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牛马的产品是时间。工资是卖时间给老板所得,几乎没有任何杠杆,1%的运气好的打工人,遇到好老板好项目,水涨船高。但99%的人,注定内卷,手停口停。我见到过很多原先是打工人,后来成长为独立自己当老板的佼佼者,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利用产品做杠杆,从手停口停的挣钱模式,切换到利用杠杆撬动,开单吃三年的模式,只要做对一个产品,未来三年轻松赚钱。
我其实也很早就意识到,必须向这些佼佼者学习,一辈子给人打工,是不可能的。
那么,这就要解决怎么开始的问题。
我发现,得从有产品的杠杆思维改变开始,思维是行动的种子,如果连思维意识都没有,一切就免谈。
我还发现,对提升产品思维,有一本书叫《做对产品》特别有价值。这本书是谷歌第一任产品经理阿尔贝托写的,他带领"谷歌广告"这个产品,取得巨大的成功。
我知道你不一定读过这本书,不要紧,你看完我的分享,你就可以建立起产品思维意识。
为了降低难度,我拆解成产品思维需要的每一个点进行讲解,一共19点,只要在脑子里种下任何一点,就能培养起思维意识的萌芽了。
大多数新产品的失败不是因为人们缺乏设计、开发或营销的能力,而只是因为它们不是市场需要的东西。人容易自嗨,觉得自己做的产品一定会有很大市场。其实,自己有做产品的能力,并不代表做出的产品就是成功的产品。选择有足够多人想要或需要的产品创意,是一切的前提。2,要在真实的市场里检验产品,而不是过度依赖市场调研。很多人都知道选择做正确的产品,对市场成功至关重要,所以他们在市场调研上投入大量时间金钱,确保自己的方向是对的,但恰恰因为这个举措,他们失败得更加惨痛。因为这种市场调研的环境不是真正的市场环境,是虚拟环境,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如果在错误的结论上去投入资源放大结果,那么损失也会更大。所以,不要过度信赖市场调研的结果,要到真实的市场上去检验产品。人很难预测自己是否真的想要或喜欢某个新产品或新服务,以及会如何使用还有使用频率。面对一款新产品,你要是问他们的想法,得出的答案跟实际状况,很可能两极化。就像我看到同事每天午饭后拿冲牙器漱口,我觉得这个产品对牙齿好,每天中午冲一下,习惯应该很方便养成。实际上,我买回来后,就用了2次,角落吃灰中。所以,不要问别人想不想要,无论你做成还是失败,对给意见的人没有丝毫损失,而是看他们到底愿不愿意花钱买单,愿不愿意用起来,而这其实就是涉及到切身利益问题。切身利益是指市场给你的某种有价值的反馈,是目标市场对你的产品创意确实感兴趣的证据。表现形式有金钱、时间、信息、声誉等,比如对于你的产品创意,他们愿意花钱购买,或者花时间使用,给你关键的个人信息如电话、邮箱等。如果产品的市场测验或者调研,没有涉及到人们的切身利益,而只是询问意愿、建议、意见等,即使是专家和潜客,得出的结论参考价值不大。5,当自己的意见、专家的意见、潜在用户的意见都不可信时,要如何判断你想做的产品创意是否有成功的机会?答案就是:数据,自己亲自收集的用于验证创意的第一手数据(you own data,YODA)。数据胜过意见。那什么样的数据是合格的数据?要满足以下4个关键标准:
新鲜度:越新鲜越好
强关联:数据必须直接适用于所评估的特定产品或决策
可信度:确保自己知道数据从哪来的,如何收集过滤的
- 统计学意义:足够的样本量为基础,100-1000之间
用数字说话,能量化的信息一定要量化,可以把一个含糊的观点变成表述清晰的可验证假说。数字能够破除我们思想中含糊不清的看法、观念。不过在初期,不用使用精确数字,而是做一些有根据的猜测的粗略估计值即可。- 思考工具,帮助梳理清楚产品创意,降低模糊感,明确收集的数据。
- 预型工具,直接在市场上检验创意,以便更高效地收集一手数据。
