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2024巴黎车展上开启预售的小鹏P7+,在公布了20.98万元起售的预售价后,短短1小时48分钟,订单就突破了30000辆——没记错的话,这个成绩刷新了小鹏这么多年推出的所有新车中,在最短时间收到最多订单的纪录。
很显然,无论是全系标配AI鹰眼视觉智驾方案系统(不选装、不订阅、不付费),还是在舒适性配置、智能化上做到全系标配,在小鹏P7+这款车上,小鹏汽车是真的压上了重注。
毕竟小鹏汽车,“饥渴”太久了!
目前行业主流的端到端发展路线有三种,一种是通过大量规则小模型堆叠的 “大模型”;二是“车端大模型”,即直接将端到端模型部署于车辆上;三是云端大模型(foundation model)。之所以会有三种技术路线,主要还是三者之间各有优劣势,不同车企基于不同考量会做出不同的技术选择。
“堆叠式大模型”的优势在于,它与传统的以规控为主导的“模块化”智驾路线更为接近,这意味着很多在“模块化”智驾上所用的规则算法,可以复刻到“规则小模型”上,在技术要求、时间成本等都拥有非常大的优势。
但这种路线的劣势也很明显,一方面,它需要大量的优秀规则工程师;另一方面,它的边际效应会随着智驾能力的提升,呈现几何式骤减,因为到后期需要制定的细化“规则”,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
“车端大模型”的优势在于,可以直接将端到端模型部署于车辆上,每台车都是“端到端大模型”的终端,所有决策都无需上传到云端,在时延上会拥有更大优势,并且对于信号覆盖的要求也不高,见效快。而这种路线的劣势在于,对于车端算力的要求会非常高,且随着后期训练数据量的增加,容易陷入瓶颈。
小鹏汽车选择的就是“云端大模型”路线,对此,小鹏汽车副总裁、自动驾驶负责人李力耘博士表示:“做端到端很容易方向错了。”
小鹏云端大模型的参数量是车端参数量80倍,它能全面吸纳智驾数据,能够尽可能地穷尽智能驾驶中的长尾问题,以覆盖更多驾驶场景,使XNGP实现L3级的智驾体验。目前,小鹏云端大模型的训练效率已提升了2.6倍,2025年小鹏云端的算力将会达到10EFlops以上。
相较于传统的激光雷达方案,AI鹰眼视觉方案的摄像头信息量是前者的80倍,而摄像头能够感知的语义和颜色信息是其100倍,摄像头的反应速度也是其3倍。并且采用的行业首个单像素LOFIC架构方案,有着在逆光、大光差、暗光等环境下的信息采集能力更强的优势。
而小鹏AI鹰眼视觉方案的另一个优势在于,由于不依赖高精度地图、激光雷达,因此它对智驾硬件的要求并不高,这也意味着成本更低,所以,可以看到在小鹏P7+上,小鹏汽车真正做到了高阶智驾系统的全系标配。
虽然听起来好像很夸张,但从5月份发布AI天玑系统,小鹏汽车的确做到了让车主“季度换新车”。
据官方介绍,自5月起,AI天玑系统已完成了9个版本的更新,基本做到了一个月更新一个版本,乃至两个版本的速度——相较那些“万年不OTA一次”的某些车企,小鹏AI天玑系统的更新迭代速度的确非常惊人。
AI智驾方面,AI天玑5.4.0版本将带来“端味十足”的全新体验。搭载了AI天玑5.4.0的小鹏P7+可实现“0速激活,原地启动”。
同时,针对小路绕行、跨车道变道、汇入汇出口等复杂场景,P7+将实现老司机般的操作。在切换导航、更改目的地、更改路线等特点场景下,新版本做到了无缝切换,实现智驾无断点。此外,泊车能力再升级,AI泊车的泊入率提升了近20%,可轻松应对断头车位、狭窄车位的泊车难题。
AI座舱方面,AI天玑5.4.0还首发了时空光影显示系统,用户可以根据天气及使用场景显示独特的SR画面。
AI互联方面,AI天玑5.4.0版本首次上线了HiCar、Carlink的互联,安卓、鸿蒙都能实现手车互联,让车机导航不再是手机导航的复制品。伴随AI天玑5.4.0版本的发布,小鹏汽车APP还将迎来全面升级,智驾、车控、服务实现全方位提升。
早在今年8月,何小鹏就高调表态:“小鹏新10年将致力于成为一家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
很显然,无论是这场发布会上,小鹏宣布将“小鹏1024科技日”全面升级为“小鹏AI科技日”,还是发布会上着重强调小鹏“端到端大模型”的广泛应用场景,抑或是“月月有更新,季度焕新车”的AI天玑系统迭代速度,都表明了小鹏汽车早已不是传统的汽车制造商,而是真正在向“AI汽车公司”加速转型。
当然,消费者更关心的还是,小鹏汽车是否能够给他们提供更好、更有性价比的产品。在这一点上,其实从小鹏P7+极富竞争力的定价和产品力来看,小鹏的确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