲田。
孔子说:“从这件事看来,文王的治国之道,不可再超过了。不下命令大家就听从,不用教导大家就听从,这是达到最高境界了。”
由此,不由自主地想到历史上那些所谓有雄才大志,建立了宏图伟业的霸主或者什么开疆拓土的皇帝等等,成者王侯败者贼。历史上的文字由是他们自己写的,涂光抹彩嘛,把自己打扮得跟什么似的。秦始皇,首个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千古一帝”,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贡献实在大,但看看长城脚下、阿房宫边的累累白骨和冤魂,看看连年征战死去的一大片一大片的将士,那么多年轻鲜活的生命呀,来到世上没有多少年,命没了,还有那么多无辜百姓的妻儿老小的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呀,一部王朝兴亡史,一部百姓灾难史。后来的元朝散曲大家张养浩那句名句说得多好:“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帝王的霸业,是无数百姓生命换来的,伟大吗?值得吗?
那些打下天下的帝王们和为他们唱赞歌的吹鼓手们,换做你,轻率地就要你的命,杀你全家,作何感想,还那么理直气壮吗?一己私利而已,家天下而已,唱什么高调!包括为他们助纣为虐的残暴统治制度的设计者,都是历史之耻。这些残暴者又落得什么下场呢。秦始皇,千古一帝,四十九岁丧命,冤孽太重,怎得善终?始皇始皇,千秋万代都想姓秦,仅仅二世,就是这个二世仅仅三年,便就玩儿完。
回到开头故事,回到孔圣人的思想,百姓安居乐业,君主能够自省,上下官员能够相让,谦谦君子相处,不好吗?打仗死人,如虎狼野兽兵刃见血,就是英雄,就在创造伟业?这不是人的行为,兽性发作而已。就是现在,还有人在为秦始皇唱赞歌,还整天鼓吹打仗动武,我不禁想说,你先去送死,再废话。
作者简介:段正山,我国“语文整体改革”课题组核心成员。《自能作文》教材执行主编。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演讲学会会员。出版散文集7部。有大量作品被《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等著名杂志转载,一些作品被选为中小学语文试卷中的阅读材料。指导中小学生3900多人次在《青年文摘》《作文通讯》《东方少年》《新作文》《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少年报》《语文报》等全国著名报刊发表创意作品。指导在职教师出版个人作品集,指导社会青年在《人民日报》《文汇报》《科技日报》《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三联生活周刊》等著名报刊发表作品,指导大二学生在《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现定居广东深圳,专门从事作文教学研究、推广以及私人定制写作指导。对《论语》有一定的研究。


主         办:《东方散文》杂志社

顾         问: 林   非    贾平凹   万伯翱    韩石山    许  晨   石 楠   冯小军
社         长: 谭延明
总         编: 憨   仲
副   总   编: 蔡永祥   毛小东
总 编 助 理: 李   婷
编辑部主任: 白   冰
值 班 编 辑: 魏玉玲   曹  焱
选 稿 编 辑: 王炎欣
责 任 编 辑: 杨玉泰   国际军   张广利    许玉红   陈庆连   幽 子
统一投稿邮箱:dfsw123456@163.com(友情提示:①来稿限原创首发作品,投稿时,请将作品与作者简介一起发邮箱,如有高清配图,可一并发来,十天内微信平台未刊发可另投,今后纸刊所有文章均从大雅散文微信平台、东方新韵、东方文韵三个公众号选登。②文章图片除标明作者外,均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之处请留言告知作删除处理。)  
         欢迎关注大雅散文,这是一个有历史责任担当的平台;

  欢迎加入东方散文,这是一本有民族文化传承的杂志。


大雅散文
《东方散文》杂志,国际刊号,季刊,创刊十年,不厚名家,不薄新人。追求诗意、哲思、生命力的新时代散文。 投稿信箱:dfsw123456@163.com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