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个感悟

职场   2024-10-14 20:42   广东  

作者:曹将

编辑:泽涛

01


今年国庆没有选择把七天全部用来旅行,而是报了一个四天的团。

这样反而更轻松,因为当旅行结束后,还有三天时间可以过渡:打扫卫生,洗洗衣服,看看书,写写稿,然后再自然而然地进入工作状态。

反观以前,经常都是在工作前一晚凌晨回到家。

打开房门那一刻,沙发上是凌乱的衣服,桌上的杯子里还有一半的水,猫猫攒了几天的粑粑等着收拾,再一想到第二天就要上班,整个人瞬间就凌乱起来。

急匆匆地出发,急匆匆地回来,急匆匆地处理,急匆匆地上班,貌似玩得尽兴,其实是消耗了后几日的时间和心情。

02


这次旅行的目的地是西双版纳和普洱,特别之处是,和领队住一间房。跟了稻草人五次旅行,这还是第一次。

↑ 普洱景迈山

有一天晚上,我们聊到一个话题:领队的「工伤」。

稻草人给领队定义了一个角色:Giver(给予者),意思是在旅途中带着大家一起去探索世界,同时分享途中的收获和个人的经历故事。

所以,在每次旅行中,领队都会做很多准备,同时把自己打开,比如:

  1. 记住每个人的昵称。

  2. 分享自己为什么选择做领队。

  3. 分享自己对目的地城市的理解、当地人的生活。

  4. 带大家一起玩游戏。

  5. 和大家一起探索目的地的美食。


在这个过程中,领队一直是保持着高度的亢奋状态。

问题就在这。

当他把大量的情感投入到一群人后,几天过去,马上就是极速的分离。再然后,又是下一个团,再次投入大量的情感。

这种状态久了以后,人会进入一种可怕的状态:时而亢奋,时而低落。


03


今年参加了一场线下的心理学相关的培训。

当时老师带着我们做了一个练习,一个人端坐着,另一个人把双手贴在他的后背上,不说话,就这么放着。

奇妙的是,无论之前的情绪多么糟糕,这五分钟的简单接触,也能让人安静下来。

而当这个环节快结束时,老师特别提醒:不要突然地把手撤回来,要低声地先提醒对方,然后再离开。

为什么?因为突然的离开会带来失落感。

这就类似于领队的状态,在大家的氛围最好的时候,突然说再见。


04


这个话题之前也跟另一个领队聊过。

她说,自己的解决方案有两个:

第一个是:不要连续带团。每个团结束以后,都至少要休整一周。在这一周里,和朋友聊聊天,吃吃饭,来对冲掉负面情绪。

第二个是:控制自己的情感投入。这不是说不投入,而是把握一个度,白天带团就拼尽全力,回到房间后也要给自己留一点时间,比如跟家里人打个电话。


05


在职业规划上,也有一个类似的说法:

在选择职业时,最坏的情况是:同时换公司、换城市、换工作内容。

这意味着完全从新开始。

更好的策略是:

1.如果想换一个工作内容(比如从营销转为数据分析),尽量申请内部转岗。这样,之前积累的人际关系以后还能帮上忙。

2.如果想换个城市(或公司),那尽量不要换工作内容。这样,你可以很快上手,同时有余力去适应新的环境。

没必要让自己陷入一种「背水一战」的状态中。


06


↑ 渐变

在设计上,有一个词叫做「渐变」: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不是生硬地转换,而是有一个过渡,这会让画面更自然。

类似的,生活上也可以有「渐变」:假期不消耗完,留一个渐变日;工作不做大改变,留一一些渐变的元素。

渐变的颜色,让人舒服;渐变的状态,让人安心。



这是曹将公众号第「 1297 」篇原创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曹将
建议工作8年内职场人关注。曹将,《高效学习:曹将的公开课》《PPT炼成记》作者,印象笔记2019年「职场识力榜」No.3。每周两篇职场干货,专注经验分享和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