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外软组织黏连、变性说
有下列一些报道:
1.1934年Heyman认为,"腰痛或坐骨神经痛的刺激来源于韧带、筋膜、肌肉、腱膜或它们的骨膜附着处中的一种表浅病灶"。他把附着于后1/3骼崎与骼后上棘的软组织剥离或筋膜切开,则可使征象消失。但手术指征相当狭窄,只能对局部注射普鲁卡因后征象消失或显著缓解者才适应。所以他在前后7年中所能选择到的病例是稀少的与各种臀上皮神经切断手术
我们的实践验证,这种Heyman手术的近期疗效较好,而远期疗效并不理想。
2.同年,Freiberg等对梨状肌作了解剖学上的研究。其结论指出,"梨状肌的痉挛或挛缩是坐骨神经痛产生的重要因素。通过梨状肌切断手术可以解除腰痛与坐骨神经痛"。但由于手术指征不广,他到1941年为止的7年中仅选择到12病例。因此他认为,"此手术对腰痛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决不能当做常规应用"。他所发现的梨状肌变异,过去也作为原发性疼痛原因看待,现在看来并非如此。因为先天性软组织畸形与先天性骨骼畸形一样,也不是原发性疼痛病因。在早期手术过程中,观察了184例(共368侧)梨状肌与坐骨神经的四种不同解剖关系:a.正常型132例(共264侧),占71.7%;b.分叉夹持型35.5例(共71侧),占19.3%;c.分叉无夹持型10.5例(共21侧),占5.7%;d.无分叉夹持型6例(共12侧),占3.3%(图2-2)。笔者认为梨状肌变异不可能引起疼痛,但其变异的结果造成坐骨神经干与肌肉的接触面增大,当神经干的周围脂肪结缔组织出现继发的无菌性炎症反应时,对神经干鞘膜外神经末梢的化学性刺激增强,引起的疼痛也相应地加剧,会给非手术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带来复杂性,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
3.1935年Ober指出,"坐骨神经痛可由胫束及其臀大肌附着处的筋膜有力拉紧而引起"。他认为"坐骨神经处于臀大肌深层,自梨状肌下方穿出,任何筋膜拉紧,必然会使肌肉压迫坐骨神
经;若将骼胫束横行切开,使此拉紧状态解除,则坐骨神经痛亦治愈"。
实践验证,Ober手术仅能达到暂时性缓解征象而不能根治。由于手术指征也相当狭窄,仅对Ober试验阳性体征者才适应。
故在6年多时间内,他仅选择性地治疗86病例,疗效属优者只占41%。所以,他在1941年也郑重提出,"本手术对慢性腰痛与坐骨神经痛来说,不能作为万应药'来应用"(Ober,FR.J. Bone and Joint Surg,23,No.2,April,1941)。另外从力学分析,这样的横行切开胫束,无助于臀大肌的放松。只有在该处纵行切开骼胫束和股骨臀肌粗隆的肌附着处,才能彻底放松臀大肌。早期曾把它改为T形切开手术。以后在定型的臀部软组织松解手术中,常规地把胫束T形切开和臀大肌股骨臀肌粗隆附着处切开两者联合应用,旨在较好地解除坐骨神经的压迫。应该说,Ober手术仅对严重胫束挛缩引起的腰腿痛者有短期的或近期的疗效。但有这类胫束挛缩者,必合并同侧臀部和大腿根部的软组织损害。单独地应用这种表浅的小型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手术,不可能解除腰臀部和大腿根部等软组织损害引起的全部征象。这就是Ober手术疗效不佳的主要原因,也是其他小型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手术疗效极差的症结所在。
4.1938年Steindler等发表了腰痛的鉴别诊断的文章。"用普鲁卡因在低三角区的软组织中定出了明确的痛点",处理上做出进一步的贡献。同时还在解剖学基础上"澄清了坐骨神经痛的"反射'现象,即局限性软组织疼痛与'放射痛'是有因果相连的关系:通过局限痛区域发出来的放射痛'决非由于神经根受压所引起"。他认为,"后部症候群(Posterior division syndrome)的许多病例中,那些"放射痛'乃是一种"反射'现象,可以通过普鲁卡因在局部软组织痛处的注射而被抑制"。自此以后,普鲁卡因就作为协助诊断和治疗所用。但在治疗方面,由于普鲁卡因是一麻醉剂,它不能消除无菌性炎症病变,即使注射于发病部位,也只起到暂时性镇痛作用。
5.1938年Gratz提出腰痛的临床报告。他应用筋膜空气造影术与病理研究的结果,证实"筋膜面在肌肉、肌肉群、神经和血管之间也像关节那样时刻相配地活动,外伤性或炎性损害可以累及这筋膜面面产生肌滑膜炎或筋膜黏连"。这种现代明确为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的继发性病理变化当时错误地作为原发性疼痛的病因来解释。
