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氏针灸治疗颈椎病特色

2024-11-18 00:10   上海  

陆氏认为:项强之病,虽属项筋之疾,然症因多端,需详加辨析,感受风寒湿邪或肝血虚筋燥强急为常见。其外因主要有起居失常,或涉水冒寒,汗出当风,坐卧卑湿之地,风寒湿外邪袭入;或过度劳累,跌仆外伤,瘀血阻滞。内因有年老体衰,精血亏虚。以上这些原因,最后所引起的病理转归,都必然导致经络壅塞,血气不和,于是经气不达,颈痹就因此产生。但究其致病原因不一,故陆氏主张其疗法宜根据其病因治之。

有关颈椎病的发病机制,陆氏认为颈痹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经气失和,经筋失养,起居失常,劳伤气血,以致经脉空虚,营卫不居,外邪得以侵入;或由于贪凉冒寒,汗出当风,以及坐卧卑湿之地,风寒湿邪得以侵袭入内;或过度劳累,跌仆外伤,体位不正,用力不当,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或素体禀赋不足,久病、年老体衰,以致精血亏虚、血不养筋而来。

关于颈椎病的预防,陆氏认为外因是致病的条件,内因是致病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提倡"未病先防"。平素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既可缓解疲劳,又能使肌肉发达,韧度增强,从而有利于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颈肩顺应颈部突然变化的能力。纠正不良姿势和习惯,避免高枕睡眠。注意颈肩部保暖,避免头颈负重,避免过度疲劳。及早彻底治疗颈肩、背软组织劳损,防止其发展为颈椎病。

关于颈椎病的分类,陆氏主要将其归结为以下三类:风寒湿型、瘀血阻络型、肝肾不足型。风寒湿型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四肢关节疼痛、畏寒。瘀血阻络型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背酸麻胀痛。肝肾不足型临床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耳鸣、失眠多梦、肢体麻木。

陆氏认为治疗颈痹,在针刺之前必须先运用切诊,按诊病部位所属的主要经脉,审视经脉的虚实和络脉的血结现象。脉虚而空陷者需用补法;寒凝而气不通者需用温灸或温熨的方法;其筋和脉急者,必须用针引导其气使之纵缓;络脉郁血者,必刺络出血。遵循上法,颈得治。

01
陆氏关于颈椎病的治疗经验特色

陆氏在颈椎病治疗中重视经络学说,强调针刺手法,重视整体切诊,同时临证善用温针。陆氏认为颈部的经筋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灵枢经筋》之旨:"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瑜。"认为治疗筋肉的痹痛病,可以采用温针的方法,针刺必须以得气为度,并可取用压痛点为瑜穴。这是治疗筋肉痹的针刺和选穴原则。陆氏独到的治疗经验对于颈椎病的辨证论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陆氏针灸治疗颈椎病强调针灸并用,尤其重视温针的使用。古人对于温针的使用有以《内经》"针而不灸,灸而不针"之言为据,议为"山野贫贱之人"之俗法。但陆瘦燕认为,温针和灸法是截然不同的,温针的作用是取其温暖,使患者不觉其烫,而借以帮助针力之不足,在留针时间给以适当的温通作用。不像灸法须借艾火之力,欲其振阳温经而起陷下,发挥祛散阴寒的效能。所以在临床上,温针只取其温通作用,并不需烧之灼热。温针,除高热、肝阳、心悸、惊恐、抽筋、震颤、癫痛、喘息,以及不能留针的患者外,都可适用,但尤为适宜一切慢性颈椎病属阴寒者。

然而使用温针时需注意艾柱不宜过大过多,依陆瘦燕的经验,一般只需一壮,如枣核大即可。一般病家往往要求烧得热、灸得多,也有的医家主张将艾球包于针柄上,与皮肤面靠近离二三分,必灸至内部感热为止,但陆瘦燕认为:对于一位经络塞滞、荣卫失调,其本身知觉已失常态的痹病者,待灸至内部感热,往往外面的皮肤已灼伤,轻者针处红赤,重则溃烂,非唯达不到治病目的,反而增加患者后患,得不偿失。此外,温针的灸壮与艾炷大小、针具的质料、针体的长短粗细关系密切,需根据物理学概念,视金属针质的热传导系数大小和针体的长短粗细而灵活掌握,不可胶柱鼓瑟,执一而论,以致影响温针的疗效。

