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张明明教授最新综述|嗜粘蛋白阿克曼菌在肠道相关疾病中的生物功能

文摘   2024-09-09 22:31   江西  

文章题目:The biofunction of Akkermansia muciniphila in intestinal-related diseases

通讯作者:张明明、徐桂芳

Doi:http://dx.doi.org/10.20517/mrr.2024.12

扫码阅读全文:


摘要


肠道内稳态对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其功能障碍与包括免疫、代谢紊乱,甚至肿瘤在内的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群在肠道微生态的稳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muciniphila, Akk) 是一种以黏蛋白为唯一碳氮源的关键共生菌。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A.muciniphila在治疗肠道炎症、肿瘤、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和继发性疾病(如肝脏和代谢疾病)方面的有益作用已得到广泛认可。本文综述了Akk的研究历史和当前认知,它与各种肠道相关疾病的关系,以及它发挥有益作用的潜在机制。本文还探讨了利用益生酶例如Akk的活性成分进行肠道相关疾病的创新临床治疗的可能性。


                       图片式摘要




01

引言

肠道微生物群在维持机体的许多重要生理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帮助宿主消化食物和提供营养。多种疾病的发生都伴随着肠道菌群的破坏。近年来,许多肠道相关疾病被发现与肠道微生物群紊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肠道炎症、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肠道肿瘤等。肝病和代谢综合征(如糖尿病)的发展也伴随着与肠道疾病发展相关的肠道微生物群的生态失调。鉴于这些因素,益生菌及其有效成分益生酶等在恢复肠道菌群失衡和治疗多种肠道相关疾病方面显示很大的潜力。在已发现的下一代有益菌中,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 A.muciniphila, Akk )是被认为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候选菌。Akk 是一种肠道厌氧细菌,属于疣微菌门,是正常肠道中的共生细菌之一。Akk 在宿主肠黏膜中含量丰富,尤其是在盲肠中。它普遍存在于健康成人和婴儿的肠道中,占生命早期定植的肠道微生物群总数的1%-4%。Akk 与免疫应答、能量代谢、微生物组成和肠黏蛋白分泌密切相关,在大多数肠道疾病如肠道炎症、肠道肿瘤、功能性胃肠疾病以及其他肠道相关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和肝病等中也可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Akk 的研究历史、与肠道相关疾病的关系及其潜在的治疗机制,旨在为其具体治疗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启示。


02

Akk 的研究历史

Akk 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厌氧菌,呈椭圆形,不形成内生孢子。Akk 属于疣微菌门, 阿克曼菌科和阿克曼氏菌属,是疣微菌门在人体肠道中的第一个成员和唯一代表。Akk 的研究历史并不长(图1),2004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微生物实验室的研究人员首次通过厌氧培养从人类粪便中分离鉴定出Akk自2010年以来,随着对其基因组数据及其与人类健康和疾病关系的研究显著增加,Akk 逐渐受到关注。2007年,一项对Akk 16S rRNA基因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和实时PCR分析的研究表明,Akk 可在婴儿期于肠道中定植,1年内达到接近健康成人肠道丰度的水平,并在老年中逐渐减少。2010年,Png等发现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肠上皮中Akk 丰度显著降低。2011年,研究人员对Akk ATCC BAA-835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发现其全基因组由一条2,664,102 bp的环状染色体组成,平均GC含量为55.8%。同年,有研究发现,Akk 定植改变了无菌小鼠黏膜基因的表达,增加了参与免疫反应的基因的表达,而自闭症儿童中Akk 的相对丰度较低。2012年,Hansen等人首次发现Akk在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发展中起保护作用。2013年,Akk来源的细胞外囊泡被发现在葡聚糖硫酸盐钠盐(DSS)诱导的结肠炎的发展中具有保护作用。在2014年研究发现,Akk可影响宿主脂质代谢和表观遗传激活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胃肠道疾病的风险,应用Akk可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肥胖的代谢特征,从而减轻疾病。2015年,一项使用结直肠癌(CRC)小鼠模型的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kk定植显著降低了肠道肿瘤的数量、杯状细胞密度和黏液层厚度,表明Akk治疗对抑制肠道肿瘤具有有益作用。2016年的一项研究首次发现了Akk的外膜蛋白,另一项研究发现Akk参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肠道微生物群的抗炎作用。2017年,Guo等人利用全基因组鸟枪测序技术从人和小鼠粪便样本中分离出39株新的Akk菌株,并对所有菌株的总DNA进行测序、组装和注释,鉴定出5644种蛋白。另一项研究发现,从Akk中分离的纯化膜蛋白Amuc_1100可改善糖尿病和肥胖小鼠的代谢。在接下来的五年中,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Akk与宿主相互作用改善疾病的机制,特别是肠道相关疾病与Akk的蛋白质和细胞外囊泡。Wang等在2020年证实Akk或其纯化的膜蛋白Amuc_1100可通过调节CD8+ T细胞抑制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发生。此外,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了一种名为Amuc_2172的Akk新蛋白,该蛋白来源于Akk的细胞外囊泡,可作为乙酰转移酶通过重编程肿瘤微环境来抑制CRC的发展,并且在其他肿瘤模型中也有效,如黑色素瘤。由于Amuc_2172是细菌分泌的可以改善宿主细胞的功能,缓解宿主的疾病过程的酶,我们定义其为益生酶。