6.1935年以来,还有不少切除触痛的脂肪小结节以治疗腰痛的报道。这些结节被当做骶骼部的脂肪瘤(Reis,1935),纤维织炎性小结节(Copeman等,1944)、脂肪叶疝形成(Copeman等,1947)来看待。按照现有的认识,这些脂肪小结节仍属骼部皮下脂肪生理性退变的结果,与机体其他部位的正常皮下脂肪完全一样,不会出现疼痛;况且这类脂肪小结节属皮下组织而不存有骨骼附着处,不像肌骨骼附着处那样具有持续性牵拉作用,故不可能引起原发性疼痛。至于继发性疼痛的发生,取决于这些脂肪组织有无感觉神经末梢的存在。如果无,则继发性疼痛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有,则不排除继发性疼痛发生的可能性,但疼痛的原发病灶决不在于这些退行性变的脂肪小结
在临床实践和病理检验中明确:
1.原发性急性损伤后遗或慢性劳损形成的软组织疼痛,也就是骨骼肌、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脂肪垫等软组织骨骼附着处无菌性炎症的化学性刺激作用于神经末梢,是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原发因素;因疼痛而引起的肌痉挛或肌挛缩,是继发因素。
2.极大多数典型的腰痛并发"坐骨神经痛",或并发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或泌尿生殖系统功能紊乱,以及典型的枕颈痛并发"臂神经痛或并发头痛、眩晕等椎﹣基底动脉供血紊乱或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等征象的发病机制,乃是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即腰部、低部、臀部、大腿根部(也包括膝部和踝部等)以及头部、颈部、背部、锁骨上窝、肩部(也包括肘部和腕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病变的化学刺激所引起。
3.椎管外软组织特定部位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高度敏感的压痛点(区),滑动按压时可能引出肢体痛麻等传导现象,它们是诊断和治疗的主要依据。
以后,对既有椎管外发病因素(骨骼肌、筋膜等软组织骨骼附着处损害),又有椎管内发病因素("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硬膜外和神经根鞘膜外炎性脂肪结缔组织增殖等)引起典型腰痛并发"坐骨神经痛"的混合型病例,通过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手术,筛选出那些不典型的但主诉相当严重的腰低痛、臀痛或腰腿痛征象,发现这些恰恰是真正的腰椎管内软组织损害引起的固有征象。通过多节段全椎板切除式腰椎管内(外)软组织松解手术(消除椎管内疼痛因素的鞘膜外炎性脂肪结缔组织,结合解除非疼痛因素椎间盘突出物的机械性压迫的治疗原理)解除了征象,获得证实(病例390~406
为了弄清神经根受压的真实情况,对周围神经(腕正中神经、肘尺神经、锁骨上窝臂神经丛等)、对腰神经根在手术中局部未行麻醉下进行试探性测定,应用机械性压迫刺激,通过病人自己从感觉上区分出"痛"与"麻"的不同反应和传导部位,得出如下的结论:
1.单纯的急性机械性压迫刺激正常神经根不可能引起疼痛;它对神经根的刺激所产生的功能障碍只是从麻木到麻痹,依压迫的不同程度而有区别。
2.神经根鞘膜外或硬膜外脂肪结缔组织因无菌性炎症病变所产生的化学性刺激是引起疼痛的发病原因。
3.只有在神经根鞘膜外或硬膜外脂肪结缔组织存在着无菌性炎症病变的条件下,这种椎管内软组织损害的突发加重和组织变性会继发机械性压迫的急性刺激,当引起麻感的同时也必然引起更重的疼痛。其疼痛的原发因素仍然是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病变的化学性刺激;而继发的机械性压迫的刺激只不过对这种病变软组织的化学因素起到一激惹疼痛的作用。