另外,在温针与补泻手法的处理方面,陆瘦燕认为,补泻手法是针灸治病的基础,针尾加温,调其荣卫之气,不过是在补虚泻实后起了辅助作用,目的在帮助针力的不足,所以手法的运用,仍是不可偏废,否则舍本逐末,其疗效是不可能达到预期理想的。 

陆瘦燕在临床上也推崇捻转补泻的手法。以顺经而转,随济其不足为补;逆经而转,迎夺其有余为泻的方法,与经络学说紧密联系,比较有现实意义。来源于明代汪机的《针灸问对》(表1)。

02
陆氏针灸治疗颈椎病的辨证施治特色分析

陆氏在总结了古人对颈痹治疗经验的基础上,针对颈痹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选穴、转归预后等方面有其深入的认识。临床中,陆氏主要将颈痹归结为三型即风寒湿型、瘀血阻络型、肝肾不足型;遵《灵枢·经筋》之旨提出了,治在"燔针""以痛为喻"的针灸方法,其独到的经验对颈椎病的辨证论治有着极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风寒湿型

【病因】起居失常,劳伤气血,营卫不居,经脉空虚,或涉水冒寒,汗出当风,坐卧卑湿之地,风寒湿外邪袭入。

【病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椎体及(或)钩椎关节增生明显,椎间隙变窄,椎间孔变小;椎体后赘生物及神经根管变窄。

【临床表现】颈、肩、上肢串痛麻木,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

【治则】祛风散寒,温通经络。

【针灸】风池、天柱、肩外俞、大椎、风府,均用温针。

陆氏认为风寒湿外邪袭入体内,导致颈、肩、上肢部疼痛者,皆以温补为宜。选穴以少阳经、太阳经和督脉局部穴为主,配合平补平泻手法,并加用温针。依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理论,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交会穴,阳维主一身之表,维系六阳经经气,同时风池、风府又为祛风要穴,有疏利颈部关节的作用;大椎是督脉穴,为诸阳会,刺之能激发诸阳经经气,通阳活络;天柱为足太阳膀胱经穴,既能益气升清,又有滋水涵木、通经活络的作用;肩外俞为手太阳经穴,能疏通局部太阳经气。诸穴相配,则症状缓矣。

(二)瘀血阻络型 

【病因】过度劳累,跌仆外伤,体位不正,用力不当,均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痹阻。

【病机】横突间距变小,钩椎关节增生,椎间孔变狭窄,颈椎生理弧度改变或椎体间有不同程度错位。左右横突孔大小不对称,一侧相对狭窄。椎动脉造影有受压现象。

【临床表现】头晕目眩,头重如裹,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四肢麻木不仁,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

【治则】活血化瘀,理气通络。

【针灸】风池、天柱、大杼、列缺,均用温针。

陆氏认为因劳累外伤导致气血瘀阻于脉络而致颈痹者,宜选用风池、天柱、大杼、列缺诸穴,配合温针而治之。风池为足少阳经穴,是祛风要穴,有疏利颈部关节的作用;列缺为手太阴肺经络穴,具有清热散风、通络止痛之功,可治疗经气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的头痛项强;天柱、大杼同为足太阳膀胱经穴,有通经活络的作用;上述诸穴再配以温针,取其温通之意,共奏活血化瘀、温经通络之效。

(三)肝肾不足型

【病因】素体禀赋不足,久病、年老体衰,以致精血亏虚,血不养筋而来。

【病机】椎间隙狭窄,椎体后缘增生较严重并突入椎管;椎管变窄,椎体后缘增生物或椎间盘膨出压迫脊髓。

【临床表现】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津,脉弦或细。

【治则】补益肝肾,通督培元,佐以和血通络。

【针灸】风池、风府、天柱、肝俞、肾俞,均用温针。

陆氏认为久病年迈、精血亏虚而致颈痹者,宜在局部取穴的基础上,加用肝俞、肾俞,并提倡温针的使用。风池、风府为祛风要穴,可以疏利颈部关节;天柱因穴位于颈项部而得名,为足太阳膀胱经穴,膀胱与肾相表里,肾主骨生髓通脑,故本穴有上连下贯的作用,既能益气升清,又有滋水涵木、通经活络的作用,是治疗颈部疾病的要穴;再配合肝俞、肾俞补益肝肾,养筋强骨,精血得养,疾病得愈。

