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介素-23(IL-23,Interleukin-23)是由IL-12 p40和IL-23 p19亚基(IL-23A)组成的异源二聚体。当宿主-口腔微生物群平衡失调时触发口腔上皮炎症反应,进而导致牙周炎、口腔粘膜性等疾病。目前,研究表明IL-23和辅助性T细胞17(Th 17)可介导上述疾病的病理进程,与口腔上皮介导的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当前的研究更多认为骨髓细胞是IL-23和IL-23A的主要细胞来源,而上皮源性IL-23在口腔疾病中的作用及其免疫病理学尚不清楚。
首先,作者通过收集临床正常人(HC)、慢性牙周炎(CP)以及白细胞黏附缺陷I型(LAD1)牙周炎患者的牙龈组织,结合转录组学、IL-23A的RNA原位杂交以及单细胞测序等技术,探究IL-23 A在CP和LAD 1牙周炎的龈沟上皮的区域表达情况,随后利用IL-23 A全敲的基因鼠来构建牙周炎小鼠模型来探究IL-23 A对牙周炎进展的影响,最后为了深入探究IL-23诱导牙周炎的机制,作者通过宏基因组学以及高通量技术将其作用机制与口腔菌群联系在一起,并进一步通过小鼠和细胞实验探究其具体的作用机制。(Fig.1)
Fig.1上皮源性IL 23作用示意图
IL-23 A诱导的炎症在CP和LAD 1牙周炎中均高度表达
Fig.2 IL-23 A诱导的炎症在CP和LAD 1牙周炎中均高度表达
为了探究IL-23 A对牙周炎疾病进展的影响,作者通过对IL-23 A全敲的基因鼠来构建牙周炎小鼠模型,结果表明造血(CD45+)和非造血(CD45)细胞中的Il23A表达均上调。在CD45+细胞中,IL-23 A表达上调主要是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而CD45细胞中IL-23 A的表达显著上调主要是上皮细胞(EPCAM+),这与前述结果一致。(Fig.3)
Fig.3 IL-23 A在牙周炎早期造血和非造血细胞中表达上调
为了探究造血与非造血表达IL-23 A的细胞是否主要导致牙周炎病理变化,作者进行小鼠的骨髓(BM)移植(BMT)实验,结果表明是非造血细胞来源的IL-23 A介导牙周炎的病理变化。(Fig.4)
Fig.4 非造血细胞来源的IL-23 A介导牙周炎的病理变化
牙周炎相关微生物组促进口腔角质形成细胞中IL-23的产生
为了研究IL-23诱导牙周炎的机制,作者基于先前研究揭露牙周炎的发生与口腔微生物的紊乱密切相关,取牙周炎小鼠口腔的新鲜结扎线以及热灭活的结扎线两种形式在体外诱导口腔角质形成细胞,模拟牙周炎龈下菌群对口腔角质形成细胞炎症的影响,结果显示牙周炎的结扎线上的微生物群落能促进IL-23产生,并且与TLR5信号通路的表达相关。进一步,通过高通量测序发现铜绿假单胞菌及其鞭毛蛋白是诱发牙周炎的候选微生物因素。(Fig. 5)
Fig.5 牙周炎相关微生物组促进口腔角质形成细胞中IL-23的产生
Fig.6 CP和LAD 1牙周炎患者的口腔鞭毛菌显著富集
Fig.7铜绿假单胞菌以TRL 5依赖的方式促进人口腔上皮细胞产生IL-23
Fig.8IL-23在口腔黏膜外不同组织中的上皮内广泛表达
然而,本研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在临床收样的牙周炎患者分组选择时,作者选用LAD-1牙周炎患者作为孟德尔牙周炎的代表,并未说明选择的原因。同时,单细胞测序时样本数量不一致,LAD1牙周炎患者数量只有1例而正常对照组却有12例,疾病组患者选取人数较少存在偶然误差,结果不具有说服力
(2)实验小鼠模型验证IL-23来源中,作者应当采用口腔上皮特异性敲除的IL-23的小鼠反向验证会更有说服力
(3)在验证诱导牙周炎是铜绿假单胞菌的鞭毛蛋白发挥主要毒力作用时,应当分离铜绿假单胞菌的鞭毛蛋白进行进一步的体内和体外实验
END
点击扫码关注
编辑:熊文杰 排版:徐沁雯 审核:吴小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