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散文】●白洋洋(四川)||竹动清风如传语,坡髯似已再归来——短松冈谒苏墓有感

美体   2024-11-12 17:04   四川  
图|网络




竹动清风如传语
坡髯似已再归来
——短松冈谒苏墓有感

●白洋洋(四川)


“三苏祠外人潮涌,苏坟山下人寂寥。”不知是哪位游客,在苏坟山下王弗墓前留下了这么一句话,我深受触动。
眉山,是苏轼生命的起点。除了纱縠行的三苏祠,东坡区富牛镇永光村的短松冈亦是值得一去的。不错,正是苏轼笔下“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的短松冈。这里安葬着苏洵、程夫人、王弗,还有苏轼苏辙的纪念墓,是苏洵家族墓地,又叫苏坟山。
苏坟山下,人影寥寥。在当地村民陶宗勤、叶秀安的带领下,我和东坡搭子南瓜老师向苏家族墓地走去。
进入墓园前,要经过长长的台阶,若是跺脚,便会听到蛤蟆之声,其实是台阶的回音。正巧,安葬着苏轼苏辙兄弟的河南郏县三苏园内,也有这样一处地方,当地人称之为“金蛙迎宾道”或“蛤蟆踏”。此刻,是洵公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吗?
走上台阶,门匾上“景行行止”四个大字映入眼帘。正所谓“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苏氏家族确实是中国文化史上“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存在。门匾背面的“自洁自好”,出自苏洵的《老翁井铭》,这四个字也是当地村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四字箴言。可见,这里的村民也被先贤影响浸润着。
南瓜老师问我,来到这个地方第一感受是什么?我答道:“空寂”。同为苏粉的热心村民叶大哥,当即翻出了苏洵《老翁井铭》中的句子“山空寂寥,或啸而嬉。更千万年,自洁自好。”并未读过洵公这篇作品的我,深感苏学如海,学无止境。此番也颇觉有缘,深深记住了这几句话。
进入墓园,苏洵和程夫人合葬的墓,高大肃穆。我们恭敬地祭拜着,回望着,瞻仰着。
又往苏洵墓西北八步,看到了王弗的墓,墓前有很多纸条上写着“十年生死两茫茫”。看来后世祭拜者,都想告诉这位遗憾早逝的夫人,东坡先生一直记挂着她。那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一种令人肠断的悲伤。
墓园里还有苏轼苏辙的纪念墓,二苏生前未能回归家乡。我想,如果死后灵魂可以自由的话,他们应该也会回到这里,与家人团聚吧?!
三苏爱竹,墓园周围自然少不了茂林修竹。我们走到一片竹林掩映之地,还有残存的地基,据说这是苏轼苏辙为家人守制的地方。清风吹过竹林,似有天人传语,是二苏归来吗?
我们又去看了老翁井,传说中的白发老仙翁自是不见。这口古井长存于此,不知见证了几代人的悲喜。洵公《老翁井铭》言:“惟我与尔,将遂不泯。无溢无竭,以永千祀。”如今,洵公不泯,老井无竭,永远为人们所纪念。《老翁井铭》中的文字得到了印证,仿佛九百多年前,洵公就预知了我们的到来,多么奇妙的缘分。
可能由于道路萦迂,比起人如潮涌的三苏祠,永光村的苏坟山确实显得格外寂寥了。陶宗勤老师的《苏氏墓地史话》,记录了苏氏墓地的兴废变迁,书中提到这里也曾是香火旺盛的地方。这里毕竟安葬着伟大的灵魂,凝聚着天地圣贤之气,香火不应不如往昔的。希望未来能有更多朋友们到这里来,在老翁井前、短松冈中,完成一次三苏朝圣之旅。
坡翁有诗曰: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
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
而今,我和其韵,也作一律,才自不及,聊抒今怀耳:
苏山野径路萦回,苏墓松筠次第栽。
洵老无声阶有应,仙翁不见井犹开。
千秋未改云和月,百岁几曾乐与哀。
竹动清风如传语,坡髯似已再归来。


授权书

本人白洋洋,原创作品《竹动清风如传语,坡髯似已再归来——短松冈谒苏墓有感》,授权“天府散文”平台独家首发。
●作者简介●
白洋洋  四川南充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研究生,苏粉。曾参加“苏轼与开封”暨第二十六届苏轼研讨会、首届三苏与宋代文化国际会议、苏轼与关中文化学术研讨会。

投稿须知

投稿者须关注本平台。本平台坚持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它公众平台过的文章,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每篇(首)文章(诗词)正文不得少于300字,并附1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和一张个人生活照片(照片用邮箱附件),一律投递到下列邮箱;同时加总编(HHDK9999)和编审微信,便于联系和进行文字校对。
投稿邮箱:
906117771@qq.com
564107595@qq.com
投稿微信:
906117771
18349819616

《天府散文》编委成员

总    编:胡大奎
主    编:唐明霞
审    稿:周联合   冯建华
编    委:张小明   李红军   梁有劳
向下扎根向上提升
点击“阅读原文”欣赏更多精彩
点亮“在看”让世界知道您的喜欢

天府散文
用文字点亮生活,用笔墨书写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