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读者们,
值此寒冬,我们又告别了一个充满挑战与变化的年份。
这一年,
银幕持续“热辣”,以视觉和听觉的力量,让我们直观地感受不同故事的张力。
这一年,
书页不断“翻涌”,以文字和思想的力量,让我们深刻地体会各类叙事的魅力。
这一年,
无论是银幕还是书页,都共同聚焦于“法律、科技、伦理与人性探索”的热点,相辅相成,呈现出科技前沿对人类社会带来的冲击与反思,共同推动了社会对这一重要议题的关注与讨论。
在年终书籍推荐中,我们精心挑选了一系列与电影相互辉映的图书。
愿这些书籍和电影,能够成为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温暖你们的心灵,照亮你们的未来。
01
电影《逆行人生》通过讲述一个外卖员的职业故事,让观众看到了个体在社会变迁中的挣扎与反思、面对生活的困境和挑战,也见证了他们在时代洪流中的坚持、勇气与乐观。面对新型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转型,我们应当如何为这些社会工作者们提供更广泛的支持,修正社会治理的方向?
《智能社会与骑手未来》深入探讨了数字递送工人群体在智能革命中的职业转型与发展方向。关注技术发展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让我们重新审视技术进步背后的社会成本和个体价值。本书是智能社会治理丛书中的一种,丛书中的其他两种:《人工智能伦理案例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角,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伦理挑战和风险。正如电影中所展现的个人与社会的冲突,本书也让我们思考,在智能社会中,如何平衡技术进步与伦理道德的边界。《高级别自动驾驶汽车法律责任研究》关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中的法律责任问题。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框架,以理解和应对自动驾驶技术可能带来的法律责任问题。
智能社会治理丛书
刘淑妍、施骞、陈吉栋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7
针对人工智能导致的社会变革及相关治理问题,我们还推荐阅读“独角兽·人工智能”(第七辑)、“独角兽·数字素养”系列、“人工智能伦理、法律与治理丛书”。
“独角兽·人工智能”(第七辑)
彭诚信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10
“独角兽·人工智能”(第七辑)共3种,《人工智能责任》从侵权责任法角度切入,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侵权的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和责任承担展开了全面的分析。《是私事,也是政治》在现有隐私研究基础上再出发,着眼于更广泛的公共领域,紧扣技术现实,探究隐私是如何被泄露的,以及如何更有效地保护隐私。《医疗保密与隐私》对各国医疗隐私相关法律提供框架性概览,为保障患者的隐私权、自主权与人格尊严,维护医患关系,平衡患者、医疗机构与医护人员利益以及社会公共利益提供了比较和分析的视角。
“独角兽·数字素养”系列
於兴中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8
“独角兽·数字素养”系列今年最新出版2种,《AI时代的法学入门》以跨学科的视角,关注人工智能时代的法律规范,包括对法律和交叉学科——神经法学的研究,突破了传统法学的边界,为读者描绘了一个跨学科且充满创新性的法学未来。《被AI控制的潜意识》深度探讨人工智能对人类潜意识的微妙影响,精辟剖析了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的策略性回应。
“人工智能伦理、法律与治理丛书”(第二辑)
蒋惠岭 主编
徐钢 执行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8
“人工智能伦理、法律与治理丛书”不仅注重人工智能领域与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更对智能社会之中有关伦理、法律、治理等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为促进智能社会治理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与重要保障打下坚实的基础。
02
在电视剧《山花烂漫时》中,张桂梅校长以教育的力量改变了山区女孩的命运,而现实生活中,妇女权益保障法为女性提供了法律的武器。《妇女权益保障与日常生活》从政治权利、人身人格权益、劳动者权益等多个维度,用真实案例解读妇女权益保障问题,帮助女性在面对不公时能够勇敢站出来,用法律保护自己,正如剧中女孩们在张校长的帮助下勇敢追求教育和未来的权利。《民法典与日常生活(家庭篇)》是每个公民生活权利的守护者。本书聚焦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与其他亲属关系,通过对一系列典型案例的法律分析,展示了有关家庭关系的社会热点话题。
“法律与日常生活”系列
《妇女权益保障与日常生活》
杜江涌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2
《民法典与日常生活(家庭篇)》
王康 主编
李恒 副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1