4.为什么单纯的椎管外腰臀部和大腿根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病变引起的多是典型的"坐骨神经痛"?为什么椎管内神经组织鞘膜外脂肪结缔组织的无菌性炎症病变引起的多是主诉不典型的传导痛(旧称传射痛),且常局限于腰部、臀部或臀横纹与胭窝之间,很少有小腿外侧典型的"坐骨神经放射痛"?但当手术松解以前,用无齿镊轻轻夹压这些受炎性组织包围的神经根所引出的传导痛,又基本上完全符合术前主诉疼痛的部位;而触电样麻刺感倒可沿着下肢后方传导至足底和五趾?虽然这些客观存在的事实目前用现代医学知识还无法找出答案,但初步的看法是:椎管内炎性脂肪结缔组织引起疼痛的传导,主要是与硬膜外及神经根鞘膜外的神经末梢受化学性刺激有密切的关系;而麻木、麻痹的传导是由于神经根本身受急性机械性压迫所引起。上述坚持贯彻"科研与临床相结合,以尊重实践为主"这个研究方针所取得的临床新发现,有必要引起疼痛生理研究的学者的高度重视,因为在他们的动物实验研究中是不可能取得如此认识的。
5.上述情况不但适用于椎管内颈、胸、腰或低神经根,而且同样适用于椎管外周围神经或神经末梢等。
6.扩大的椎管探查手术(腰,~低,全椎板切除)中常发现健侧虽有较大的椎间盘突出物直接压迫神经根,但由于两者间的脂肪结缔组织没有无菌性炎症病变存在,故临床上就无半点征象出现。
重新解释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物的临床现象
(一)解释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物(不伴有腰臀部和大腿根部软组织损害)的渐增的慢性机械性压迫刺激神经根可能产生的四种不同临床现象:
1.无征象﹣﹣椎间盘突出物慢性压迫神经根不会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无麻),以及硬膜外和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结缔组织不存在无菌性炎症刺激(无痛)者,临床上最为多见。
2.有麻无痛﹣﹣椎间盘突出物急性压迫神经根可以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有麻),而无硬膜外和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结缔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刺激(无痛)者,但临床上极为罕见。
3.有痛无麻﹣椎间盘突出物慢性压迫神经根不会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无麻),但硬膜外和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结缔组织存在着无菌性炎症刺激(有痛)者,临床上比较多见。
4.既麻又痛﹣﹣椎间盘突出物慢性压迫神经根不会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无麻)的同时,由于硬膜外和神经根鞘膜外脂肪结缔组织的无菌性炎症刺激(有痛)的突发加重,会继发病变软组织的痉或挛缩并急性压迫神经根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有麻)者,临床上也比较多见。但其中不排除合并罕见的椎间盘突出物急性压迫神经根,引起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有麻)的可能性。
以后随着软组织外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化,客观事物促使对上述结论做出如下的修正:
1.无论是头颈背肩臂手痛或腰低臀腿痛,均应该按解剖分型,可分为椎管内、椎管外和椎管内外混合型三种诊断标准。
2.疼痛来自椎管外骨骼肌、筋膜、韧带、关节囊、滑膜、脂肪垫等骨骼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病变的软组织,或来自椎管内神经根鞘膜外或硬膜外无菌性炎症病变的脂肪结缔组织。
3.上述两者的单纯化学性刺激作用于上述病变软组织中的神经末梢,必然引起原发性疼痛(只痛不麻)。
4.相反,单纯急性机械性压迫作用于正常神经组织本身,只会引起原发性麻木直至麻痹(只麻不痛)。
5.化学性刺激作用于椎管外神经组织引起的疼痛,日久会导致所属软组织出现继发性痉挛直至挛缩。由于病变的形成过程属慢性,一般不易产生神经压迫征象。但当疼痛极度加剧时,这种软组织痉挛或挛缩也会急性压迫多处神经组织,产生肢体的轻度麻木直至完全瘫痪。化学性刺激作用于椎管内神经组织,出现的情况与椎管外神经组织基本相同,其差异仅在于,当疼痛加剧和病变加重产生急性压迫时,变性挛缩的鞘膜外脂肪结缔组织只会引起肢体不同程度的继发性麻木或部分麻痹,因为单一神经根的急性压迫不可能产生完全瘫痪(先痛后麻)。
