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开车上下班,通勤路上会占用一个小时。这就是典型的碎片时间,于是我就想学点东西,比如听听网课或者播客。 但是,当我下车后,回想路上听了什么,却总是想不起来。即使能想起来,也最多是一些零星片段。 分析背后的原因,一共三点: 1.这段时间你在做事情 A ,但同时你又想用它来做另一件事 B 。 2.事情 A 非常占用你的大脑内存,事情 B 也不是容易的事。 3.事情 B 随时会被打断。 回到例子里: 1.这段时间我在开车(事情 A ),我希望同时听课(事情 B )。 2.开车很占用我的大脑内存(可能因为我还不太熟练)。听课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大多数课程里都有需要思考的知识点。 3.听课很容易被打断,比如某个司机突然变道,我会赶紧做调整,然后吐槽两句。 而人的注意力有三个特点: 1.注意力的集中需要时间。也就是说,你在投入去做某件事前,有一段缓冲期。这个很好理解,上班的时候,我们不是坐上工位就进入状态,而是慢慢地找到感觉,然后开始战斗。 2.注意力被打断后需要时间来恢复,这是上一句观点的延伸。 3.如果你一直被打断,你的效率就会降低。 所以你看到了吧,要想同时做好两件事,真的很难。 而要用好碎片时间学习,就要从这三个特点入手,去突破它们带来的障碍。
方法一:只做一件事
· Before:这段时间你在做事情 A ,但同时你又想用它来干另一件事 B 。· After:只做一件事。 我有个同事,她之前是开车上班,后来选择了坐地铁。我问她原因,她说,坐地铁的时候可以看看电子书。她设置了一个「 30 分钟」的倒计时,这是她从家到公司的通勤时间。在这个过程中,戴上降噪耳机,然后沉浸式看书即可。 让「两件事」变成了「一件事」。一个倒计时和一个降噪耳机,就让自己从通勤这件事中抽离出来。
方法二:让其中一件事变得简单
· Before:事情 A 非常占你的大脑内存,事情 B 也不是容易的事。· After:让其中一件事变得简单。 我有一个日记本,里面都是我在碎片时间(浏览网页、逛街、刷朋友圈等)里积累的设计案例,当我有设计需求时,就会去翻一下、找灵感。 为什么这个操作被验证有效?核心原因就是,拍照(截图或下载图片)这个过程非常简单,它不会影响我的其他动作。 类似地,我会利用「 SlaxNote」软件,当我工作间隙突然有一个灵感时,马上拿起手机说两句,然后它就会录下声音,生成文字,并用 AI 润色。一气呵成,很简单,马上就能积累下来。 ↑ SlaxNote 切换回原来的工作时,不用花费太长时间,有影响,但不多。 再比如有一天上班路上听一则关于社恐的播客,下车后我就只记录下一条笔记:
· Before:事情 B 随时会被打断。· After:创造自己的专属时间段。 你有没有发现,很多写作的人喜欢晚上码字。一个原因是,在这个时间段里,其他人都睡了,他不会被打扰。即使有人找,他也可以「装睡」,第二天再回复消息。 有个典型的中年男性朋友,他说自己最舒服的一个时间段,就是开车回家后,在车库里待的二十分钟。在这个时间段里,他会梳理一下第二天要做的事,想一想今天没做好的工作。等一切理清楚后,再上楼。 「作为一个有家室的男性,车应该是最后的一个自留地。」 当然,他也遇到过一个尴尬时刻。有一天丈母娘发现他下班后待在车里,偷偷跟女人说,女婿是不是有心理健康问题。这搞得家人产生了误会。 不过说实话,现在的工作节奏下,很少有朋友能有自己的专属时间段。手机让我们彼此更容易连接彼此,也让我们更容易被找到,更容易被安排工作。随时随地,时刻待命,好像已经成为了一种职业道德。
总结
为什么在碎片时间内学习很难?有三个原因: 1.这段时间你在做事情 A ,但同时你又想用它来做另一件事 B 。2.事情 A 非常占用你的大脑内存,事情 B 也不是容易的事。3.事情 B 随时会被打断。 所以,要达成学习的目标,可以做好以下三件事: 1.一次只做一件事2.让其中一件事变得简单3.找到自己的专属时间段 总结了这么多,如果只带走一个行动建议,我认为是:让碎片时间的学习目标变得简单。比如: 1.做一则笔记。2.记录一个想法。3.录个音。4.看一篇文章。 总之,这样做压力也小,也不会耽误其他事。 日积跬步,以至千里。 道理都在老祖宗的建议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