03
女孩被同学言语威胁,被当众嘲笑,甚至被“胶水封嘴”……得知真相的家长情绪崩溃:“我捧在手心的女儿,为什么会被欺负成这样?”这是电影《默杀》中关于校园欺凌的片段。与直接的暴力侵害相比,欺凌的行为也具有强大的杀伤力。对于校园欺凌的亲历者来说,事件产生的阴影可以持续数年甚至一生。
《学生欺凌预防教育指南》
上海预防中小学生欺凌三年专项计划(2021—2023)项目组 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12
《学生欺凌预防教育指南》一书注重循序渐进开展学生欺凌预防教育,致力于培养学生同理心,掌握情绪感知与控制能力,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帮助学生掌握处理欺凌的基本技巧和防范意识,培养学生自信心,认识到欺凌的基本构成角色,为小学高年级的欺凌防治学习提供过渡。
《关于欺凌和网络欺凌的25个误解》
[美]伊丽莎白·K.英格兰德 著
刘常庆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7
《关于欺凌和网络欺凌的25个误解》则为我们揭示了现代社会中青少年面临的新挑战。本书基于最新的研究数据,破除了关于欺凌的常见误解,提供了识别和应对欺凌的有效策略,帮助家长、教师和孩子们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安全的成长环境。
04
《美国内战》以未来的视角,讲述了一个以内战为主题的科幻故事。2024年是美国的大选之年,美国国内以及国际局势中所爆发的冲突与故事似不谋而合。《新政以来美国政治保守主义的演变》聚焦自罗斯福新政至特朗普执政时期80多年间美国政治保守主义的演变,内容涉及反新政保守主义、五六十年代的保守主义运动、新保守派的崛起、新保守派与里根、冷战结束之初的保守主义、伊拉克战争与新保守主义的衰落、右翼民粹主义的茶党运动、特朗普与右翼民粹主义等。《后冷战时期的美俄关系(1991—2016)》叙述了冷战结束后美俄关系的发展历程,包括从短暂的蜜月走向角力,在反恐背景下展开合作与竞争,两国关系的重启以及衰落,在中亚、南高加索和中东展开争夺等内容。
陶文钊著作集系列
《新政以来美国政治保守主义的演变》
陶文钊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8
《后冷战时期的美俄关系(1991—2016)》
陶文钊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3
05
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是一个急速递进的变革过程。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革命后中华大地上建立起亚洲第一个共和制国家,而民国初年社会的混乱政局是封建王朝崩塌后的回澜,社会危机中又孕育了新的历史转机……《天行健》的故事就立足于这一时代背景展开,在寻宝的外壳之下,探讨了清朝末年进步势力在挫败与迷惘中寻求方向、建立信仰的历程。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
谢俊美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10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从人物、团体机构、重要事件等方面剖析了影响辛亥革命前后近代中国政治社会发展进程的各种主客观因素,全面地展现了近代中国社会各种思想和力量交锋的复杂图景。
《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演变与终结》
(5卷6册)
张忠民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12
《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的生成、演变与终结》(5卷6册)全面系统阐释了中国近代企业制度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为理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和深刻见解。
06
在《追风者》中,我们看到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主题。余子道先生的历史研究主要涉及近代外交、军事、政治等方面,对于了解近代中国战争与社会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专著《长城风云录》和《抵抗与妥协的两重奏》等,以及主编的《汪精卫汉奸政权的兴亡》等论集和多卷本《汪伪政权资料选编》都是对近代中国历史的深刻挖掘和记录。《余子道文集》是第一次对余子道先生论文和专著进行系统地编选、收集,力图全面整理余子道先生的学术成果、完整呈现余子道先生的学术思想及其发展轨迹。
余子道文集
余子道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12
07
《繁花》的故事发生在改革开放时代的上海,那时,我国正在加快经济改革,上海的股票市场、对外贸易方兴未艾。几十年来,中国的证券市场经历了初步探索到规范发展,再到高质量发展的过程,其中的监管法律也逐步完善。现在,国家经济的发展又迈入了新的节点。
发展地方经济决策丛书
杨成长 等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1
