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重游三苏祠

美体   2024-11-12 17:04   四川  
图|网络




重游三苏祠

●肖  涌(四川)


四十四年了,我再次来到四川眉山的三苏祠。三苏祠早已今非昔比。但于我而言,却令我百感交集,思绪如潮。
四十四年前,当时还在读中专的我,实习路过眉山,与几个同学结伴去了三苏祠。没有导游,也没有今天有关三苏祠的各种介绍,只是走马观花地看了看。不过正因为这一次,加深我对苏氏三父子特别是东坡先生的认识;之后陆续读了不少东坡先生的文章诗词,了解了不少东坡先生的人生经历,对东坡先生的崇敬日益增加。
这次携妻子、儿子、儿媳、孙儿来到三苏祠,故地重游。但见三苏祠人流如潮,游客众多,热闹非凡。我们请了一个女导游,口才极佳,对三苏祠的人文历史颇有研究。她带着我们从三苏祠中轴线一路走来,前厅、厢房、飨殿,从御制碑、门楣木匾,到苏氏三父子塑像,她引经据典,提纲挈领,讲得格外精彩,只是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我们游兴刚被吊起,讲解已经结束。
记得四十四年前来三苏祠时,这里占地仅五亩,门庭冷落,未经修整,少有游人。那时刚刚改革开放,人们的思想还十分封闭,对三苏祠的宣传根本谈不上,加上那时我们对苏氏三父子知之甚少,三苏祠被冷落似乎也在情理之中。我与几个同学懵懵懂懂地走进三苏祠,走进苏洵、苏轼、苏辙三个在中国举足轻重的大文豪故里,来去匆匆。至今想来,那不仅是我个人的悲哀,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哀、中国文化的悲哀。
如今的三苏祠,得到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关注,面积已达百亩。记得多年前,原眉山县委书记提出把三苏祠打造成苏东坡初恋之地的创意,并为此投入了不少钱;加上前段时间国家最高领导人专门来到三苏祠作了重要讲话,如今的三苏祠更是成为全国旅游的热点。
事实上,参观三苏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心中的苏东坡。我只想说,重游三苏祠,让我与东坡先生有了一次穿越历史时空的接触,也有了许多新的感受。
漫步三苏祠,红墙绿树,门庭若市,宋式建筑,蜀派园林,古井犹在,古木参天,古韵犹存。虽然离苏氏三父子在世的时间已跨越近千年,三苏祠的历史文化积淀和人文精神的传承至今魅力不减。我在想,当年的苏洵老先生还真有眼光,高瞻远瞩。一〇五六年,地处天府之国苏洵,毅然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带着二十一岁的苏轼、十九岁的苏辙走出了偏僻的西蜀之地,沿江东下,出川赴考。在那个年代,那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和魄力!我又在想,如果当年苏轼坚持不走出四川,一直蜗居在此,也许他依然能吟诗作赋,著锦绣文章,娶一个眉山的大家闺秀过着休闲的生活,但肯定不会像出川后那样成为北宋中期文坛的领袖,在中国历史上闪烁出如此耀眼的光芒,让之后许多文人骚客、达官百姓敬仰和纪念他。
走出四川,逐鹿中原,苏轼眼界大开。他看到了许多在眉山看不到的东西,结交了王安石等许多达官显贵,结识了当时中国文坛的许多大咖,经历了许多事情。对苏轼而言,这既是为国建功立业、写出流芳青史文章的大好机遇,也是涉身官场这个是非之地,不断被贬逐流放异地的必然之路。苏轼作为饱读诗书、充满忠君报国思想的一介文人,朝廷的安危与变革让他心系国家,百姓的冷暖与疾苦让他铭记在心。虽然他的文章诗词让举国上下为之称道,但他却缺乏政客的勾心斗角与心机,不擅长阿谀奉承和左右逢源,看不清官场的尔虞我诈,仅凭一腔赤诚和忠心混迹于朝堂之上,注定了他的仕途之路走得必然艰难,不会平坦。政见之争,让他得罪了新党的大批权贵,莫须有的“乌台诗案”,他被贬至黄州任团练使。之后苏轼复出,适逢王安石推行新法,苏轼不改书生意气,上书朝廷谈论王安石新法之弊端,从而激怒了王安石。王安石遂让御史谢景温在皇帝面前数落苏轼的过失,苏轼被外放杭州、扬州等地。一〇八五年,宋哲宗即位,旧党的代表人物司马光重新为相,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被打压。苏轼此时被召还朝。司马光执政后,拼命压制王安石等新党人物,王安石当初倡导的新法尽皆废除。此刻的苏轼,再次向朝廷提出谏议,对司马光执政后暴露出的腐败现象进行抨击,遭到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苏轼再次被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被人诬告陷害。此时的苏轼,陷于新旧两党的争斗之中,他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结果可想而知。他被逐出京城,贬至惠州、儋州,离开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直到宋徽宗称帝,苏轼才获赦北还;而此时的他早已心力憔悴,最后于一一〇一年八月病逝于常州。
也许,地处四川盆地的三苏祠是苏轼的命门,这里养育了苏轼,奠定了苏轼的文化根基;却因为川人的豪放与心直口快,注定了苏轼悲剧性的官场命运。
一〇六六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柩回到眉山,按朝廷惯例,守孝三年。在这三年里,苏轼兄弟俩再次在故里重温儿时旧梦,吟诗赋词,品尝美食,过了三年平静悠闲的生活。离开眉山时,蔡子华等几位老乡专门为他们兄弟俩种下了一棵荔枝树,约定荔枝树开花结果时,他们能荣归故里,把酒言欢。二十二年后,苏轼想起当年与蔡子华等人的约定,写下了“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子待我归。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浓浓的思乡之情跃然纸上。四十四年前我来三苏祠时,那棵荔枝树依然活着;如今再来,发现它只留下了一处枯死的树桩,被打磨上漆,留作纪念。睹物良久,不由黯然伤感。
苏轼的一生,在文章诗词、书法、绘画等许多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和地位,但他生性放达、为人率真的性格,注定了他的官场之路坎坷不平,可他又的确算得上是一个好官。
苏轼在徐州任职时,洪水泛滥于徐州城下,城墙即将被洪水冲毁,百姓争相出城躲避洪水。临危之际,苏轼赶赴武卫营对官兵们振臂疾呼:“河水即将冲毁城墙,事情危急,请你们与我一道尽力保城!”见此情形,官兵们深受感动:“太守尚且不躲避路上的洪水,我辈小人,应当效命。”在他的带领下,官兵与百姓共同抗击洪水,苦战数日,终于保全了徐州城。一〇九〇年春天,他在杭州任职时,瘟疫盛行。苏轼立即拿出黄金五十两,办起病坊,收治有病的百姓;他还派人做了很多的厚粥和汤药,分街坊送给百姓,救济百姓。在杭州,苏轼还筹集资金,疏浚两条河道,修造堤堰闸门,控制西湖水的蓄积与排泄,让钱塘江的潮水不再涌入杭州城内;他还组织人力修复了六井,将挖出的淤泥堆积在西湖中,填湖造路,修筑成南北长三十里的长堤,方便来往行人。
一〇九七年,孤舟一叶,将六十二岁的苏轼送到了蛮荒之地的海南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但饱经风霜、经历了无数坎坷波折的苏轼没有因此一蹶不振,依然心系国家和百姓。他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在这里办起了学堂,他还亲自编书授课。正像他在一首诗中写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些年,我读了不少东坡先生的诗词和文章,还用毛笔敬录东坡先生不少的诗词,也不时想起当年游眉山三苏祠的情景。重游三苏祠是我多年来的一大愿望。所以此次来眉山,三苏祠成为我旅行的第一站。
走出三苏祠,不由想起三苏祠里的一副旧联:“继唐宋古风,启明清后学,泱泱也艺苑大家,骚坛泰斗,居士号东坡,传世文章三擘;钟青峨秀气,汲岷沫甘泉,浩浩乎益州胜地,天府名园,轩廊锁赤壁,历朝烟雨一宗祠。”
四十四年了,我终于了却了自己许久已来的一个心愿。




