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网络
梨花沟的著述者
●张 斌(四川)
金秋十月,应邀去成都市金堂县梨花沟风景区采风。我很纳闷,梨花灿烂,那是在春天;梨子香甜,已经采摘结束。现在的梨花沟,就如一篇文章,精彩内容已经翻篇,阅后岂不令人失望?
进入梨花沟,一丛丛梨树举着空荡荡的丫枝,默默地躲在绿树青草之间。大路旁,一条充满乡愁的“湖广填四川”大型雕塑走廊,仿佛在暗示我们这是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在下榻的酒香山寨,成都大地魂酒业有限公司的热情接待,开启了一场酒香弥漫的采风活动。
走进种酒非遗传习馆,一件件祖传实物配合栩栩如生的人物蜡像、图片解说,向我们讲述了王氏族谱记载的“三壶酒”的传奇:
公元一七〇四年(康熙四十三年)九月初九,王氏先祖应“湖广填四川”的号召,从湖广省宝庆府辗转迁入成都府金堂县梨花沟。先祖夫妻二人离家时,父母没有给他们更多的银两,只传给了他们酿酒的技艺和三壶家酒。在入川安家立业时,他们按照家训,把第一壶酒放在神龛上,寓示传承家风不忘根本,酒在家在;第二壶酒埋在房后,寓示子孙富贵后继有人,酒在人在;第三壶酒埋在家门口,寓示交朋结友前途无量,酒在运在。“三壶酒”作为种酒文化的根基,从此在王氏家族世代相传,至今已经十一代三百多年。
第十一代传承人、大地魂酒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洪,将传统的家族式种酒习俗发展成企业集团式种酒文化,给种酒文化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非遗传习馆后面,就是大地魂酒的酿造车间,工人师傅正在有条不紊地酿制新酒。他们以优质纯高粱为原料,引龙泉山脉天然泉水,经过泡粮、煮粮、糖化、发酵、蒸馏等一系列工序,才酿出甘冽的美酒。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刚酿出来的纯粮酒很燥、很烈,要经过一年以上的窖藏才适合饮用。
走进千米深的藏酒洞,里面整齐地存放着盛满酒的大坛小罐。洞内冬暖夏凉,四季恒温摄氏二十度。大量微生物在洞中繁殖生长,覆盖在酒坛洞壁上,呈现出斑斑黑点。一坛坛美酒就在这避光、保湿、恒温的环境里缔合、生长,慢慢散去了刚酿出来时的燥烈,变得醇香绵甜,味浓尾净,余味悠长。
洞藏一年以后,再小瓶分装,种在湿润的泥土中。在红土地温柔的接纳下,大地魂酒吸取大地的精髓,凝聚大地的灵魂,进一步老化成熟,其味更香、更纯、更柔。这就是大地魂种酒,是对味蕾的感动,也是对信仰的传承。
工作人员领着我们去酒香山寨后山上的种酒园体验挖酒。走在杂草灌木丛中,有人提醒说,我们脚下的泥土里就种着大地魂酒呢,这让我们惊喜不已。来到一棵粗大的梨树下,我们小心翼翼地挥起锄头,三两下就挖出了几瓶裹着新鲜泥土的大地魂酒,这酒后来成了我们餐桌上的杯中之饮。打开酒瓶,浓郁的酒香扑鼻而来。
二〇一一年,王洪把每年的九月初九设定为“种酒文化节”。每届文化节,游客纷至沓来,见证祭祀、传酒、种酒的文化魅力;千人共享羊肉汤,畅饮纯粮酒。在文化节广场旁,一口直径六米的大汤锅静静地安放在钢架大棚里,我们面朝大锅,深切地感受着千人同锅吃肉、喝汤的豪迈。
对种酒文化执着的坚守,使王洪成了第十一代种酒文化非遗传承人,大地之魂“种酒习俗”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在酒香山寨,我们见到了王洪,一个五十开外的汉子。谈笑举止间,透露着中年农民的坚毅和淳朴。他是梨花沟土生土长的农村娃,由于家庭贫困,十六岁便中断学业,外出务工经商。二十六岁他回乡组建盐井永红酒厂,奠定了在白酒行业的基石。创办大地魂酒业有限公司后,他把种酒文化与梨树融合,梨花沟便不再是梨花一枝独秀了。梨树开花结果的时节,花美果甜酒香,那是梨花沟这篇文章的高潮部分。梨花凋谢了,梨子采摘了,大地魂种酒文化仍然令人流连忘返。
梨花沟这篇文章,经过王洪的著述,四季来读,都津津有味。
授权书
本人张斌,原创作品《梨花沟的著述者》,授权“天府散文”平台独家首发。
●作者简介●
张 斌 笔名:味辛,四川三台人。现供职于三台县重点工作督查组。作品散见于《小小说选刊》《百花园》《湖南文学》《短篇小说》《天池小小说》《剑南文学》和《四川工人日报》《华西都市报》等报刊。
投稿须知
投稿者须关注本平台。本平台坚持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它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每篇(首)文章(诗词)正文不得少于300字,并附1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和一张个人生活照片(照片用邮箱附件),一律投递到下列邮箱;同时加总编(HHDK9999)和编审微信,便于联系和进行文字校对。
投稿邮箱:
906117771@qq.com
564107595@qq.com
投稿微信:
906117771
18349819616
《天府散文》编委成员
总 编:胡大奎
主 编:唐明霞
审 稿:周联合 冯建华
编 委:张小明 李红军 梁有劳
◆向下扎根★向上提升◆
▼点击“阅读原文”欣赏更多精彩
点亮“在看”让世界知道您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