03
陆氏针灸治疗颈椎病诊疗方案

在传承陆氏针灸治疗颈椎病临床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挖掘整理陆氏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证资料,总结陆氏治疗颈椎病的取穴规律和手法特点,建立了陆氏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优化方案。在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012版)的诊疗方案基础上,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项目编号:ZYSNXD_CC-HPGC_JD-004),主要结局指标以症状体征评分、NPQ颈痛量表评分、McGill疼痛询问量表为评价标准,形成陆氏对颈椎病的规范性标准,优化陆氏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方案。保持了陆氏针灸整体论治、审证求因、注重手法、提倡温针的特点。主要腧穴有风池、天柱、大杼、列缺。采用温针配合补泻手法:对患者进行辨证,属于虚证者采用捻转补法1分钟,属于实证者采用捻转泻法1分钟。然后在针尾放置艾炷(用精制艾绒手工搓制成枣核样大小)点燃做温针治疗,每次1壮。

04
陆氏预防养护颈椎病的特色与验方

陆氏认为,颈痹是由于经气为邪所闭、痹阻不通而致,病在营卫运行之不畅,所以陆氏主张施用疏调营卫的手法为主,尤以捻转补泻更为适宜,至于补法或泻法的运用,陆氏认为当视病情虚实,病程的久暂来灵活掌握。同时,根据《内经》"凝涩者,致气以温之"的施治原则,陆氏治疗颈痹提倡运用温针的方法。

陆氏认为,颈痹之预防治疗,颇为重要。平素生活起居,均需针对性防护。对于颈痹发作之先兆症,不能忽视,应适当处理,防病于未然,即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医案

周某,男,32岁。农民。黄路公社卫生院。

初诊(1965年8月17日)

1年前患流行性乙型脑炎,治愈后,经常有头痛眩晕,颈项回顾不利,近2个星期以来,项强尤甚,颈项周围均如束箍,不能回顾又难俯仰,按其项背部肌肉坚硬,切脉弦滑,舌苔薄润。按脉论证,似属病后经气失和,经筋失养,复感新邪,留于太阳,姑拟疏风舒筋为治。

【处方】风池(双)一,风府一,天柱(双)一,大椎一,大杼一

【手法】捻转补泻,加用温针。

二诊(1965年8月20日)

针后,按其项背肌肉弛软,回顾稍利,治再同前。

三诊(1965年8月27日)

颈项回顾俯仰均感自如,已恢复了正常,治疗仍照前法巩固之。

【按】项强之病,虽属项筋之疾,然症因多端,亦需详加辨析。有肝、肾、膀胱三经感受风寒湿邪而病者;有肝血虚、肝火旺,筋燥强急者。前者属实,后者属虚,其要皆在经气失和、经筋失养而致。本例患者,症发于痉病,愈后常有头痛、眩晕等症,脉来弦滑,是肝肾不足、虚火上扰之象,乃因复感新邪,留于太阳之经,遂使项筋失养,强急而不能顾盼,此为经筋之病,遵《灵枢》之旨,洽在"燔针""以痛为"。取风池、风府、天柱、大椎、大杼等穴,均在项背部,用捻转泻法,以疏调失和之经气,加用温针,是即燔针,其法皆不离古人范围。


HP肌骨关节康复
源鼎肌骨康复工作室专心致力于人体肌肉骨骼系统疼痛,提供专业的康复治疗思路与先进理念,帮助广大饱受疼痛困扰的人群更健康更没负担的来治疗疼痛,让你无论哪里痛都有迹可循,带你认识全身的肌,筋,神经看懂全身疼痛的根源,帮助您防治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