- 分析工具,理解和分析收集的数据,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我们需要验证一个创意有没有市场,有市场就有机会,那么要明确市场是什么,以及要如何对市场需求进行精确定义,找到需求存在的证据。方法就是思考工具——三大假说,来明确产品创意,让它变得清晰、可验证和可用数字表达。(1)市场参与假说:用一句简短的话,说明创意的基本前提及希望市场跟它进行互动的方式。(2)对市场参与假说进行调整,把含糊观点转化为可验证假说,工具就是XYZ假说。XYZ假说:X%就是目标市场的一个具体百分比;Y是关于目标市场的一个清晰的描述;Z就是预期市场会对自己的创意采取何种反应。X、Y、Z只是一个初始预估值。基本格式是:“至少X%的Y将会Z”。(3)XYZ假说范围宽泛,要对其缩小,从范围、空间、时间角度不断缩进,直到衍生出一组比较小的,可以快速且低成本进行本地化测试的xyz假说的过程。遵从的原则是:如果XYZ假说为真,那么基于它衍生出来的易于测试的缩进版xyz假说也应该为真。即从目标市场Y,进行缩进,找到一个可触达可立即验证的初期测试市场y,比如从全球市场到小区市场。但是缩进也不能太小,导致没有统计意义,样本量过小。需要确保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即100-1000这个数量区间,而且得确保所选样本中的人群能够代表目标市场,即真的可能会买你的产品的人群。产品创意:廉价寿司,一辆廉价寿司食品车,0.99元金枪鱼卷之家(1)市场参与假说:如果我们能把寿司做到跟其他快餐一样便捷、便宜,很多寿司爱好者就会选择寿司,而不是汉堡、墨西哥卷或其他不那么健康的快餐食品了。(2)XYZ假说:如果隔日寿司的价格只有普通盒装寿司的一半,至少20%的盒装寿司食客会尝试隔日寿司。(3)xyz假说:如果价格只有普通盒装寿司的一半,在斯坦福大学校园的Coupa咖啡厅吃午饭的学生中至少有20%的人会选择隔日寿司”。Y缩进为y,由全国盒装寿司食客缩进为在Coupa咖啡厅吃午饭的学生。在产品创意变成低成本、可快速本地化验证的xyz假说时,产品还没做出来前,要怎么收集相关数据?将产品开发出来,生产、营销,再观察市场反馈,肯定能知道新产品创意是否成功,但是这样的成本很高,不适合普通人和小公司小团队用这样的方法进行验证。最合适的办法,就是用“预型”,即低成本假装拥有一个原型,收集真实市场数据反馈,快速验证产品创意是否有市场需求,是否值得继续投入研发推广。预型工具,也称为原型工具,是一种在没有实际产品原型的情况下,用于快速检验产品创意成功率的工具和方法。这些工具通常用于低成本地测试和验证产品创意,以便在大规模生产和投入市场前收集相关数据,评估其潜在的市场接受度和可行性。预型工具类型有8种:土耳其机器人预型、匹诺曹预型、假门预型、假面预型、YouTube预型、一夜情预型、潜入者预型和改标签预型。每种预型有它适用的场景,而有效的预型,需要满足这个条件:低成本快速验证,且目标用户给予的反馈涉及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比如钱、时间、隐私信息(邮箱、电话、微信等)、声誉等。即使你的产品做大做强的预期,但在它还只是个创意时,最好找个更小的、更易触达的目标市场的一个子集,先验证创意是否可行,即“全球化策划,本地化测试”。“本地化测试”,不只是物理距离的本地市场,它是根据你的目标市场拆解的一个子集,适用于任何具有多个概念化群体或行业标准的市场。比如你想做全国连锁炸鸡店,子集就是本地社区店;比如你想开发一款应用软件,主要有安卓、苹果IOS可选,你对安卓系统熟悉,子集就是安卓市场;比如你想写小说,擅长短篇小说,子集可以是知乎盐选专栏。13,做本地化测试的目的,是找到成功率最高的目标客群本地化测试的核心要点,就是对自己的资源状况进行梳理,哪些资源能够帮你快速触达目标市场。
比如你想做特色甜品卖,刚好隔壁小区超市老板是你朋友,超市客群是你的目标潜客,超市老板的资源就可以帮你快速触达目标客群。现在测试胜过以后测试,小步快跑,快速迭代,不花太多时间在空想状态,而是在真实市场接受检验。我最近很喜欢的一个小红书博主,一个人做8个账号,自由职业者,写小说,做宠物账号、副业账号......她说,她一有想法,就马上弄个账号来做,不会想很多,先做,可以就持续,测试两周不行,就放弃,换一个。想起独立开发者Pieter Levels,他一个人做一个项目的全部工作,采用的策略就是以两周时间为单位,快速验证某个需求是否有人买单。有则继续,没有则放弃。最初的创意很多时候被验证是错误的,但是我们要做的不是在第一次失败时放弃,而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更多的创意,或者把这些创意换个角度,180度翻转看看,比如半价寿司走不通,那高级寿司有没有市场。不要问人们想要什么,而是把创意预型放到市场试验,根据潜在用户的切身利益数据反馈,试验3~5个预型,不断靠近“正确的创意”,或者得出扎实证据,判断此路不通,避免宝贵的资源浪费。