图1


03

Akk 在肠道相关疾病中的治疗潜力

1)Akk 肠道炎症

炎症性肠病(IBD)受免疫、遗传、环境因素和肠道微生物群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影响。多项研究表明,肠道炎症与Akk丰度的变化有关,大部分研究都揭示了Akk可能在控制肠道炎症中发挥有益作用(图2),因为肠道炎症的发生往往伴随着Akk的减少,但也有一些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对IBD患者的研究表明,与健康人相比,UC患者以及CD患者结肠中Akk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结肠炎小鼠模型的一些实验也支持Akk在控制肠道炎症中的有益作用。例如,202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中Akk的丰度显著降低。用次级胆汁酸治疗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后,粪便中Akk的丰度显著增加。在大肠杆菌感染性回肠炎模型中也发现,过表达色氨酸代谢酶吲哚胺2,3双加氧酶1 (IDO1)的小鼠炎症缓解,肠黏液层增厚,Akk比例较对照小鼠增加。此外,DSS诱导结肠炎小鼠肠道中Akk细胞外囊泡(AmEV)显著减少。除了这些相关研究外,研究人员还尝试了Akk或其成分的干预性研究。Akk的应用通过增加结肠黏液层厚度降低结肠炎小鼠的组织病理学评分,证明Akk在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减轻肠道炎症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此外,2020年的一项研究表明,纯化的Akk膜蛋白Amuc_1100通过减少结肠浸润性巨噬细胞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来减轻DSS诱导的结肠炎。此外,Bian等人在2019年证明,Akk的应用改善了DSS诱导小鼠的肠道炎症。它降低了炎症因子如TNF-α、IL-6、IL-1α、MIP-1A、IL-12A和G-CSF的水平,同时改变了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此外,用AmEV体外处理结肠上皮细胞可减少IL-6的产生,并且小鼠口服AmEV可减轻ds诱导的结肠炎表型,如炎症细胞浸润、体重减轻和结肠长度缩短。



 图2


2)Akk 与肠道肿瘤

许多研究表明,IBD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是正常人的2 - 4倍。IBD-CRC模型会破坏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肠道微生物群可能是CRC发展的驱动因素。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驾驶员-乘客”模型,其中原始肠道细菌作为驾驶员攻击肠道,引起DNA损伤,从而诱发结直肠癌。肿瘤发生引起肠道菌群的改变,为“乘客”细菌的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应用益生菌可能是对抗肠道肿瘤的一种潜在策略(图2)。2013年,Grivennikov等发现补充Akk可通过减轻DNA损伤和抑制肿瘤细胞异常增殖来预防肠癌。另一项研究发现,补充维生素D可以抑制结直肠癌的发生和进展,增加结肠屏障的完整性和Akk的丰度,这表明Akk可能是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在益生菌。此外,在临床使用结肠癌一线化疗方案FOLFOX(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的个体中,Akk显著升高,且Akk与治疗疗效呈正相关。此外,研究发现Akk可通过抑制AhR/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色氨酸代谢,从而抑制CRC的进展。近年来,Akk成分在肠道肿瘤中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2020年的一项体外细胞实验中,Akk天冬氨酸蛋白酶Amuc_1434被证明可以抑制人CRC LS174T细胞的活力。此外,口服巴氏灭菌的Akk或其纯化的膜蛋白Amuc_1100可增加小鼠结肠和肠系膜淋巴结(MLN)中CTL的数量,抑制偶氮甲烷(AOM)/ dss诱导的结肠炎和结直肠癌。最近,来自Akk的细胞外囊泡被证明可以抑制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的发展。研究人员从AmEV中发现了一种名为Amuc_2172的新蛋白,该蛋白可促进CTL活性抑制CRC。近年来,以肿瘤细胞外泌体为抗原,Akk外膜囊泡(Akk- OMV)为天然佐剂,构建了细胞外囊泡与脂质纳米囊泡混合的癌症疫苗制剂(Lipo@HEV)。它可以通过促进淋巴结树突状细胞(DC)的成熟和激活CTL反应来增强预防和治疗性疫苗接种,并通过加载PD-L1质粒来增强PD-1阻断的治疗效果(图3)。



