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拍了一张形象照

职场   2024-11-25 20:29   广东  
作者:曹将
编辑:泽涛

01


最近因为工作原因,去拍了一组形象照。


这次没有选择天真蓝。以前有拍过,但修得有点过分,平时不太敢用。


刚好刷小红书,看到最近有一种摄影风格:领英照。于是找了广州的一家工作室,去试了一下。


店在体育西一个比较旧的楼里,工作室也比较简单:两间房,一间用来化妆,一间用来拍照。


拍了 100 多张,最后选了 4 张。离开时,摄影师特别提醒了一句:我们修图不会太过,这点能接受吧?


我说:这就是想要的!


第二天晚上拿到手后,嗯,确实符合预期。直接上图:


02


写这篇文章,目的倒不是给这家店做推广,而是想聊聊「摄影师如何帮助顾客高效做决策」。


当时拍了 100 多张,他们是如何帮我选出想要的照片的?


他们不是一张张拿出来给我看,因为这样没法决策;而是像选秀一样,有初赛、复赛和决赛:


  1. 初赛:每次屏幕上同时出现五张,然后在里面挑出相对满意的一张。

  2. 复赛:也是每次五张,选出更满意的,如果某两张不好做取舍,就都留下。

  3. 决赛:挑选出最后的四张。


这个过程只用了 10 分钟,真的很有效率。


我收获了一个启发:在工作中,如果我们要请领导作决策,最好拿出多个方案进行横向对比。


03


顺着决策继续说。


刚刚是摄影师如何帮客户做决策,现在聊聊客户怎么做决策。


在做选择时,我有两类决策逻辑:


1.无意识决策。一般是靠直觉,比如一组照片里,有一张看起来更顺眼,那就是它了。


2.有意识决策。一般是靠分析,比如正在纠结两张照片谁更好时,就会考虑「哪张显得没那么胖」「哪张显得人更精神」——也就是根据「脸型」「状态」等指标做选择。


以前学管理学,学的很多都是「有意识决策」。比如做一个招投标,设置几个评分维度,然后选择出最合适某个项目的供方。


这个决策自然是好的。


但是,也有很多场景适合「无意识决策」。比如有一位资深 HR 说,招聘时一定要让高管见一次候选人,他们会闻味道合不合适。而且,一般这个更准。


04


那怎么更好地做决策呢?


最近刚好在看一本讲心理学的书《为什么大象不听话》,里面提到:


1.无意识决策的特点是:只见森林,不见树木。就比如在选照片时,我只是看某张照片整体好不好看,不会具体到鼻子、嘴、下巴等。


2.有意识决策的特点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比如我会特别关注某张有没有双下巴,却容易忽视整体的感觉。


所以,根据两者的特点,决策就分为两种类型:


· 针对简单问题:先做无意识决策,再做有意识决策。比如选照片,先快速地用无意识决策做「五选一」;最后决赛的时候,则根据「脸型」和「状态」进行对比。


· 针对复杂问题:先做有意识决策,再做无意识决策。比如买房,先按照「地段」「面积」「户型」「预算」等挑选出备选项;之后一般就是靠感觉了,哪一个整体更打动自己。


回到工作中,如果是向上汇报,最好用「有意识决策」的思路。


比如领导问:你怎么看这件事?


不建议直接说:这很好/不好。


而是说:从三个维度 XX、XX、XX 上看,这很好/不好。


05


今天借着最近拍照的经历,分享了对决策的思考:


1.如何帮他人快速做决策?给出多个方案,让对方进行选择。


2.自己如何做决策有两种类型:有意识决策(分析)和无意识决策(直觉)。


3.针对简单问题,先做无意识决策,再做有意识决策;针对复杂问题,先做有意识决策,再做无意识决策。


4.在汇报时,建议用「有意识决策」,说明标准,给出建议。


希望本文对你有所启发。




这是曹将公众号第「 1310 」篇原创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曹将
建议工作8年内职场人关注。曹将,《高效学习:曹将的公开课》《PPT炼成记》作者,印象笔记2019年「职场识力榜」No.3。每周两篇职场干货,专注经验分享和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