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今年时值1月5日。
小寒一过,就进入“出门冰上走”的三九天了,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阶段即将到来。民间亦有谚语“小寒大寒,冷成冰团”来表示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
天地寒已至,万物待新生。小寒节气,家长不妨带孩子做以下7件事,一起了解这个节气,感受其独特魅力!
一、讲一讲“小寒”的由来
对小寒节气名字的由来,《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解释:“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 小寒是冷气积久而寒,是天气寒冷但还没有到极点的意思,它与大寒、小暑、大暑及处暑一样,都是表示气温冷暖变化的节气。
二、探索南北冬季不同景象
民谚:“小寒时处二三九,天寒地冻冷到抖”,这说明了小寒节气的寒冷程度。但中国南北地区在气候上有很大的差异。
在北方地区流传着“小寒胜大寒”的说法,小寒一般是在“二九”到“三九”的时段,正是中国北方地区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小寒过后大寒气温可能稍升高。而南方地区最冷是在“四九”天,而“四九”时处大寒节气内,故南方地区大寒比小寒更冷。
不一样的冬天
以北方的哈尔滨和南方的三亚两座城市为例,住在这里的小朋友分别怎么过冬呢?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探讨一下,再通过查找资料等方式,鼓励孩子说说其他地方冬日的景象。
图片来源:《 生活·探究·成长 主题资源包》
三、发现小寒节气物候现象
中国古代将“小寒”分为三候:
1
一候雁北乡
“乡”同“向(xiàng)”,古人认为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2
二候鹊始巢
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它们感觉到阳气而开始筑巢。
3
三候雉始鸲
雉是一种鸟,“鸲(qú)”为鸣叫的意思,雉在接近“四九”时会感到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大自然中,找一找这些物候现象!
四、了解小寒习俗
1.吃糯米饭
2.数着九九过寒冬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犁牛遍地走。”数九,又称“冬九九”,是古代民间一种计算寒天的方法。这一计算寒天的方法在中国民间口口相传,至于起源何时,没有确切的资料。
五、读一读小寒的诗
咏廿四气诗·小寒十二月节
元稹(唐)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
陈与义(宋)
东风吹雨小寒生,杨柳飞花乱晚晴。
客子从今无可恨,窦家园里有莺声。
驻舆遣人寻访后山陈德方家
黄庭坚(宋)
江雨濛濛作小寒,雪飘五老发毛斑。
城中咫尺云横栈,独立前山望后山。
小寒
吴藕汀(近代)
众卉欣荣非及时,漳州冷艳客来贻。
小寒惟有梅花饺,未见梢头春一枝。
六、创作一幅梅花主题手指画
其实,除了鸟类的活动,古人还根据花开的时期对小寒的三候进行了划分,一候是梅花开;二候山茶开花;三候水仙花开,其中梅花最能代表小寒的到来。梅花也常常为诗人所称赞,如苏轼笔下的“小寒初渡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等等。
图片来源:《小小毕加索》
家长快准备好水粉颜料和纸张,和孩子一起创作一幅梅花主题的手指画吧!
七、注意孩子的日常起居
●
1.天冷多穿衣,但不要“捂”
为了预防感冒,很多家长将孩子裹成了“小棉球”,其实“捂”是捂不出健康的。家长要经常摸摸孩子的手,如果小手凉凉的,就给孩子加一件衣服;如果小手热乎的,就不需添加。
2.注意替换衣裤、袜子
外出,很多家长习惯给孩子带替换的衣裤,却没有准备一双袜子。其实好动的孩子在冬天也很容易出汗,如果双脚出汗而没有及时更换袜子,孩子很容易着凉,也容易生冻疮。
●
1.注意开窗通风
冬天一到,很多家庭都开始紧闭门窗,打开空调以保暖。但长时间紧闭门窗,室内空气浑浊,内外温差加大,对孩子的健康十分不利。从健康的角度来说,家长应该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2.户外活动别取消
实验证明,冬季经常进行户外活动的孩子与不进行户外活动的孩子相比,感冒发生的概率明显低很多。如果因为雨雪或者雾霾等恶劣天气,孩子无法去户外撒欢,不妨在家陪他做做亲子运动!
●
1.不要带孩子去人流密集的地方
孩子自身防御系统还不完善,抵抗力差,在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地方,极易感染疾病,提醒家长们,应尽量少带孩子去人流密集的地方,必须去时也应做好预防。
2.保护孩子的皮肤
冬季寒冷干燥,孩子皮肤中水份散失多,皮肤易干裂发痒,洗脸、洗澡后家长要记得及时给孩子擦护肤霜。
▄
TOPIC TAG
话题标签
点击下方话题标签,即可获取相关内容
#探究操作包 #趣蒙操作包
#蒙氏数学升级版 #玩创音乐
#趣玩科学盒 #绯绯点读笔
▄
READ MORE
推荐阅读
幼小衔接 | “趣”探小学!看孩子们在游戏中沉浸式体验小学生活
有奖征集 | 第十四届亿童杯“‘园’来有你”征文活动开始啦,等您来参加!
微博ID
亿童官方微博
视频号ID
亿童学前教育
小红书ID
亿童学前教育
抖音ID
亿童学前
点击分享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