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如何科学投放班级区域活动材料,是每位带班老师除了重建常规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对玩具材料投放提出了具体的评估要求:“玩具材料种类丰富,数量充足,以低结构材料为主,能够保证多名幼儿同时游戏的需要。”
对照《评估指南》要求,教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科学投放材料,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需求?小、中、大班应该有何区别?下面,我们以活动区的七大区角为例,一起去看看吧!
01
角色区
角色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活动,其主题和情节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所以,角色区应当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创设环境和投放材料。
投放的材料与幼儿的生活经验越接近,幼儿越能充分表现他们对生活的印象,巩固对生活事件的理解,游戏情节的展开水平也就越高。
■ 场景类道具
儿童尺寸的家具,各主题空间的标志,分隔空间的栅栏、屏风或其他材料。
■ 角色装扮类材料
各类角色装扮服装,如,交警背心、厨师背心、医生帽、厨师帽等。
■ 操作类材料
与各种主题相关的工具材料,如,医疗类、餐具类、警察类、美发套餐等。
材料投放建议
■ 对于托、小班的幼儿:
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有限,提供的角色游戏范围比较窄,只能是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所以娃娃家是托小班的必备活动区。商店、甜品屋可以辅之进行简单的买卖角色体验。
■ 对于中、大班幼儿:
中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更丰富,可以创设一些职业特点更强的角色,如医院、摄影馆、银行、旅行社、火车站、餐厅等,教师可以投放相关场景类、角色装扮类和操作道具类材料。
02
表演区
经常开展表演游戏,对幼儿的艺术素养、审美能力是一种很好的熏陶,这有助于幼儿充分发挥再造性想象和增强表现力,也有助于幼儿开朗、自信、合作品质的发展。
■ 场景类道具
儿童尺寸的家具,各主题空间的标志,分隔空间的栅栏、屏风或其他材料。
■ 装扮类材料
各类角色表演服装,如,背心、头饰、帽子、发箍等。
■ 乐器类材料
各类乐器类材料,如沙锤、手铃、响板、木鱼、三角铁等。
材料投放建议
■ 对于托、小班的幼儿:
在材料投放方面,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水平较低,可以多投放动物耳朵发箍、帽子之类容易穿戴的装扮材料。
在乐器方面,可以为小班幼儿提供一些容易敲击的乐器,如手铃、响板、木鱼等。
■ 对于中、大班幼儿:
在材料投放方面,中、大幼儿的动作技能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可以投放用魔术贴固定的背心、披肩、披风、动物尾巴等装扮材料。
在乐器方面,可以逐渐出现三角铁、双响筒、雨声筒等一些复杂的乐器,让幼儿更加灵活而逼真地表现音乐形象。
03
建构区
创搭积木材料展示
建构游戏是融思维、操作、艺术、创造为一体的活动,是幼儿阶段不可缺少的一种体验。幼儿园必须提供足够的空间、充足的材料以及充分的时间,保障幼儿建构游戏的开展。
建构区的操作材料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积木,一类是积塑,两种材料各有其价值。积木易倒易建,要求幼儿有较高的拼搭技能。积塑主要通过手眼协调的小肌肉操作技能来实现,且成型后不容易毁坏,有利于作品的保留。此外,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新旧材料之间的搭配比例和材料种类与数量的合理搭配。
材料投放建议
■ 对于托、小班的幼儿:
小班幼儿的精细动作和认知水平较弱,可为小班幼儿提供体积较大、形状单一 、色彩鲜艳的材料。
■ 对于中、大班的幼儿:
随着幼儿游戏能力的增强,可以将体积较大的积木更换下来,同时增加一些木板、废旧瓶罐、玩具小动物、小木偶等辅助材料。此外,中大班可以投放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建构材料,从小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
04
智力游戏区
幼儿在智力游戏区更多表现的是逻辑思维能力,这一区角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幼儿不愿意选择枯燥的练习性材料,所以对教师投放材料的要求较高。