授权书

本人肖涌,原创作品《重游三苏祠》,授权“天府散文”平台独家首发。
点击标题同步阅读作者其他部分文章: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李庄掠影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外公的人生轨迹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心中的林风眠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时尚空间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写在陈逸飞去世后的观画感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沉思》中的回忆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漫步川西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叶卡捷琳娜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记忆白连春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黄荣,你大胆地往前走——中国肖像印篆刻领域牛人黄荣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想起了父亲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女人之殇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想起了喻书记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泸州牌坊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将星闪耀赵璧光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小  白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这地方颇有烟火味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外  婆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茶  话(组章)
【天府散文】“美丽中国”【191】●肖  涌(四川)||西岭雪山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爱是无言的一首歌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妻事琐忆
【天府散文】●肖  涌(四川)||作家曾平
●作者简介●
肖  涌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本科毕业。高级职业经理人、高级政工师,四川长江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泸州市市散文家学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促进协会小说创作中心常务副主任、四川省机械行业国际商会副会长、四川省侨联特聘专家、四川省政工专业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特聘专家、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客座教授。曾在全国省市级报刊台发表散文、小说、文学评论等一千多篇次,《复关与我国液压工业》一文曾获四川省企业管理一等奖,出版散文集《心静如水》《心静随想》《心静夜语》《心静如梦》和长篇小说《浴血神州》等书。

投稿须知

投稿者须关注本平台。本平台坚持原创首发,请勿一稿多投或投已在其它公众平台过的文章,严禁抄袭剽窃,文责自负。每篇(首)文章(诗词)正文不得少于300字,并附100字以内的作者简介和一张个人生活照片(照片用邮箱附件),一律投递到下列邮箱;同时加总编(HHDK9999)和编审微信,便于联系和文字校对。
投稿邮箱:
906117771@qq.com
564107595@qq.com
投稿微信:
906117771
18349819616

《天府散文》编委成员

总    编:胡大奎
主    编:唐明霞
审    稿:周联合   冯建华
编    委:张小明   李红军   梁有劳
向下扎根向上提升
点击“阅读原文”欣赏更多精彩
点亮“在看”让世界知道您的喜欢

天府散文
用文字点亮生活,用笔墨书写人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