                          图3


3)Akk 与功能性胃肠疾病

据报道,Akk 也与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性胃肠疾病有关。2012年有研究发现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儿粪便中Akk 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此外,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MT)被证明可以有效缓解30例难治性IBS患者的胃肠道症状,缓解抑郁和焦虑。粪便微生物群分析显示,FMT后一个月Akk 丰度显著增加。2018年的另一项研究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发现Akk 的丰度与患者的症状缓解程度有关,我们推测其机制可能与Akk 及其他益生菌的代谢产物之一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 SCFA)引起的内脏疼痛的敏感性降低有关。此外,在一项临床研究中,研究人员刺激PI-IBS和健康人的活检肠黏膜,发现Akk 刺激后PI-IBS患者的抗炎细胞因子IL-13的释放明显增加,高于健康对照组,进一步解释了Akk 在IBS中的抗炎作用。此外,几项研究发现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患者肠道中Akk 的相对丰度升高,这与以往研究发现患者中Akk 的丰度较健康人群降低有所不同。然而,Gobert等人利用人类微生物群相关大鼠(human microbiota-related rats, HMAR)模型和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发现,携带C - IBS相关微生物群的动物在DSS处理后结肠炎较轻。与对照组相比,经Akk或HMAR预处理的小鼠IL-17、IFN-γ、TNF-α基因表达均受到抑制,说明C-IBS患者肠道中Akk 丰度虽然增加,但其作用仍是有益的,即C-IBS患者肠道菌群的抗炎作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是由Akk 介导的。上述研究提示Akk 对IBS的潜在有益作用,但它们大多是关联研究。使用Akk 直接干预人类或动物模型来探索其在IBS中的作用的研究有限。此外,Akk 在不同模型中是否在IBS中起有害作用以及Akk 具体成分在IBS中的作用尚不完全清楚,有待于未来进一步探索。


