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社会,正在逼着你学会单干

创业   2024-10-30 21:09   广东  

我一直思考几个很普遍的现象,尝试着找到答案。

1、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不好就业?

2、为什么现在的人对打工的戾气那么重?

3、新质生产力,AI,地缘政治的大环境下普通人何去何从?

这三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不找答案都不行。因为我一直在一线,感受很强烈的感受,普通人的生活正在发生非常颠覆性的变化。

下面谈谈我深度思考后的看法。

现在大学生不好就业,有很多的原因。

有人说,大学培养的人才脱离市场需求导致的。最初的时候,我也认为是这个原因。
可直到后来,我细想,不对呀!大学又不是职业教育,大学本身从一开始诞生,最重要的是打开眼界,这是没标准答案的,比如更新观念,对世界的认知。然后是学习有答案的学术知识的地方。

01、这三个问题的原因分析
而就业则是应用。
但是,应用层上来讲,在大多数学科里,学术从来都是滞后于变化的,根本就追不上。
因为产业、行业、企业、职业都属于利益的驱动,参与竞争抢夺利益的人越多,竞争者就会变着法把文韬武略全给招呼上,当然就比学术教材跑得快。
就比如双11,这一个创意一出来,还没来得及写入课本,为了生存和竞争不被淘汰,6.18就出来了,没过多久,原本一年只有一两次最低价的,然后发展到各种形式的,365天的低价。
别说是大学教学,就算是在一个行业里的企业,是游戏参与者,适应慢了都会被立刻淘汰。因此,哪怕你在大学里把老师教的东西全部都学得很好,走出校门也基本过时了。
这是无法改变的。
在所有大学专业里,医学的培养是大学和职业应用最近的了,但是要从一个医学院里的学生,到一名能上岗的医生,不也得经过3年的医院里规培吗?不经过规培,根本就不会看病。
所以,说大学教的东西跟市场需求严重脱节这一点,不是主要的原因。
主要的原因是,大部分用人单位,不相信自己辛苦花大成本培养,像一张白纸的毕业的生是值得的,特别是中小企业。本身就只有那么一点绝招,一培养好了,多加点钱,就跑竞争对手那里去了,伤不起呀。
这就相当于刚毕业的医学院的学生,没经过医院实习的三年规培,不会看病。
实际上,无论是什么专业的本科大学生,他们的脑子原本就已经超过80%的同龄人了,本身就是人材,离人才只差应用的培养一环。
再加上,民营企业平均寿命,也就3年时间,一家公司还没培养起一个应用高手,公司自己就Game Over了。
所以,看似就业难,实际是信任的崩塌造成的用人风险高,你有没有能力,要入职干一段才知道,但你对我有没有伤害性我不知道啊。如果遇上几个伤害性大的刺头,公司就死得更快了。
这就导致了员工和企业之间发工资的这种合作模式,正在越来越被淡化,最好就是不买你的时间,直接用劳动成果交易。
而且现在人们对于打工这件事的气是非常重的。管理都是一个大难题。
为什么现在的人对打工的戾气那么重呢?
把老板称为资本家,把自己比作社会牛马。
最重要的原因一个房地产,透支了30年的收入预期,把财富变成了砖头水泥钢筋,还不保值,之前越努力,买房后越贬值。
还形成了一种社会风气,不买房还不行,房子捆绑了太多东西了。
越来越多的打工人逐渐觉醒,自己在一个城市里的收入,基本就只够生存,发现工资的定价是按照在一个城市里,能维持生存的成本来定价的。
戾气由此而生。
实际上,为了城镇化,这样的阶段越不过去,只能是产业升级,新质生产力提升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定价权,抓住AI赋能改造产业和行业,突破地缘政治的封锁,只有这样,才能更替掉房地产作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
但是问题来了,很多时候,作为大部分普通人,不是你说更替,我就能立马跟得上的,学得会的。
这就留给了大多数人一个烦恼和焦虑,新质生产力,AI,地缘政治的大环境下普通人何去何从?
你找一找新质生产力,AI等行业里的企业名单,发现跟一般的人没有关系,只跟那些专业对口顶尖的少数精英有关。
现在不是有很多名牌大学毕业,在行业里干到中年失业,然后就去送外卖的例子么?
他们本来在原来的行业里,已经有不错的积累,如果他们真的懂得用AI,训练一个AI模型辅助自己干活,再找到客户帮助他们降低成本,实现微创业,是完全有可能的。
但是,就是一个AI结合的动作,一个找到客户的动作,就难倒了99%的人。
即使是做新媒体,大多数人都是过不了新手期,就干不下去了。做任何平台,连续更新100条对别人有价值的原创内容,才能过得了新手期,做到了,平台就一定会给你流量,但这一点结合AI推流的动作,大多数更上30-50条,就放弃了。
你看,这种看似入门门槛很低的赛道,都会淘汰99%尝试过的人,门槛实则是很高的。
所以,普通人,怎么能不焦虑呢?

