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网络
回不去的童年
●雷建波(四川)
我的家乡曾是槽村口,即如今长宁县的官兴乡。那是我童年成长之地,承载着无数无法磨灭的回忆。它们深深烙印在脑海中,如繁星般闪耀。
如今,刷到抖音或小视频中与儿时相似画面的场景,心间便涌起温暖,久远的人和事如潮水般浮现。
一
官兴是一个袖珍乡场,仿若一根火柴的光亮就能照亮通街。那时计划生育还未施行,每家都有几个娃,年纪相仿者大概率是同学。街上沾亲带故、同宗同族的人家众多,我家有两户至亲——幺姑婆和舅公。亲戚关系让彼此格外亲近,哪家推“豆花儿”,都会给对方端一碗。
幺姑婆家有一个儿子,我叫他三叔,比我年长两三岁。小时候,我是三叔的小跟班,童年几乎都有他的陪伴。三叔憨厚老实,看起来比同龄人成熟。他常流鼻涕,快流出来时就用袖子一抹,久而久之,袖子和手腕处变得油亮。如今,像三叔这样的孩子已难觅踪迹。
三叔虽与我年龄相仿,但作为长辈,玩耍时总以长辈姿态护我,不容他人欺负。三叔性本温良,这像极了他父亲——我叫幺姑爷,是乡里航运社的老工人。在我的记忆中,幺姑爷十分慈祥,闲暇时,常常坐在门外长凳上,弓着背,吧嗒着竹烟杆儿,眯着眼,享受惬意时光,还会时不时向一边吐出一泡口水。那时我常进出他家,心安理得地享受着一家人对我的眷顾与宠爱。即便物质匮乏,他家有好吃好玩的,都会满足我这个懵懂小辈,心中满是感动,难以忘怀。
二
三叔是我儿时偶像。他像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般能干,令人崇拜。这崇拜源于他懂的、会的远超于我。在我眼中,他是最了不起的人。印象最深的是暑假,他常带着街上的娃儿们打泥巴仗、去凉水井乡下九祖祖家偷摘李子、到下场口兰哑巴家水田捉鱼,其中捉鱼最是快乐。
我们通常下午晚一些时候去捉鱼。三叔的方法简单,在田埂上刨一个口子,在缺口下安一个竹篓,然后安心回家,第二天早上再去收篓。那时稻田鱼多且肥,多是“鲫壳子”(鲫鱼),偶尔有“乌棒”。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捉鱼吃的人并不多。
记得一次捉鱼,我带弟弟四娃同去。那天运气极佳,抓了满满一竹篓鲫鱼。回家途中,四娃突然惊叫,原来是有蚂蝗钻进他的脚丫,还在蠕动。还好,蚂蝗有一截露在外面。我六神无主,三叔却镇定自若。他从竹篓上取下细铁丝,一边安抚四娃,一边小心地将铁丝扎进蚂蝗外露部分,轻轻往外拔,很快就把蚂蝗弄了出来。从此,我对蚂蝗有了阴影。
三
儿时往事常常如连续剧一般在梦境中浮现。老家下场口淯水河边那棵黄葛树,是梦境中永恒的风景线。
初春乍暖还寒时,黄葛树光秃秃的枝丫萌出新芽,树下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孩子们嬉笑追逐,欢声笑语回荡。男孩们调皮,爱往树枝上扔泥石块。一阵乱响后,新芽和黄葛籽簌簌掉落。三叔却用弹弓打,弹无虚发,那神气模样,令人折服。
四
我在老家读完小学去外地上初中后,便很少回去,与三叔也失去了联系。有几年清明节回老家扫墓,专门找他,不巧的是他都外出,失望之情涌上心头。
时光荏苒,三十多年过去了。前不久,我和三叔在他姐夫的追悼会上重逢。他惊喜地打招呼:“建波,你来啦!”随后拉我到僻静处闲聊。几十年不见,我们都步入中年。三叔脸上多了中年人的沧桑憔悴,虽然依旧憨厚实在,但儿时的机智勇毅已不见踪迹。
我突然明白,那个魂牵梦绕的童年已经远去,如风筝断线,再也回不来了。它是我们心中最珍贵的宝藏,承载着纯真与美好,即使岁月变迁,依然熠熠生辉。让我们在人生长河中,怀揣着这份温暖,继续前行。
授权书
本人雷建波,原创作品《回不去的童年》,授权“天府散文”平台独家首发。
●作者简介●
雷建波 笔名雪泥鸿爪,四川宜宾长宁人。四川省古叙煤田开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酷爱诗歌、散文、小小说等创作,喜欢在清幽的环境里读书、写字和遐想,渴望用文字抒写人生的点滴印记和无限精彩。
投稿须知
投稿者须关注本平台。本平台坚持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它公众平台发过的文章,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每篇(首)文章(诗词)正文不得少于300字,并附1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和一张个人生活照片(照片用邮箱附件),一律投递到下列邮箱;同时加总编(HHDK9999)和编审微信,便于联系和进行文字校对。
投稿邮箱:
906117771@qq.com
564107595@qq.com
投稿微信:
906117771
18349819616
《天府散文》编委成员
总 编:胡大奎
主 编:唐明霞
审 稿:周联合 冯建华
编 委:张小明 李红军 梁有劳
◆向下扎根★向上提升◆
▼点击“阅读原文”欣赏更多精彩
点亮“在看”让世界知道您的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