6.急性机械性压迫导致原发性麻木的后期,如果又罹患神经周围组织原发性无菌性炎症反应的话,则会产生原发性疼痛(先麻后痛)。
7.与急性机械性压迫不同,神经组织对渐增的慢性机械性压迫有很强的抗压作用,一般不易引起压迫征象。如果压力过强超过抗压作用,则这种慢性机械性压迫因素有时也会引起程度不重的麻木或轻度麻痹(至于肢体产生重度麻痹或完全瘫痪者笔者在临床上还未遇见过)。对这种神经组织受压未引起功能障碍以及神经周围的脂肪结缔组织不存有无菌性炎症病变者,临床上就与正常人一样健康,不可能有任何不适出现(无征象)。
上述修正的"只痛不麻"、"只麻不痛"、"先痛后麻"、"先麻后痛"和"无征象"五种不同的临床表现,更可正确地解释机体受急性或慢性机械性压迫因素,或结合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化学因素,刺激椎管内神经根或椎管外神经干(支)可能产生四种不同的临床现象。还有,鉴于椎间盘的变性与突出纯属生理性退行性变的结果,是机体组织的"老化"表现而不是病变,本身就不可能出现任何征象。这种机械性压迫刺激神经根,只要不合并无菌性炎症的化学因素,不论是慢性刺激或急性刺激均不会引起疼痛。
如今传统概念把椎间盘突出物对神经根的慢性机械性刺激当做腰腿痛的原发因素看待,完全无视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病因的存在,这是完全背离了客观实际。这个错误的机械性压迫致痛学说指导下的其他一切诊断如"腰椎管狭窄症"、"崩裂性腰椎滑脱症"等等在治疗上也均不可能取得满意的远期治痛效果,属必然的因果关系。因此Mixter等创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半个多世纪的临床检验,仍无法逃离这个可悲的结论。其"椎间盘切除手术"所造成的"下腰部(或腰低部)手术失败综合征"(Failed Back Surgery Syndrome,FBSS)在国际医坛中成为一个病因不明,十分棘手和无法根治的难题,严重影响人类的健康。正当机械性压迫致痛谬论把腰腿痛的诊断和治疗引入歧途和迷失方向发生危机的时候,软组织外科学应运而生。这个新学说告诉人们:慢性腰腿痛仍来源于腰椎管内或腰椎管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化学性刺激作用于神经末梢的结果,与腰椎间盘突出物对神经根的机械性压迫根本无关联。现在运用软组织外科新学说剖析"腰椎间盘切除手术"中证实"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真实诊断作重新认识,可区分为:
①极大多数属椎管内伴非疼痛因素的椎间盘突出物和非疼痛因素的鞘膜外正常脂肪结缔组织之单纯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
②少数属椎管内伴非疼痛因素的椎间盘突出物和疼痛因素的鞘膜外炎性脂肪结缔组织合并椎管外软组织损害之混合型腰腿痛。
这可能有助于人们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这个错误诊断的本质有更加深切的理解。还得指出的是,软组织外科学的临床实践验证,上述①的单纯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的发病率远超上述②的混合型腰腿痛。这是因为腰椎间盘变性和突出属生理性退行性变,非常普遍而无人可以幸免,而椎管内鞘膜外脂肪结缔组织罹患无菌性炎症病变引起腰椎管内疼痛者仅属极少数,故它的发病率远低于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又因为机械性压迫致痛论信奉者在腰腿痛的发病机制上缺乏椎管内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的概念,就片面性地强调了传统诊断标准以及椎管造影、肌电图、CT扫描或核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所提示的突出物阳性表现的惟一依据,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错误诊断;更由于没有对腰臀部特定部位一系列有规律的压痛点作检查,以判断是否有合并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的可能性;也没有作腰脊柱"三种试验"检查以判断是否有合并椎管内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的鉴别诊断。