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讯 |日本学者力作 《无形风险社会》中文版付梓

学术   2024-12-16 22:01   天津  


由于社会的复杂性、风险的普遍性、社会的动态性以及人类认知的局限性,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不存在完全没有风险的社会。

尽管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降低风险、提高社会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完全消除风险是不可能的。

因此,对于“存在没有风险的社会吗?”这个问题,答案是:不存在。



译后记



2022年岁末,韩国首尔梨泰院发生严重踩踏事故,共造成一百五十多人死亡,另有一百多人受伤。据韩国警方透露,发生踩踏事故的小巷是宽约三点二米,长约四十五米的斜坡,事故发生时,整条小巷挤满了人。发生踩踏事故的部分是其中大约长五点七米的一段,当时这大约十八平方米的空间里有三百多人,本次事故的死伤者都在这一段中被发现。狂欢之路就这样变成了通向地狱的阶梯。作为旁观者的我们,或者惊诧,或者惋惜,但大多旋即将此抛之脑后,从来没有意识到,就在我们转身离去的背影里,隐藏着何等犬牙差互的风险。




逝者已矣。但是想必他们都没有读过这本写于十一年前的警世恒言吧。如果他们知道踩踏事件发生的阈值是每平方米内超过十个人,如果他们知道一旦感觉到身不由己地“飘浮运动”就意味着死神已经在向他们招手,是不是会选择另外一条道路,从而与地狱之门擦肩而过呢?



凡事没有如果。从日本核泄漏事故到欧洲各国债务危机,从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到连年丰收背后的粮食安全,世界各国都在上述“风险”的蝴蝶效应面前显得脆弱无比。就连本书的作者,恐怕也没有想到在本书初版付梓之后不久,一场足以动摇日本国本的地震及其导致的核泄漏事故,完全超越了他的想象范围,将其对于日本核能的最后一点信心无情地碾压在地。


说到底,风险社会概念的核心是一个社会进入工业化时代的发展逻辑。从这个立足点出发,通过审视社会活动的危险覆盖结构和行动秩序的适当性可以发现,现代化危机的主体——工业社会自身(这个工业社会自身不断地追求现代化,同时又被迫面对自我威胁、自我毁灭的不安全性)——常态混乱。


与传统社会缺乏系统性、可以追责的事故型风险不同,核风险、基因风险、生化风险这些系统产生的可能带来全球性灾难的未知风险,无法在古典工业社会的框架内得到有效控制。正如有些学者所说,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不可控的风险已经突破了古典工业社会的边界,所有的制度却仍然是古典工业社会的。而对社会系统的复杂性和偶然性的高度抽象综合,必将引发制度风险。无论是冒险取向还是安全取向的制度,都可能蕴含运转失灵或由相对无知导致的决策失误的风险。风险社会不是某个具体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阶段,而是对目前人类所处时代特征的形象描绘。


在描摹的意义上,于“风险社会”之前所加上的“无形”二字,似无意义,又似乎颇有深意,怎么看都像极了加笔于蒙娜丽莎唇边的两撇淡淡的胡须。


李立丰

2024年4月1日于沈阳


◆ 作者简介


畑村洋太郎,194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东京大学工学部机械工学科硕士,历任东京大学大学院工学系研究科教授、工学院大学全球工程学部特别专任教授,现任东京大学名誉教授。

自2001年,主持畑村创造工学研究所,同年,当选日本文部科学省“失败知识活用研究会”执委。2002年,创办非营利法人组织“失败学会”,并担任初任会长。自2007年起,长期从事“风险学项目”研究。

著作包括《图解数学学习法》《失败学 : 不懂失败,你如何成功》等。


◆ 译者简介


宋婷,吉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本语言文学系副教授,文学博士,日本关西学院大学访问学者,日本西南学院大学客员研究员。


李立丰,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中国犯罪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日本早稻田大学访问学者,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法学部客员教授。




目  录


序言 将风险可视化 001

第一章 安全控制陷阱 001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失控 030

第三章 “制造者”和“使用者”之间 052

第四章 人间凶器 085

第五章 大家不信任核电的原因 109

第六章 剥夺儿童风险意识的社会 131

第七章 规定和标准能保障安全吗?149

第八章 安全社会中的风险 175

结语 198

译后记 203


  无形风险社会  

[日]畑村洋太郎 著  宋婷、李立丰 译

本书系日本当代著名学者畑村洋太郎教授备受推崇的代表作。作者凭借扎实的工学基础,历时三年,针对电梯、软件、地震、核电、航空等不同行业,与日本一流企业密切合作,通过实验、实见、实论,致力于深化公众对现代社会所潜藏的“无形风险”的认识。本书以近年来日本接连爆发的各类事故为背景,用丰富的事例和浅显的文字阐述洞见,行文张弛有度,令人欲罢不能。通过此书,作者试图提醒公众:要想抑制危险,就要先从技术细节开始,掌握俯瞰的力量!


扫码即可购买

规制与公法
聚焦行政法、规制与治理,分享公法学术文献与资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