发展地方经济决策丛书共三种,《招商引流:从十城看百城》中探讨了如何通过招商引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书中的策略和案例,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帮助地方政府和企业把握时代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盘活要素市场:新旧要素大融合》中讨论了新旧要素如何融合以激发市场活力,与《繁花》中的故事背景相呼应,本书为理解如何在市场变革中寻找新机遇提供了深刻的洞见。《利用资本市场:注册制新机遇》为我们揭示了注册制下资本市场的新规则和新机遇,帮助企业和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资本市场。
《新质生产力》
丁利民 王珍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9
新质生产力的落点在民生日常,和每一个普通人都息息相关。“理论关键词”系列最新出版的《新质生产力》一书,由侯为民、石建勋、王思政、陈宏民等多位专家共同撰写,分别从理论创新、内涵特征、实践路径等角度解码新质生产力。多角度全方位展现新质生产力如何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等途径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环境、缩短劳动时间等。对广大干部群众了解最新的理论热点、国家政策和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
《大转型2.0:大模型时代的知识秩序与国家治理》
高奇琦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5
大模型技术是人类进入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关键技术。在大模型技术的深刻影响之下,人类会进入新的转型时代。在这一新的大转型之中,人类的知识秩序、政治秩序、就业体系、教育体系、全球治理体系等都将面临巨大的结构性变迁。《大转型2.0:大模型时代的知识秩序与国家治理》重点讨论了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对知识秩序和国家治理的系统性影响,从宏观上讨论了大模型技术对未来国家治理和知识秩序构建的巨大影响,可以为读者更加全面和深刻地理解大模型技术突破所带来的重大转型提供新的思路。
《上市公司价值成长之路》
上海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有限公司 编
蒋健蓉 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9
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中国上市公司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质量,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的晴雨表。《上市公司价值成长之路》将上市公司分为三大类:大消费,包括海天味业、美的集团、爱尔眼科等;高端制造,包括科大讯飞、比亚迪等;新能源新材料,包括长江电力、万华化学等。通过17家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其成长路径及经验,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成长助益,提升上市公司价值。
08
在影视剧的世界里,城市常常成为故事的舞台,承载着人物的情感与梦想。和上文提到的《追风者》和《繁花》一样,电影《好东西》也把镜头对准了同一个城市——上海。它围绕“沪漂”群体讲出了具有普世性的故事。
《上海地标:历史与风景》
陈祖恩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8
上海作为繁华大都市的起点可以追溯到近代,《上海地标:历史与风景》一书从南京西路、西藏中路这两条近代上海城市中心东西、南北向的两条重要通道说起,记述了开明、进步、领风气之先的街区,这里有设备先进的医院、闹市中的红色印刷厂……每一幢建筑都默默见证鲜活的历史。
《魔都往事》
徐静波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丨2024.6
《魔都往事》里的“北克俭里”、川公路一小、红光中学、虹口救火会……曾是作者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舞台,在此,作者结实了良师益友,也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在每个人的城市往事中,个人的生命与城市整体文脉融为一体。这使上海的历史更有厚度、更富温度。
过去的一年,
每一缕光影、每一行文字,
都化作了时间的低语,轻轻拂过心田。
它们不仅仅是故事的载体,更是情感的桥梁,
连接着过去与未来,现实与梦想。
我们在光影交错间寻觅共鸣,
于字里行间感受生命的温度,
每一次翻页,每一幕落幕,
都是心灵的一次洗礼。
新的一年,
愿我们都能成为更好的读者与观众,
不仅用眼去观赏,更用心去感受,
让每一部作品都能在心中种下思考的种子,
待春风化雨,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智慧之花。
让我们携手,
在这不息的文化之旅中,
继续探索、学习、成长,
共同编织一个更加丰富多彩、意义深远的精神世界。
赠书福利
将从本文留言的用户中,选24小时内点赞最多的前三位,每位赠送以上书单中的一本书及一本2025年台历。请留言说明你想要其中哪一本书,为什么想要。
感谢上海人民出版社法律中心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