4)Akk 与其他肠道相关疾病


a. Akk与代谢疾病

Akk 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肥胖和其他代谢功能障碍方面发挥作用。在糖尿病中,肠道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减少导致肠道通透性增加,导致脂多糖(LPS)的过度吸收慢性炎症。2016年的一项临床试验表明,肠道Akk 丰度较高的肥胖受试者的血浆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和体脂分布等代谢指标更健康。2018年,Hänninen等人发现缺乏Akk 的小鼠自身免疫性糖尿病(也称为1型糖尿病(T1D))的患病率很高。然后,他们将Akk 实验转移到T1D小鼠身上,发现Akk 的转移促进了液的产生,并增加了抗菌肽的表达,以及降低血清内毒素水平和胰岛toll样受体(TLR)表达,提示Akk T1D中起保护作用。其潜在机制可能是Akk会增加胰腺淋巴结中抗炎细胞因子的产生,并增强胰腺中Treg的募集,最终延缓T1D的发展。II型糖尿病的发展过程中,Akk 的相对丰度也显著降低。此外,有研究发现,健康个体的粪便中AmEV的含量高于II型糖尿病患者。Akk纯化的膜蛋白Amuc_1100也改善了肥胖和糖尿病小鼠的代谢紊乱。这些研究提供了Akk 调节糖尿病进展的有力证据。此外,高脂饮食(high-fat diet, HFD)小鼠中Akk 的丰度也降低,通过补充Akk 可以逆转HFD小鼠的代谢紊乱。2013年的一项研究发现,给HFD诱导的肥胖小鼠灌胃Akk 活菌可以通过增加肠道屏障功能降低血浆LPS水平,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使脂肪组织标志物CD11c正常化,而热灭活的Akk 则不能起到这样的作用。2017年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巴氏灭菌的Akk 也显著改善了胰岛素敏感性指标,与活菌相比,用巴氏灭菌菌株处理的小鼠在体重、血脂、胰岛素抵抗标志物和血液炎症标志物方面的降低更为显著。有很多原因可能导致这两个实验相反的结果例如,两个实验中使用的Akk 量不同,细菌培养使用的培养基也不同。此外,高压灭菌Akk 消除了它的有益作用。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在70°C下对益生菌进行巴氏灭菌30分钟,这是一种限制其细胞成分退化的不太极端的处理方法,可以部分或完全保留其有益效果。我们推测,较不强烈的热灭活,如巴氏灭菌,使Akk 变得更稳定,同时保留了一些有益的特性,但完全热灭活后的死细菌不具有这种功能2

b. Akk与 “肠肝轴”

肝脏是人体的排毒器官,通过肝门静脉系统与肠道密切相关。因此,肝炎、肝脂肪变性等肝脏疾病的发生也与肠道有关。肠道菌群在肠和肝的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肠道屏障被破坏时,肠道致病菌和脂多糖通过肝门静脉转运进入肝脏。肝枯否细胞吞噬LPS,释放细胞炎性因子,损害肝功能。LPS进一步增加肠粘膜通透性;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可能导致许多肝脏和肠道疾病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应用Akk等益生菌改善肠道微环境可能对治疗肝脏疾病有效。一项使用链脲佐菌素高脂饮食(STZ-HFD)诱导小鼠肝脏疾病模型的研究表明,与对照组小鼠相比,STZ-HFD组小鼠Akk的相对丰度降低。2017年,实验小鼠服用Akk被证明可降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和天冬氨酸转氨酶,减轻刀豆蛋白A (cona)引起的肝损伤,并降低小鼠血清中IL-2和IFNγ等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同年,另一项研究表明,大黄提取物可以预防急性酒精摄入引起的肝炎,并增加肠道中Akk的丰度。随后的分析显示,Akk的丰度与抗菌肽、再生胰岛衍生蛋白IIIγ (RegIIIγ)的表达呈正相关,后者可恢复肠道屏障功能,防止酒精引起的肝损伤。推测大黄提取物可能通过增加Akk的数量来促进regii γ的表达。此外,有报道称,小檗碱通过改变整体肠道微生物群落和促进Akk的丰度来减少急性酒精性肝损伤。2018年的一项研究发现,酒精性肝炎患者粪便中的Akk丰度低于健康人,野生型(WT)小鼠通过酒精灌胃可显著降低Akk的丰度,而口服Akk可预防肝损伤、脂肪肝和中性粒细胞浸润。与此一致的是,一项临床研究表明,无论是肝细胞癌还是肝硬化患者,Akk丰度均下降,同时肠道通透性和血浆LPS水平升高,这表明Akk的保肝功能可能是通过减少肠源性炎症来实现的。此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动物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衡和SCFA生成的减少可能进一步通过肝肠脑轴起作用。它可能导致额叶皮层多巴胺的耗尽,增加额叶皮层的蛋白质氧化和脂质过氧化,最终可能导致精神疾病。据报道,Akk还能减少小胶质细胞的增殖和炎症,改善NASH引起的认知障碍,包括空间工作记忆和新物体识别。此外,一些研究报道了Amuc_1100与小鼠模型肝脏疾病的相关性。Amuc_1100可显著降低NAFLD小鼠血清ALT、AST水平和体重,改善血脂水平。在肝脏中,Akk和Amuc_1100显著降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NLRP3)和TLR4/核因子κB (NF-κB) mRNA表达水平,以及炎症因子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以上证据提示补充Akk可能是预防和治疗肝损伤的一种新的有效途径(图2)。


