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对于不会学习的人,绝大部分信息,不会产生实有价值。要么识别不了对自己有什么价值,要么不懂补上残缺的信息使它对自己有用。
有一次,一个在大健康实体店的粉丝,跟我讲,他们线下也很难获客,他学习了他们同行,发传单用送高价值的礼物,带到店体验的方法,他们效果很好,我也想试。
我问,你都学到了啥,他原话说:
就是在店的附近各路口,全员出动,根据以往来店里消费的顾客特征,看见符合那些特征的顾客,然后就礼貌的拦下来,跟他讲解传单里活动,免费领大礼品,到店体验项目,1000张传单,能稳定带到店60人左右,最后成交也比较高,算下来能盈利。
然后,他接着说,他们在店内有做好布置,集中搞活动,全员出动。我也想照做。
我问,你是怎么得到这个信息的?
他说,听老师讲的案例。
我说,那为什么还不去做?那是白花花的银两呀。
他说,我也不知道对不对。
我问,你知道他们店的顾客特征吗?他们消费习惯,区域里都是什么样的人居多,职业,消费观念,消费能力,这些知道吗?
他答,不是很清楚。
我再问,那你知道你店周边的这些相关数据吗?你有提炼过你们的顾客特征吗?
他说,心里大概有谱,但没有详细确定做过。
我说,那你知道听到的那个案例,送的具体是什么礼物,传单文案和设计是怎样的吗?
他答,传单没见到过,礼物还真不知道送的是什么。
我继续问,那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你要去做,免费送出足够有吸引力的礼物的成本,跟你店里的项目是否匹配?你店里销售全流程的每个环节都设计好,并且培训好,演练好了吗?
他说,如果要去做。现在还没开始。
我最后回了他一句话,就不跟他聊了,我说:不准备,没机会。活在想象,脱离实际。喜欢听故事,又没行动能力。着迷案例刺激,十样没一样有滴。
这些症状,都指向同一个病因:没有信息价值辨别能力,不懂补上残缺的信息使它对自己有用。
在网络里,99%的信息都是残缺不全的,所有的故事都是超出现实进行包装的,美其名曰,故事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
那些真能对自己产生价值的信息,干货,从来都不会有作业可以抄,即使有些作业能抄,但大多数人也抄不出来。
那怎么办呢?
我有5点建议:
1、锻炼框架思维
现在信息零碎,没有框架思维,根本没有办法让碎片化的信息有用。至少,你要给自己的业务,梳理出低成本就能运行的好框架,丝滑的框架。
有了这个基础,才能知道一条碎片的信息,如果运用到自己这里,还缺什么。不要像开头那位粉丝,别人台上说风,以为自己这里就能下雨。
2、倒逼自己一套一套的思考输出
光有思维,远远不够,眼睛会了,脑子会了,就是手脚不会。解决这个问题,我最重要的方法,是文章输出。
一篇完整的文章输出,就是在文章框架里,综合运用很多有价值碎片化信息的结果。有时,我看到一句很棒的话,我就会在知识库里,找出相关的信息,案例,数据,经验和知识,补齐多个维度,使它能完整,自洽,有深度。
比如像这一篇,就是因为跟粉丝的一个对话,虽然对话并没有那么多内容,这个案例本身就有价值,所以我就补充齐全应该有的完整的对话,再站在公众号文章读者的角度,考虑需求,加上我自己长期的教学、亲身长期实践经验,就可以做一篇有价值的文章,分享。
这样,还能避免很多水货创作者的为写而写的问题。也不会枯竭创作灵感和价值。
谁的生活,不都是由很多碎片片段组成的呢?每个人最大的片段,也不过24小时,只不过是因为时间的连续,使得所有切片连了起来,成为了人生。
3、养成记录的习惯
你有在洗澡抹着泡泡,脑子里突然想起一个很好的片段,就立刻找到手机,定格记录下灵光一闪的经历吗?
你有看着一部片子,里面有很经典的对话台词,你会暂停先记录下来再记录,至少事后会找出来记录的习惯吗?
记录,都是内嵌入到生活的一部分里的人,在这个时代,才能成为一名内容创作者。
我写这篇文章,就是因为有一次清晨刚起,脑子里想起这个选题,所以就记下来了。
我现在唯一没形成习惯的,就是视频记录,这一点,要养成习惯。
4、事后复习整理的习惯
记录再多,不整理,不断舍离,也是负担。
你想想,你记录了那么多笔记,在事后看过它们第二眼的,有多少?
我有事后复习整理的习惯,有很多还有新发现,对自己的笔记做考古挖掘,相当有必要,至少能发现,以前的那个自己,居然能被那些东西吸引,以前的那个自己好傻X哦。
又或者发出一种惊叹,哇塞,原来以前的眼光,就这么好呀!现在来看,这些东西还是好东西的惊叹。
是呀,当你赋予复习笔记的考古意义时,那就不是仪式感,也不是不复不做的勉强了,而是发现过往都装了什么进脑子里,才变成现在的自己的。
小伙伴们,谁懂啊,真的这么做了后,居然有认识你自己的功效!
5、养成项目工程管理的习惯
丰满每一个高价值的框架,使它对自己有高价值,都是离不开像一个工程那样管理,从发现一个很棒的碎片化信息,到一个主题框架的立项,到逐步丰满框架,再到重新梳理,变成有逻辑,对自己,对他人都有价值的内容。
如果你能把它,变成一场有品质控制的内容生产工程,那就真的会收获幸福滴。我就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工程能力,持续续出才成为了可能。
一个人的成长,不都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吗?
最后的话:
改变不了碎片化的信息环境,那就改变自己适应环境的能力吧,像变色龙那样,无论在哪个环境,都能与环境融合,所以不愁吃的。在生存的意义上,变色龙不是贬义的,而是褒义的,因为人家的学名,就叫避役,意思是避免成为现代大家口中的牛马。
如果你觉得这一篇对你有启发,别停留,行动起来!
推荐更多同主题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