预型选择了之后,需要投入市场进行验证和收集数据,知道数据如何收集后,来到了最关键的一步:理解和分析数据,才能把数据为己所用,为决策提供有效依据。在衡量一个创意是否具备市场潜力和成果的可能性时,原则是基于硬数据,而硬数据是必须基于切身利益,也就是潜在客户或用户愿意投入自己的切身利益,去支持或订购这个新产品创意。什么可以算作是目标市场的切身利益?需要获客多少切身利益才是达标?切身利益卡尺——一个能够量化和校准切身利益的工具,能够帮我们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做出有效判断。不同的证据类比所代表的涉及到人们的切身利益点不一样,切身利益点越大,对方付出的越多,收集的数据价值更大,主要有以下几点:实名邮箱、实名电话、花时间使用、预订或候补、全款购买。
切身利益尺卡的衡量工具,即TRI计量仪,可以直观且客观地看到所收集的数据所代表的验证结论。刻度分为5个等级,刻度右侧的每一个小箭头,代表一次单独的预型试验,以及这个试验结果对应的成功概率 。试验就是测试由市场参与假说导出的特定的xyz假说,然后统计数据,将数据结果对应到TRI计量仪上,得出对应的成功概率。其中“50/50”是指某些缘故导致数据是模糊的、可能已损坏的或难以诠释的,不好评定,需要放弃或重新验证。参考案例——从创意到预型试验、收集及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创意:廉价寿司,一辆廉价寿司食品车,0.99元金枪鱼卷之家市场参与假说:如果我们能把寿司做到跟其他快餐一样便捷、便宜,很多寿司爱好者就会选择寿司,而不是汉堡、墨西哥卷或其他不那么健康的快餐食品了。XYZ假说:如果隔日寿司的价格只有普通盒装寿司的一半,至少20%的盒装寿司食客会尝试隔日寿司。xyz假说:如果价格只有普通盒装寿司的一半,在斯坦福大学校园的Coupa咖啡厅吃午饭的学生中至少有20%的人会选择隔日寿司”。Y缩进为y,由全国盒装寿司食客缩进为在Coupa咖啡厅吃午饭的学生。试验xyz假说:改一下外观即是一个全新的产品,适用改标签模型。半数盒子贴上“隔日寿司:半价”的标签,再统计有多少人会选择购买。在售卖100盒寿司,把其中50盒改为隔日寿司。要收集的关键数据就是【隔日寿司的售出盒数相比总的寿司销售盒数的百分比】,因为想了解的就是午餐有多少想吃寿司的人会选择买半价寿司。试验得出的数据结论,要排除外界突发的干扰。如果结论是15%,且没有外部突发干扰,说明这个市场存在,但是没达到业务成功所需要的规模,不适合开展。需要对商业模式和预期进行调整。如果结论是75%,但恰好当天,有一群参与大学旅游的日本高中生来到了咖啡厅,这个结果不客观,需要重新测试。需要注意的是,在试验xyz假说中,一次试验是不够的,想要信得过拿得出手的结果,要多做几次预型试验,验证3~5个xyz假说。▲完整流程示意图(源自《做对产品》)
写在最后:
这本书让我把观察的视野拉到身边,一些普通人通过类似的产品思路跑通了市场,比如:
资深义乌老板摆摊,不是为了卖产品,而是为了试验某款新产品,放到夜市卖,看看有多少人看到,愿意拿起来看,看中什么点,最终下单带走,马上得出有效数据,回去快速调整。朋友圈一个女生,喜欢做手工,把自己做的手工品,像帆布包,发圈之类的,拿到周边一些个体户服装店、首饰店给老板卖,看销售情况来决定后续的计划。前公司同事做美团合作店,把自己的一些产品上架到同客群的异业公司店铺,虽然是拓渠道,但它其实也是一个很好地验证新产品创意的方式。
我得到的最大启发是,成功其实是有方法可循的,并不都要去撞个头破血流,最后安慰自己说“我从市场上汲取了很多教训和经验”。这样的成本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太大了,折腾不起。其实,我们可以有更优选择,思维、视野一改变,就会看到更多可能性。
共勉。
推荐本文合作作者小玉个人的公众号,关注读更多有用的干货:
➀为什么越想赚钱,反而越赚不到钱?
➁把营销讲透的10个洞见,提升商业思维能力成为高手
➂这9条生意实战经验,吃透任意一条,都有扭亏为盈的效果
➃产品卖得好不好,关键在这4点
➄如何开好一场多部门决策会议?这5点是核心
⑥注意力管理强大的人,正在收割注意力低下的人
⑦找对路,让复利效应发生在自己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