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案例,有三点很深刻的教训

创业   2024-09-02 23:02   广东  

在之前,看完知名财经评论家叶檀患癌的采访视频,挺震撼的。

住院了还在医院直播,说每天都有10万左右开支,因为要养团队。

给母亲上海买了两套房,丈夫在美国一年难见一面,年轻时规划是不要孩子,老了去高端养老机构养老。照顾母亲显然不可能,遗憾想要孩子的愿望也没可能实现。

这个案例对于人生战略来说,有三点很深刻的教训:
1、在2021年,当发现身份异样不听医生的建议做深度检查,不小心成了现代版的讳疾忌医,到两年后就发展成了癌症。

而其中的原因就是每天十几万的支出,高位运行,不得不在高位运行里拼命。

像叶檀这样,身家过亿,在上海有两套豪房了,这种人群很容易高位运行。

我特别注意到一个数字:每天十几万的支出。

也就是说,每天十几万的支出,就足以让一个领域超过90%的人的精英累倒。在上海这样的城市。

也就是说,每个月身家上亿的精英人士,如果工作室或小团队运行,这是高位运行的每月支出450-500万之间。

我们可以稍微倒推一下,自己所在的阶层和城市,高位运行是什么样的级别。

这个以前我还在广州混的时候,推算过。

还在广州工作的时候,我推算过,如果单独一个人,每月固定超过6万元的开支,就是一个入门级的中产的中位运行了。如果是8万元支出,就是高位运行。

如果在广州这样的地方,小中产如果一个人单独月支出超过5万元,就没有私人的时间和生活了,就不太有精力关心孩子之类的。会开始麻木。

这是我之前在2012-2015年之前的压力测试。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对搞钱赚钱会有欲望,自然会有收入越高越好的这样的追求

但我们不能忽略核心关键:高位运行承压的承受力。

因此,从人生战略来说,测试出自己舒适的,不违反人的自然健康特性,动作不变形的【压力运行】区间,超级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处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物(比如财富)的关系时,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正常的压力运行区间】,以心理不变形,动作不变形,人际不变形为基本标准。

比如,有些人的确超级有能量(比如权势,财力),有些女人超级美,有些男人超级帅,但可能对于你来说,跟他们的关系如果会引发心理变形、行为等变形,不正常的表现。

那么,就肯定不是你现在能处理好的。

比如,我在2013年时,因为做手机控车的项目,认识很多豪车的车主,从玛莎拉蒂的,库里南的,奥迪A8的,迈巴赫的等等

我会发现,自己会很不自在。我就知道,我进入不了那样的圈子。

但如果你说跟奥迪Q5,雷克萨斯系列等这样的车主,就能很正常,动作不会变形。

很平等,心态很好,很轻松。

有些时候,我到重庆,到西南地区跟一些亲戚走亲访友时,看他们打麻将,一把就十几万的,作为旁观者,我也会感到很大的压力。

所以,我们要注意观察自己的承受力,自己能在什么样的区位能正常运行。

这是人生战略很关键的课题。

自己的承受力,就是自己在那一个阶段,一般是5-10年一个阶段能获得水平线。

包括财富,人际,社会位置等。

除非你不想要命,或可以接受不健康的活着,以这个为代价。

以这些超出正常的东西去换。

好,以上是第一点感悟。

2、叶檀这个案例,我也搜索了一下她的一些资料。夫妻一年难见一次,丁克,成就感和存在感都来自工作。

一个人的成就感和存在感,或许,就是一个人的命。

得认。

如果,一个人的成就感和存在感,来源的途径太窄的话,那么很可能就是一个悲剧。

比如,没有来自丈夫和孩子的成就感和存在感,没有更多其他最亲的人给予的成就感和存在感,可能就会物极必反。

像叶檀这种长时间活跃在媒体的镁光灯下的人,当然我们很少人能体验那种快感和正反馈。

但是有这么一句话:没有走过的路,未必就风景秀丽。

所以,我们得活出来,活明白,而不是想明白。

活出来,活明白的意思就是,要找到多种途径获得成就感和存在感,让生命更多姿多彩。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很多可能性,在什么时候,按人性的自然规律和社会主旋律的要求,要干成什么事,那就去干,不要想太多,没干过,是想不明白的。

同时,我们很多时候,也要懂得转变观念,让时间慢些走,不要过那种像机械钟表上了发条那样的人生。

懂得转变观念,才能发现意义,赋予意义,找到初尝是微弱带苦涩的成就感,再尝就回甘的的那种事情,这些都是需要让时间过得慢一点才能体会的。

所以,经济社会给我们出了一个开放题:增速

但我们答题也未必一定顺从增速。而应该是我们给经济社会回敬一个出题:我要xxxx的人生,我可以不按你定义的增速来定义我必须要做的事。

或许,这样,我们才能体味回甘。

就比如,在年轻力壮的时候,养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长,就是这种体味回甘的一种方式。

这是第二个想跟大家分享的。

3、在叶檀完整的采访自述视频里最后那几句话,非常深刻。她说:

第一句:年轻的时候做决定不生孩子很容易,但在自己很脆弱的时候,事业又不是那么的成功,往往在那个时候会后悔。如果年轻时能再做一次选择,会选择领养孩子。

第二句:现在这种看起来很幸福的事,散散步。但一年,两年,五年,要保证十多年癌症不复发,这是代价。这种代价就是头顶上悬着不确定的东西,每隔几个月就要去拆一个盲盒,拆下来看看到底怎样了,我不相信有多少人愿意付这样的代价去享受这样的生活。