所以根据这个错误诊断所做出的任何治疗方法均难以治愈腰腿痛,属主客观未能结合的哲理。如今创用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取代传统的机械性压迫致痛谬论指导临床实践,在诊断上无视非疼痛因素的腰椎间盘突出物之存在,而以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或椎管内外混合型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取代传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错误诊断;在治疗上以定型的腰臀部等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手术或结合腰低部椎管内(外)软组织松解手术取代背离客观实际的"腰椎间盘切除手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多取得满意近远期疗效的治愈显效率,足可证明慢性腰腿痛这个难以解决的世界性课题,在软组织外科新学说面前就圆满地迎刃而解了。
重新认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传统诊断标准
传统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是:
(一)自觉征象方面
1.典型的腰痛并发"坐骨神经痛"。
2.腰肌僵硬和腰部运动障碍。
(二)阳性体征方面
1.脊柱侧弯和腰脊柱后凸。
2.腰椎棘突旁压痛引出"坐骨神经痛"加剧。
3.坐骨神经紧张试验:
(1)直腿抬高试验和直腿抬高伸踝试验阳性。
(2)坐位紧张试验阳性。
(3)屈颈试验阳性。
(4)仰卧挺腹试验阳性。
(5)颈静脉加压试验阳性。
(6)健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4.股神经紧张试验阳性。
5.邻近神经根受累后的下肢表现:
(1)感觉障碍。
(2)反射障碍。
(3)肌萎缩和肌力减弱等。
上述诊断标准通过软组织外科临床实践的检验,证实都是腰腿痛的椎管内软组织损害和椎管外软组织损害的共有征象和共有体征,与椎间盘突出物无关联。因此,过去应用这种诊断标准在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上是难以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在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手术治疗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病变引起腰腿痛的认识基础上,致力于椎管内软组织损害性病变引起不同腰腿痛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之探索,发现三种有助于临床诊断椎管内软组织损害引起腰腿痛颇为可靠的检查方法﹣﹣脊柱侧弯试验、俯卧腰脊柱伸屈位加压试验(简称胸部腹部垫枕试验)和胫神经弹拨试验。这种腰脊柱"三种试验"检查的全部阳性体征,只能在椎管内软组织损害性病变引起腰腿痛的病例中出现,因此可以精确地与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做出鉴别诊断。
重新认识"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名称和诊断标准
头颈背肩臂手痛或并发颅脑、面颊、眼、耳、鼻、口腔、咽喉、项颈、背胸、肩胛或上肢等诸多并发症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发病原因不明。以往传统概念称为"颈椎综合征"。以后机械性压迫致痛论信奉者错误地把颈椎管内退变性椎间盘突出物和骨质增生对颈神经根、交感神经、颈髓或椎动脉的机械性压迫当做本病的原发病因,潜移默化地把这个病因不明的"颈椎综合征"变为诊断"明确"的各型"颈椎病"。
实际上椎间盘突出物和骨质增生的形成,同样是生理性退行性变的产物,属组织的"老化"表现面不是病变,本身不可能产生任何征象。对受累的颈神经根、颈髓或交感神经而言,这种渐增的慢性机械性压迫刺激神经组织不应该引起疼痛。由于神经组织对慢性机械性刺激具有强大的抗压作用,故一般多不会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临床上本病并发的上肢麻木感的极大多数源出于肩胛骨背面冈下肌、小圆肌和大圆肌的附着处或脊柱颈胸椎段棘突﹣椎板﹣后关节伸肌群附着处,极少数源出于胸廓出口处等软组织损害。至于颈髓受椎间盘突出物和骨质增生渐增性极度的严重慢性机械性压迫,也有可能出现肢体的轻度感觉障碍和功能障碍,可是大小便功能多属正常。