04

Akk 及其有效成分调控肠道相关疾病的潜在机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Akk 调控作用的潜在机制,以及Akk 的后生,如巴氏杀菌细胞及其有效成分或代谢物如益生酶等,旨在以更合适的方式提供益生菌来促进宿主健康。本文讨论了主要的潜在机制及其有效成分

1) Akk 活菌的作用

肠道疾病的发展往往伴随着肠道菌群的失调和紊乱。研究表明,肠道益生菌往往通过调节肠道内稳态,抑制有害菌的生长,促进有益菌的繁殖来缓解肠道疾病。研究发现,Akk 灌胃可增加代谢物SCFAs(如醋酸酯和丙酸酯)的产生,恢复受损的肠道微生物群,减轻小鼠的结肠炎症。此外,Akk 还能抑制白痢沙门氏菌的生长,从而减少结肠黏膜损伤。此外,Akk 能够与其他肠道细菌相互作用,调节肠道免疫功能,减轻结肠炎症。在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中,灌胃戊糖乳杆菌可显著增加Akk 的丰度,使Akk 成为结肠中的优势菌,从而减轻结肠炎症。在另一项研究中,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给予Akk 可增加ClostridiaFirmicutes、RuminococcaceaeAkkermansia的丰度,抑制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进一步证明Akk重塑了肠道微生物群落。研究还发现,Akk和槲皮素的结合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来对肥胖和NAFLD产生保护作用。此外,最近的研究发现了Akk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的潜在机制。首先,Akk 可以通过降解粘蛋白并产生乙酸和丙酸来支持丁酸生产者的生长。其次,Akk 可以利用其他细菌产生的维生素B12产生丙酸盐。此外,另一项研究表明,Akk 可以产生硫酸酯酶,从而通过硫化氢产生半胱氨酸,这可能会减轻宿主体内硫酸盐还原菌的毒性。综上所述,肠道的调节微生物群稳态也是Akk 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直接抑制或促进其他细菌外,Akk 还通过抑制有害物质的毒性或促进有益物质的作用,在肠道相关疾病中发挥有益作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些未被吸收的食品添加剂,包括乳化剂羧甲基纤维素(CMC)和聚山梨酸酯80 (P80),可以引起微生物群落的破坏,如Akk 的消耗和随之而来的慢性肠道炎症。向小鼠补充外源性Akk 可以防止乳化剂的有害影响,如食欲亢进、体重增加和血糖异常。Akk 给药也能减轻CMC和P80引起的轻度肠道炎症。此外,补充Akk 可以保护肠道微生物群免受CMC和P80的破坏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本研究发现CMC和P80改变了结肠中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而这也被Akk 所抑制。


2) AmEVs的作用

益生菌衍生的细胞外囊泡也有益于肠道相关疾病,AmEVs在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模型中表现出与Akk 相似的作用。肥胖患者和DSS诱导结肠炎小鼠粪便中AmEV显著降低。AmEV的应用降低了HFD诱导的体重增加和脂肪含量,降低了结肠上皮细胞IL-6的产生。此外,口服灌胃AmEV通过减轻体重减轻、结肠长度缩短和炎症细胞浸润来减轻DSS诱导的结肠炎。其潜在机制是,施用AmEV可显著降低肥胖小鼠结肠中TLR4的表达并激TLR2。另一方面,已经发现AmEVs通过上调occludin、ZO和claudin-5的表达来增强细胞间紧密连接。在肝脏疾病中,AmEV通过使粪便细菌组成正常化、降低肠道通透性和抑制炎症反应来预防小鼠化学诱导的肝损伤。Chelakkot等人发现,在HFD诱导的糖尿病小鼠中,AmEV可减少体重增加并改善葡萄糖耐量,并阐明了AmEV通过诱导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磷酸化,从而增加IECs中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从而改善HFD诱导的糖尿病小鼠肠道屏障完整性的重要机制。然而,值得注意的是,AmEV的给药减少了HFD小鼠的日进食量,这可能是除其本身的直接作用外,改善代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此外,实验中AmEV的剂量也不清楚。尽管上述AmEV在肠道相关疾病中的有益作用,但AmEV发挥作用的具体成分尚不清楚,这些物质是否介导了AmEV在肠道相关疾病中的功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 Amuc_1434的作用

