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经历变革,保险代理人数量在4年时间内减少了约631.66万人。行业转型下,保险代理人也从以往的数量取胜向精英化转型。不过,代理人队伍仍处下降通道,需持续探索新路径。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保险行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据《2024中国保险发展报告》统计,截至2023年底,代理人数量减至281.34万,较2019年底的912万人下降了69%。4年时间,代理人数减少了约631.66万人,相当于一年减少约158万人。与此同时,保险业分支机构裁撤也在大刀阔斧展开,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数据统计,2024年1月至6月,我国人身险公司新设36家分支机构,退出520家,净退出484家。对于依赖销售人员触达客户的寿险业来说,代理人流失无疑对行业产生了冲击。但在精英化转型和过往人海战术间,多数险企还是选择了前者。
2019年,保险代理人数达到顶峰,此后,保险代理人数量持续了约4年的下跌之势,至今仍未止住。从2014年的325万人到2019年人数巅峰912万人,5年时间内增加587万人。而2023年底,代理人数量减至281.34万,这4年缩减的人数比前5年增加的人数还多,直接断崖式下跌。
头部险企的人力清虚依然在继续。根据上市保险公司的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六大上市寿险公司的代理人数量较上一年减少了38万,从2022年的203万降至165万,降幅约20%。具体来看,2023年中国人寿减少了3.4万人,平安人寿减少了9.8万人,太平人寿减少了15.64万人,太保寿险减少了4.2万人,新华保险减少了4.2万人,人保寿险则减少了0.86万人。到今年一季报时,销售人力仍未能止跌。截至一季度末,中国人寿总销售人力67.9万人,较年初减少1.2万人,其中个险销售人力62.2万人,环比下降1.9%。平安人寿代理人数量为33.3万,较年初下降4%。值得一提的是,与2019年末六大主要上市寿险公司总计485万的代理人数量相比,减少比例高达66%。
保险代理人流失,保险分支机构也未能幸免,其中营业部和支公司是重灾区。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数据统计显示,2023年共有2060家保险公司分支机构退出。在今年上半年,520家保险分支机构退出市场,其中有341家为营销服务部,占比65.58%;有152家人身险支公司退出,占比29.23%。然而,行业保险代理人数缩水背后的原因之一,是过去行业人数激增埋藏的隐患彻底暴露。2015年,保险代理人资格考试取消,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同时,保险行业快速发展,岗位需求量急剧上升。前期的高速发展掩盖了部分问题和矛盾,一旦发展放缓,问题就开始凸显。2015至2019年,我国保险代理人从500多万人井喷式增长至912万人。从保费来看,2015年,行业保费收入约2.43万亿元。2019年,行业保费收入增至约4.26万亿元。但2019年疫情暴发,之后两年,人们长期居家,对医疗类除外的险种需求下降。疫情结束至今,经济发展缓慢,而对于重症险类产品,人们则将目光投向传统的医疗保险。同时,互联网发展迅猛,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减少了对传统保险代理人的依赖,部分销售和服务流程转向线上。从“多”转“优”
据目前行业内人员反映,虽然保险代理人大量流失,但行业并没有持悲观态度。
保险代理人持续滑落的几年,也正是我国寿险业转型发展的几年。待行业转型成功,行业人员或许能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过去一年,上市寿险公司也推出多项代理人转型计划。如中国人寿“众鑫计划”、平安人寿“‘优+’人才招募计划”、中国太保“CA企业家计划”等。《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显示,过去几年,月收入在1万元以下的保险营销员占比超过了61.5%。其中,月收入在3001元-6000元的保险营销员占比最高,达到了26.42%。要知道,同期快递员的平均工资从4500元涨到6000元。相关计划提出后,使得代理人收入有所提升,据部分寿险公司2023年年报数据显示,平安人寿代理人人均收入9813元/月,同比增长39.2%,其中寿险收入7402元/月,同比增长37.3%;太保寿险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佣金收入6051元,同比增长46.3%。
其次就是产能提升。
中国人寿个险板块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费同比上升17.7%,中国人寿月人均首年期交保费同比提升28.6%。新华保险个险代理人月均人均综合产能为6293.7元,同比增长94.4%。
人均产能和收入的提升自然是保险代理人质效提升的证明之一。在近日举行的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新华保险副总裁王练文也坦承,当前保险代理人队伍仍在下降通道中,过去那种运动式、脉冲式增员已经不起作用,而新的探索仍在不断努力之中。致力为读者提供深度、精彩、独到的财经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