教师要考虑的是,同样的材料,怎样投放才能既不使幼儿感到活动无趣,能较长时间保持兴趣,又能使幼儿获得预期的经验。
■ 经过教师结构化设计的材料
这类结构化材料一旦加入了具有竞赛与胜负的元素,成为智力性的规则游戏,那么活动的趣味性就会大大增加。
■ 封闭与开放相结合的材料
如拼图类材料、测量工具等。封闭的几何图形组合,最好增加数量,以便幼儿很快脱离边框进行创造性组合。标准化的测量工具必须同时配有非标准化、可用作替代测量的材料,以便让幼儿更加灵活地在两者之间转换。
■ 其他材料
一定数量的基本件(一盒纽扣、一盒珠子)、一定数量的迷你形象玩具(相同的水果、蔬菜、昆虫、人物、动物等)。这类材料会使幼儿自发进入情境性的活动中,在游戏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经验,促进逻辑思维的发展。
材料投放建议
■ 对于托、小班的幼儿:
托小班适合投放颜色、形状较为单一的材料,以及简单的匹配、对应类的材料,零件不宜过小、过多。另外,托小班的幼儿适合触觉类辨别而不是视觉类辨别的材料,适合能重复操作而不是变化过多的材料,以及能独立完成而不是合作起来才能玩的材料。
■ 对于中、大班的幼儿:
中大班幼儿适合合作性和竞争性强的材料,但需注意难易结合,让幼儿“跳一跳,摘得到”。
05
美工区
美工区既为幼儿提供了练习精细动作的机会,也为幼儿审美表征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更是创造性教育的重要场所。
■ 笔和颜料类
笔类包括小面积绘画的记号笔、油画棒和水彩笔,大面积涂色的排刷、毛笔等。
■ 纸张类
情境底纸、白卡纸、刮画纸、瓦楞纸等。
■ 泥类和模具
各色彩泥及操作模具。
■ 工具类
各种样式的剪刀、胶类、打孔机和订书机等。
■ 特色材料
搜集的生活用品和自然材料,如纸盒、易拉罐、纸杯、PVC水管和饮料瓶等。
材料投放建议
■ 对于托、小班的幼儿:
托小班投放的彩色笔和油画棒的颜色不宜过多,颜色过多不利于认识颜色,也会造成选择的干扰,相同的颜色数量要充足,以避免争抢;托小班不宜提供剪刀,容易伤害到幼儿,用手撕的方式代替剪刀是不错的办法。
■ 对于中、大班的幼儿:
除了常规的美术材料,中大班还可以投放一些低结构的原始材料,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同时,也可提供一些作品供幼儿鉴赏,鼓励幼儿在探索、尝试、模仿中获得启发,进行创造。
06
阅读区
图书数量按照进区幼儿数量的2-3倍投放,可以结合主题活动或幼儿生活中的兴趣点投放,并定期进行更换,保持幼儿的新鲜感和兴趣。
材料投放建议
■ 对于托、小班的幼儿:
托小班的阅读区应投放不易撕破、较轻的、开本大小适中的图画书,便于幼儿取放、翻阅;同时,图画书以画面简单,信息量较少,主题鲜明为宜。
■ 对于中、大班的幼儿:
中大班的阅读区可以投放一些故事情节稍微复杂、画面信息丰富,适当配有部分文字的图画书和科普书籍。
07
科学区
可根据幼儿的兴趣和活动主题进行投放材料,投放时应注重材料的结构性、动态性、层次性和情感性。
材料投放建议
■ 对于托、小班的幼儿:
高结构材料的比例应适当高一些。小班的幼儿还不能进行科学实验,可以提供简单的观察类玩具和材料,如万花筒、弹跳青蛙、不倒翁等,让他们通过感官去感知事物,发展观察力。
■ 对于中、大班的幼儿:
低结构材料的比例不断提高,中大班的幼儿可以开始利用操作工具开展更深层次的探索活动。例如,幼儿想知道“磁铁为什么能将铁钉吸起来”时,可投放各种磁铁和铁屑盒,使幼儿更大程度地发挥自主探索的潜能;幼儿想知道“脱毛衣的时候为什么会有小火花”时,就可以通过操作塑料尺和气球来感受“静电”。
此外,在区域活动中,材料需不断地更新和补充,才能让幼儿保持对活动的兴趣,让游戏深入持久。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增添、删减、组合材料,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让其游戏水平向纵深发展。
活动区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不同年龄、不同功能区域,每一个细节都需要老师们精心规划,科学投放,才能让幼儿在丰富的材料中快乐游戏,并实现五大领域协同发展。
(部分文字来源于亿童教育装备研究院出品的《幼儿园室内区域活动整体方案》)
▄
TOPIC TAG
话题标签
点击下方话题标签,即可获取相关内容
#探究操作包 #趣蒙操作包
#蒙氏数学升级版 #玩创音乐
#趣玩科学盒 #绯绯点读笔
▄
READ MORE
推荐阅读
2025年幼儿园春季开学温馨提示(转给家长)
超实用!2025年春季学期幼儿园工作月历,幼师收藏备用
微博ID
亿童官方微博
视频号ID
亿童学前教育
小红书ID
亿童学前教育
抖音ID
亿童学前
点击分享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