最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Akk 的特定成分,如各种蛋白质,在肠道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我们发现Akk 可以直接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这种作用与来自AmEV的蛋白Amuc_1434有关。Amuc_1434与正常结肠细胞结合并降解结肠癌细胞分泌的Muc2。Amuc_1434还能促进Muc2高表达的结肠癌细胞相互粘附。随后,Amuc_1434被证明上调p53的表达,p53是一种控制细胞周期起始的癌基因,导致CRC细胞在细胞周期的G0/G1期被抑制,并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此外,Amuc_1434还通过激活与TNF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相关的线粒体凋亡途径,诱导CRC肿瘤细胞凋亡。


4) Amuc_1100的作用

另一个来自Akk 的蛋白是Amuc_1100,该蛋白从Akk 的外膜中纯化而来并被广泛研究。Amuc_1100于2017年首次被分离鉴定,并被证明可以改善肥胖和糖尿病小鼠的代谢。该研究探讨了Amuc_1100保护作用的潜在机制,证实Amuc_1100能与TLR2直接相互作用,激活TLR2并增加IECs间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通过髓样分化因子88 (MyD88)增强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PI3K/Akt)通路介导的IECs抗凋亡能力。此外,Amuc_1100和来自Akk 的LPS均结合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上的TLR2或TLR4,激活NF-κB信号通路,产生高水平的IL-10,从而调节宿主免疫应答。2020年的另一项研究进一步研究了Amuc_1100在肠道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发现巴氏灭菌的Akk 或Amuc_1100可减少结肠炎小鼠脾和MLN中促炎巨噬细胞和CTL的浸润,减轻近端结肠的组织学损伤,减轻结肠炎。此外,巴氏灭菌的Akk 或Amuc_1100 可以减轻AOM/DSS诱导的结肠炎相关结直肠癌小鼠的DNA损伤,减少凋亡和结肠上皮细胞的异常增殖,显著增加MLN中CTL的数量,抑制促炎巨噬细胞PD-1的表达以及MLN和脾脏中CTL的表达,有效提高宿主对CRC的免疫作用。此外,202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Amuc_1100可通过调节色氨酸代谢和激活AhR信号通路,增加芳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 AhR)靶向基因IL-10和CYP1A1的表达,从而缓解结肠炎症,这可能是Amuc_1100缓解肠道炎症的新机制。2021年的另一项研究发现,Amuc_1100可通过与TLR2的直接相互作用,促进Caco-2细胞中5-羟色胺(5-HT)合成限速酶Tph1的表达,降低5-HT再摄取转运体(SERT)的表达,从而提高5-HT的生物合成和水平。5-HT是一种神经递质,是调节胃肠功能的重要信号分子,Amuc_1100可以通过调节5-HT的生物合成来改善小鼠胃肠蠕动功能。虽然Amuc_1100在IBS中的作用还没有研究,但我们仍然从这项研究中推断Amuc_1100可能具有改善IBS的潜力,这种作用可能与5-HT有关。


5) Amuc_2172的作用

Amuc_2172是新发现的一种源自Akk 的蛋白,是一种由细菌分泌的可以改善宿主细胞的功能的益生酶,并已被证明可以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抑制多种CRC模型和包括黑色素瘤在内的其他肿瘤模型。研究人员鉴定出Amuc_2172是一种来自AmEV的蛋白质。其抑瘤机制是Amuc_2172作为一种原核来源的乙酰转移酶,可通过巨噬作用进入结直肠细胞,使HSP70基因组蛋白H3上的Lys14位点乙酰化,从而促进HSP70的分泌,激活CTL,促进IFN-γ的表达,起到杀伤肿瘤的作用。应用巨噬细胞膜包被的Amuc_2172纳米颗粒可促进Amuc_2172靶向递送至肿瘤细胞,从而增强其抗肿瘤作用。重要的是,Amuc_1100蛋白在AmEV中未被检测到,且与Amuc_1100相比,Amuc_2172激活CTL的功能更强。此外,结果表明Amuc_1100和Amuc_2172激活CTL的机制可能不同,因为Amuc_1100可以直接激活CTL,而Amuc_2172激活CTL需要肿瘤细胞的参与。具体来说,Amuc_2172促进癌细胞分泌HSP70,从而间接促进CTL的激活。然而,Amuc_2172是否能像Amuc_1100一样抑制肠道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尚未见报道,Amuc_2172在肠道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综上所述,作为一种益生酶,Amuc_2172可以调节真核细胞的功能,并通过催化真核细胞蛋白靶标作为结直肠癌等疾病的潜在治疗药物。


