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七点感受

职场   2024-08-08 20:20   广东  
作者:曹将
编辑:泽涛

01 开始决定八成结果


一本书能不能读完,第一天就决定了八成 。如果第一天没有看个十分之一,那这本书大概率就看不完。


很多事情,特别是违背人性的事情,一定要利用好冲动。比如说:


  • 想学习某个新技能,就马上去学。

  • 想看本书,就赶紧开始。

  • 今天决定减肥或者锻炼,就立即行动。


因为过了今天,第二天你很可能就坚持不下去了。


不要与人性做斗争。


02 投入也要适度


之前跟过一个青年旅行团,跟领队聊的时候,我问他这份工作有什么是特别要注意的。


他提到一个让我很意外的答案:不要全身心投入。


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一个旅行团的时长是七天。在这七天里,会和团员有各种各样的互动,比如一起玩游戏、爬山、篝火晚会等。但是如果你投入太多,就会陷入其中。


当七天结束后,你马上要接待新的团。如果你还对上一个团念念不忘,就很难投入到新团,会影响你跟新朋友建立连接。


投入太多,就很难走出来。


03 管理的难题


工作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上级给出的工作指令非常清晰,员工完成工作会更容易,体验也会更好。然而,这样做会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员工的成长会变慢。


很多时候,成长来自于自己探索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虽然有些情况可能无法达成预期的结果,但对个人来说,这些经历带来了不同的体验。


这些体验会转化为工具,可以在未来的场景中使用;有些则成为了韧性,使得面对挫折或困难时,能够更从容应对。


04 笔记的作用


过去这些年,我记了很多笔记。


如果问我,哪个笔记对我最有用,我其实很难给出确定的答案。


那这些笔记是不是就没用了?答案是否定的。


它们真正的作用是帮我梳理清楚一个又一个问题,或者找到一个又一个问题的答案。


找寻的过程其实是重新梳理自己思路的过程。这些思路的梳理沉淀在大脑中,将来有一天,它会突然跳出来。我可能会将其理解为恍然大悟,但所有的恍然大悟都源于内心的积累。


人不可能凭空想出一些东西。


05 赞美是一种能力


赞美其实是一种能力。


以前我参加过一个培训,老师让每位管理者写下最近的困惑。大家写了很多,比如下属的表现不好,合作方不配合,或者领导不支持。


最后,老师问了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抱怨的共同点?都是抱怨他人。


老师又问:是否能找到他们的优点呢?特别是对下属。管理者们想了很久,却想不出来。


这时老师问:为什么当初会把他们招进来?肯定是因为某个优点让你觉得还不错。


管理者们这时候才隐隐约约想到,可能是因为下属的表达能力或者写作能力不错。那么,为什么后来就想不到这些优点呢?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总是容易看到缺点,很难发现好的地方。即使下属表现得很好,也常常被认为是理所当然,因此很难产生赞美。


而真正厉害的管理者有一个特别的能力,就是能发现别人优秀之处,并给予赞美。通过赞美,将好的行为固化为习惯。


最后老师说:当周围很少有人赞美时,你的赞美就像一束光,能够照亮对方的世界。


06 角色感


「角色感」蛮有意思的。


如果领导跟我说:小曹,下午去接一下合作方领导。我可能就是调整一下闹钟,按时到一楼去接他,然后送上楼。


如果领导跟我说:小曹,下午「代表公司」去接一下合作方领导。这时候,除了前面的动作外,我可能就会整理一下着装,考虑一下说辞。


两者的差异就是角色的变化,前者代表着自己,后者代表着公司。


公司内部经常会通过塑造角色来倡导一些事。比如授予某位员工「优秀员工」的称号,那他日后便会更在意自己的言行,要对得起这个称号。


再比如,一个人无论性格如何,当站上讲台授课时,都会不自觉变成一个「老师」,努力去争取下面的掌声。


角色,就是让自己按新身份的要求行动。


07 努力和能力


很多人把能力包装成努力


他们分享过往经历,强调加班和其他付出,给人一种辛苦完成的感觉。但如果换个人用同样的努力,能达到目标吗?大概率是不行的。


其实核心还是在于这个人的能力。(注:这里指的是广义上的能力,包括知识、技能、资源等)


而他们之所以会用努力来包装,是因为这会显得「平易近人」。


毕竟,每个人都可以努力,但不是每个人都具备能力。




这是曹将公众号第「 1281 」篇原创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曹将
建议工作8年内职场人关注。曹将,《高效学习:曹将的公开课》《PPT炼成记》作者,印象笔记2019年「职场识力榜」No.3。每周两篇职场干货,专注经验分享和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