但是这类高位脊髓压迫症是独立疾病,搜罗入病因不明的"颈椎病"范畴之内很不恰当,为此笔者把它另作疾病分类。
有关交感神经受压引起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者临床上多见,一般在头颈背肩部损害性软组织的压痛点作强刺激推拿,均可立竿见影地完全消除。由于推拿的机械力对颈椎管内的椎间盘突出物和骨质增生不起治疗作用,所以对"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诊断一向持怀疑态度。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传统病因是椎动脉受颈椎间孔内退变性骨赘的压迫,导致脑供血不足。常规的诊断标准是典型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手术切除骨赘,解除受累血管的机械因素是此症的根治手段。但是手术疗效,不论是颈椎后路手术、颈椎前路手术或颈前路侧前方减压手术,均没有满意的远期疗效的治愈显效率。多数病例术后仅有部分征象减轻,而术后不久征象多复发如旧;部分病例术后征象未改进。从疗效验证,"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病因与上述颈椎管减压手术治疗,并无必然的因果性联系。又因为传统的诊断标准方面,把"典型的临床表现和X线表现"作为椎动脉受颈椎间孔内增生骨赘的压迫导致脑供血不足的证据,是难以自圆其说的。尽管目前均采用脑血流图检查的阳性体征来明确诊断,但是脑血流图检查的阳性体征常可在正常人身上出现;另外曾抽查了10年前行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手术治愈严重颅脑征象后从未复发的15例"颈椎病"的脑血流图检查,其结果仍有60%病例椎﹣基底动脉供血紊乱的存在。由此可知,脑血流图检查所提示的椎﹣基底动脉供血紊乱并非是本病颅脑征象真正的病因。真正的发病因素仍需探讨。
头颈背肩臂手痛或并发颅脑、面颊、眼、耳、鼻、口腔、咽喉、项颈、背胸、肩胛或上肢等诸种并发症的病因,不是来源于颈椎管内骨赘形成或椎间盘突出物对颈神经根、交感神经或椎动脉的机械性压迫,而是来源于腰臀部结合大腿根部或颈背肩部结合锁骨上窝软组织损害。这是经过临床实践检验的客观事实
鉴于"颈椎病"的病因不明,仍属一"综合征",又因行椎管外软组织松解的手术疗法或"以针代刀"银质针针刺的微创疗法有卓越的远期疗效,因此把"椎动脉型、神经根型和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的诊断正名为原发性头颈背肩部软组织损害或原发性腰低臀髋部软组织损害继发的躯干上部征象,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对"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传统诊断标准须作重新认识的有下列几个方面:传统"椎动脉型和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是:
(一)自觉征象方面
1."椎动脉型颈椎病"
(1)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临床表现。
(2)枕颈痛或颈肩痛。
(3)颈肌僵硬和颈部运动障碍。
2."神经根型颈椎病"
(1)颈背肩痛并发"臂神经痛"。
(2)颈肌僵硬和颈部运动障碍。
(二)阳性体征方面
1."椎动脉型颈椎病"
(1)颈脊柱旋转活动或过伸活动时,可引出或加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的临床表现。(2)颈脊柱后凸。
(3)头颈背肩部压痛点高度敏感。
2."神经根型颈椎病"
(1)颈脊柱后凸。
(2)颈背肩部压痛点高度敏感。
(3)臂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4)头颈下压试验阳性。
(5)肩部下压试验阳性。
(6)邻近神经根受累后的上肢表现:①感觉障碍;②反射障碍;③肌萎缩和肌力减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