6)其他成分的作用

除了上述成分外,Akk 的其他活性成分在肠道相关疾病中也很重要。如上所述,经巴氏杀菌的Akk可通过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和调节肠道免疫来缓解肠道相关疾病的进展。Akk 的代谢物SCFA可作用于G蛋白偶联受体43 (GPR43)。与WT肠炎小鼠相比,Gpr43敲除肠炎小鼠IL-6和IL-22的表达更高,组织损伤更大。在补充SCFA后,它与中性粒细胞上的GPR43结合,随后诱导其凋亡,从而减轻了WT小鼠肠炎的进展,而在GPR43敲除小鼠中未能缓解。SCFA还可以影响葡萄糖代谢,改善II型糖尿病,调节肠道微生物组成和代谢,抑制肝损伤。此外,最近一项研究发现,Akk 分泌的代谢酶(β- n -乙酰己糖氨酸酶)Amuc_2109对DSS诱导的结肠炎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改善肠上皮屏障功能和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稳态。Amuc_2109重塑肠道微生物群,抑制DSS诱导的结肠炎中TNF-α、IL-6和NLRP3的过表达,同时促进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然而,在黏蛋白上生长的Akk中未检测到Amuc_2109 ,其在肠道相关疾病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此外,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了Akk 分泌的一种新的蛋白,命名为蛋白9 (P9),该蛋白在体外刺激人体肠道内分泌L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样肽-1 (GLP-1),导致肥胖小鼠循环GLP1水平适度升高,从而降低胰岛素抵抗,改善葡萄糖代谢。这一过程可能与细胞间粘附分子2 (ICAM2)的激活有关,因为ICAM2抗体在体外部分地消除了P9对GLP1的影响。此外,ICAM2的表达可能需要IL-6的参与。该研究阐明了Akk 衍生蛋白作用于肠道内分泌细胞影响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的新机制。然而,P9蛋白与ICAM-2相互作用的信号通路以及ICAM-2诱导GLP-1分泌的下游信号转导尚不清楚,具体的分子机制还需要更多的实验来探索。此外,Akk 在小鼠和人肠道中产生的一种脂质成分鸟氨酸脂质也有报道具有抗炎作用,可以阻止LPS诱导的炎症反应,抑制促炎细胞因子的产生,提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


05

Akk 在肠道相关疾病中的致病性

上述研究表明Akk 对肠道相关疾病的有益作用。另一方面,一些研究也发现Akk 的应用加重了小鼠的肠道炎症。一项对继发性转移性结肠炎(AdTr-colitis)小鼠的研究也发现,Akk 的丰度与结肠炎症程度和组织病理学评分呈正相关。2013年,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共生Akk 可加重鼠伤寒沙门菌感染无菌小鼠的肠道炎症,2017年,Seregin等报道,反复灌胃Akk 可导致IL10-/ -小鼠结肠炎严重程度增加。Akk 在肠道炎症中有争议的作用有许多可能的原因。这包括在不同的实验中使用了不同的小鼠模型,一些是DSS诱导的小鼠模型,一些是敲除小鼠模型;并且给予不同量的Akk。此外,所使用菌株的特异性存在差异:同一物种的不同菌株在同一疾病中可能具有相反的效果。目前大多数关于Akk 的研究仅限于2004年分离的模型菌株ATCC BAA-835T。然而,2017年新分离的Akk 菌株已被证明会加剧IL-10-/ -小鼠的结肠炎。此外,2019年的一项研究报告了Akk BAA-835T和小鼠来源的Akk 菌株139之间的抗炎功能差异。 最近还发现了Akk 脂质成分的促炎作用,来自Akk 的膜磷脂可以诱导BMDCs以TLR2依赖的方式产生TNF-α等促炎细胞因子。此外,类似肠道炎症,Akk 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也存在争议。2022年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在AOM/ DSS诱导的模型小鼠中,接受Akk 会加剧结肠炎相关CRC的发展,表现为结肠长度缩短、体重减轻更严重、肠道肿瘤更多。有多种可能的原因来解释不同实验结果的差异。首先,Akk 的活力、给药频率和细菌数量都会影响Akk 的定植和结直肠癌的发展。此外,Akk 在不同CRC模型中的作用可能不同。2022年的该研究选择了经典的AOM/ DSS诱导的CRC模型,这可能与其他研究中APCmin/ +小鼠等自发性CRC模型有所不同。未来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索和确认Akk 在肠道肿瘤和肠道炎症中的作用。此外,今后对Akk 的研究还应关注对各类型Akk 菌株益生菌效果的评价。目前,Akk 是否对肠道功能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有不良影响,尚缺乏相关研究。在此背景下,Akk 在肠道相关疾病中的益生菌作用及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06