第三句:癌症治疗效果好,不是因为决策得好,也不是人脉好,是运气。

第四句:年轻时不太关注健康。

这四点,是我看完她整个日记印象最深刻的。

这四点,让我想到了很多。分享几点。

第一句里说的,其实是一个风险教训。

就是说人总是一个不能吸收他人教训的动物,特别是在自己春风得意的时候。

其实,真的有太多人有过很多年轻时犯大错的教训了。特别有很多时候是被社会风气给带坏的。

有很多还是统治阶级下的蒙药。

在孩子这件事上,我们已经经历过很多洗脑了。特别是独生子女那十几二十年。

当然,抛开孩子这件事,我们看最近阿里P9被优化,上千万的房贷,搞艺术的老婆,孩子送国际学校等等也是因为过上了好生活,有了强预期。

还有近些年,大家开始讨论,当初那句口号:只生一个好,GJia来养老。

然后发现,人口变得这么少了,养老社保那点钱,可能只够买菜。

再比如,看到有一些失独的ji sheng gan bu家庭在访谈里,表达一连串的后悔。

实际上,以上这些,都是风险和概率的教训。

人在意气风发时,是肯定不会想到自己有多意气风发,就会有多脆弱。

依此类推,特别是现在GDP,5都可能不保的增速时,且会在很长时间可能就是常态。

那么,我们可能就会更理性,回归到更传统和保守的状态。

这会让很多人不但从中产跌落到穷人,还会发生很多观念上的大改变。

我很多时候都在想,《历史的教训》里总结的,人类唯一的历史教训就是忘记历史教训。为什么会是这样?

我思考到的答案是:预期值惯性。

这种惯性下,在很单调的生活模式下,是很容易活不明白,也想不明白。

只有那些生活过复杂的,各种阶层都有较深的体验或见识的人,才有可能打破一些惯性,更早意识到教训。

所以,我平时都有有一些刻意,刻意去了解跟自己不一样的,不同人,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对他们的教训有些体感。

看见过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眼看他意气风发,眼看他虚弱无比。眼看他霸道不可以一世,眼看他混不开被追还..........看到很多这样的闭环之后

就会发现,是能对预期值惯性的打破,是有帮助的。

更时髦点讲,管理预期值这件事做得更多维度,更合实际,更可持续性一点。

这是她第一句话引起我的思考和表达欲。

第二句话,其实每个人,都不知道灾难和明天,哪个更先到来。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烦恼和课题。

而这些课题我们不能寄希望于运气,也不能用还年轻时的状态去看。

可能要交叉,要中和一下。

第二、三、四这三点,给到我的启发是,管理好预期,不靠运气,年轻时要关注必须关注的关键的东西,【中庸】之道是关键。

也就是说,我们年轻时,有运行时,在为更有确定性的幸福生活拼搏时,不要极端,要中庸。

但后来我又想,难道这些像叶檀这样的精英不懂吗?意识里没有吗?

一定有的。

只是因为职业,因为教育,所塑造的增强回路,埋没了这样的意识。

像金融财经类的职业,都是钱钱钱呀,这玩意诱惑力太大了

而在金融圈的院校里的教育,都是什么样的教育?

肯定不会跟你讲养生,也不会跟你讲人文修为

一定会跟你讲博弈,讲利益,讲变现,讲制度,讲现代金融的游戏规则,研究如何在这个游戏规则里利用媒体放大可获利的信息

这些,都是功利。

也是功名。

金钱不眠,人也很难眠。

所以,每个人在选择自己的职业和教育时,要意识到自己的职业的危险的地方,要加以保护。

我想到这里时,因为为人父母的角色,也刻意地去了解更多我不了解,不熟悉的其他的职业,希望能为孩子能帮一点是一点。

让他们明白个中的利害关系,尽可能地消除信息差。

特别是高考后的关键阶段,这个后勤很不好做。

需要积累认知和知识,还要平时恰当讲一下让她们吸收。

目的还是希望让他们多些防护,多些“解毒”。

比如,有一个朋友家的女孩子,今年高考。她说很喜欢看法医类的电视,觉得很过瘾。

特别是法医在现场破案的精彩。

她就很想报这个专业。她父母问我,怎样?

我说:如果,孩子能真实五种感官体验过一些现场,能快速脱敏,能在心理上快速防护,那很好呀。

我说,你要让她看见过死人的尸体,哪怕是动物的,要让她闻到过腐肉的恶臭,要去捡过死老鼠。

我还说,如果她以后成为了职业后,在上班时,看到的都是这个社会里人性最阴暗的那些面和残忍,身心能接受这样的情形,内容有足够的正义和正能量抵消这些负能量

那么,这样去选择,没有任何问题。在了解这些东西之后,再去享受刺激和感受爱好,而不是活在媒体美化后的故事,会更理性。

任何职业,只要解决问题,就一定会有很多在入职后的不好的东西不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一小小的部分,你让她自己衡量。

嗯,这就是一个案例。

所以,我们其实在选择职业,从事职业时,就注定会考验我们的承受力的,就一定会有某些职业病的。

我们得懂得中和,要学会中庸和防护。

这些,是我看到叶檀这种利用现代金融制度赚到大钱的精英的案例,给我的一些启发。
以上这些,是在营销航班群内部的一次分享。这篇发出来,跟粉丝们分享一下。

推荐更多同主题干货:
不要把创业当修行,而是要修炼及格再创业
在迷茫时,看清这个真相,就无比清晰了
不深度思考这5个问题,搞不到钱的
不要去发现优势,而是要活出优势
个人成长,都离不开这10个核心
不做到"顺其自然",就无法"顺势而为"

营销航班
帮助「职场人」打造「AI+IP=AIP」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