02,普通人怎么办?
我觉得有两个办法。
第一个办法:保持进化,成长为一个能融合AI的人。
进化的方向,只有一个,一方面增强积累自己的基础实力,另一方面像要拿到驾照那样,研究学会把AI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场景里,实现工作效率的提升。
在人类的历史上,人跟人的差距,实际上是使用工具等级差别。
拿烧火棍的打不过拿铁器的,用刀的打不过用枪的,用枪的打不过用导弹的,用导弹核武器的,打不过用计算机黑客的。
进入AI时代,从悲观者的角度,这是在淘汰不会用AI的人。从乐观者来看,正因为很多人不会,所以是机会很大,个人不依靠打工赚到钱的基础设施,更进一步加强。

举一个用AI实现微创业的例子:

有一位前杂志社员工在失业后,利用AI技术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公关服务。
他利用AI大模型整理素材、录音,撰写新闻稿,公关稿,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一个人,将原本需要4小时的工作量缩短到不到1小时。他一共找到了11家公司企业客户,为他们按季度出新闻稿,平均一个月能收入6-8万。从此实现了从传统新闻采编工作到微创业“共享公关”的转型。

像这样的例子,还会有很多,现在的AI,最缺的是将AI的能力,融入到具体的工作场景。这是个人微创业的很大的机会。

当然,前提是你得在行业领域里,足够熟悉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内容,抓得住本质,精通。

第二个办法是:从过去卖时间包身工,到成长到卖劳动价值商品的商人。

未来我们都要成为自己收入的直接创造者,公司以后不会去买断你的劳动时间,但是会采购你的劳动价值。

对于很多数工作工种来说,真的没必要天天去上班,公司老板要的是你的劳动成果,资本家也不想付出管理成本,你交到他们想要的工作成果就行。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就比如,做销售的,你拿到订单就行。比如做新媒体的,你能搞到流量就行。比如做培训师的,你准时上课就行。

这一个转变,需要把能力产品化,把时间商品化。

越早做到,越好。

当然,前提条件是,你找到一个能干到退休的事,最好是能结合兴趣和爱好,这样就能钻研迭代,真正匹配需求,实现能力产品化,时间商品化。

这样方便谈钱定价。

写到最后,总结一句:

这个社会的发展,真的都在倒逼着每一个人学会单干。能利用AI等基础设施实现微创业,能将能力产品化,时间商品化,懂得学会做市场,卖给很多人,是这个时代焦虑的解药,如果你也和辉哥一样,很笃定自己就是一个创业者,不确定性带来的变化,反而是咱们的机会来源。

总结一条公式:个人商业的新质生产力=新媒体 x 职业 x AI。

共勉!

推荐更多赚钱主题干货:
产品卖得好不好,关键在这4点
从有想法到赚到钱,须做对这30件难而正确的事
这20条商业实战经验,都是摔打出来的,价值大,值得收藏!
不深度思考这5个问题,搞不到钱的
判断一个人是否在无效努力,用这两个极简的方法
看一个人能不能赚到钱,问他这3个问题就能轻松判断

营销航班
帮助「职场人」打造「AI+IP=AIP」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