结论与展望

综上所述,作为新一代益生菌的典型代表,Akk 在肠道内的定植与维持肠道内稳态密切相关。它在肠道炎症、肿瘤和其他由肠道疾病引起的疾病(如肝病和糖尿病)的进展和治疗中起着关键作用。虽然大多数研究表明Akk 治疗肠道相关疾病的有益效果,但一些研究表明它可能会加剧疾病进展。这种差异可归因于研究之间的差异,例如不同的疾病模型、Akk 作用的不同肠道环境、各种Akk 菌株的活性水平或使用的Akk 的特定成分不同。值得一提的是,对Akk 的细胞外囊泡和蛋白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研究表明,这些成分单独使用时可能比活性细菌具有更强的保护作用,更适合临床应用。此外,巴氏灭菌的完整Akk 被认为对人类是安全的,因此也适合临床应用,在治疗代谢紊乱方面,它们已被证明与活细菌一样有效,甚至比活细菌更有效。因此,继续探索Akk 的巴氏灭菌菌体、细胞外囊泡和细菌外膜组分如益生酶等,以提取和利用发挥重要作用的组分是值得关注的。此外,近年来对脑肠轴和肺肠轴的研究不断涌现,除了代谢性和肝脏疾病外,肠道内稳态与其他全身性疾病的关系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未来的研究可能会探索Akk 在其他疾病中的作用。综上所述,作为一种潜在的益生菌,Akk 在肠道中稳定定植,并且有大量研究表明其对肠道相关疾病有积极作用。进一步评估Akk 的安全性,或开发其用于靶向给药的活性成分,可能为其作为治疗药物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此外,益生酶的定义为肠道细菌的原核同工酶,它可以催化真核宿主细胞的蛋白底物,改善宿主细胞功能,并具有潜在的药物作用,可缓解宿主疾病。作为来自Akk 的益生酶,Amuc_2172和Amuc_2109都是治疗结肠炎的潜在药物,并为治疗肠道相关疾病的新策略提供思路。


作者介绍

通讯作者


张明明,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2015年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2018年至2021年在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 /康乃尔大学担任助理研究员。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主持多项科研项目。研究领域包括肿瘤、代谢、免疫、炎症等。最后通讯作者发表Gut、Science Signaling等SCI论文。



徐桂芳,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南京鼓楼医院内科副主任,从事消化系统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表多篇SCI文章。兼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早癌协作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继续教育协作组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消化道早癌内镜诊治学组副组长。


作者介绍

第一作者



江平,南京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IBD。


作者介绍

并列一作



季思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IBD与结直肠癌。


联系我们

邮箱:editorialoffice@mrrjournal.net

投稿地址:

https://oaemesas.com/login?JournalId=mrr

期刊主页:

https://www.oaepublish.com/mrr

往期

1. 内蒙古农业大学孙志宏教授团队最新研究|二次分析揭示帕金森病和/或认知障碍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差异

2. MRR 专题文章|生物信息学在微生物基础科学中的应用

3. 喜讯!Microbiome Research Reports 被ESCI 正式收录!

                        

        欢迎关注Microbiome Res Rep公众号!

添加期刊编辑微信,备注“姓名+机构”,邀请您加入MRR 中国学者群(仅供学术交流)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文章英文全文


V言微语
从微生物与健康视角,以小见大,推荐并探讨微生物科技前沿与行业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