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因鲁智深投井而亡

文化   2024-08-29 22:47   江西  

之前写了两篇鲁智深的文章,有读者留言讲李白胡说八道,也有读者干脆评价李白为傻逼,更多的是认为李白的文章肤浅,把水许里面的英雄好汉讲得很糟糕。本来就是乘兴而写得,既然有读者觉得肤浅,那就继续肤浅,今天接着聊鲁智深。

话说鲁智深黑吃黑,抢了膏药的财宝,然后一路投东京去。途中饥饿难耐,恰巧遇到一个破败的寺庙,叫做瓦罐寺。这个寺庙的名称,就已经是一种很直白的暗示,瓦罐,中看不中用,属于易碎品。若是太平盛世,作为建筑装饰物,那就是气派非凡,可精致娴雅,也可恢弘大气。但若碰上乱世,则可瞬间破烂不堪,给人萧条之感。

记得《水浒传》里面有比较多的笔墨描写这个瓦罐寺,大约是作者所处的时代,小说有一个固定的写作套路,对于风景、建筑之类的描写,《水浒传》和《西游记》有很多相似之处。可能就和今天的小视频文案“家人们,谁懂啊”、“注意看,这个女人刚刚”差不多,是时代作品里面比较流行的一种创作手法。

一句话,这个瓦罐寺规模很大,但凋敝了很长时间,以至于殿堂里面满地都是燕子屎,厨房里面也是蜘蛛网到处都是。寺庙是什么呢?是僧人聚集的场所,这样的地方拥有一定的特权,实际上也是社会结构中,一支重要的利益团体。

鲁智深在寺庙里喊了一圈,没有人应,又找了一圈,找到几个面黄肌瘦、有气无力的老和尚。交谈中,老和尚说这个寺庙来了一个云游的和尚,并带了一个道人,自从这两个人来了之后,接手寺庙,就把僧人往外赶,百姓也不来供奉香火,于是寺庙就凋敝了。

鲁智深由于肚子里实在饿,一直问和尚讨口饭来吃,和尚就说他们已经三天没吃了,确实是没有东西给鲁智深填肚子。

话没说完,鲁智深闻见一阵米香,顺着香气,在一个灶台上发现了一锅粥。可见这些半死不活得老和尚,也并非什么正经和尚,张口就是说谎。于是鲁智深收拾一块干净的地方出来,就把粥倒上去,双手捧着粥来吃。

和尚们来抢,鲁智深一手一个,全给他们推翻了。

老和尚就告苦,说真的是三天没吃,好不容易在山下化缘搞了点米,求鲁智深高抬贵手留一口给他们。鲁智深听了,就真的没有再吃,往后面去寻和尚嘴里说的云游和尚。金圣叹评:鲁智深并非是可怜老和尚才放弃抢他们的粥,而是鲁智深不喜欢吃粥。

这里,李白不完全认同金圣叹的看法,不过金圣叹评水浒很精彩,所以李白倾向于,鲁智深是粗汉,喜欢酒肉,对粥兴趣不大,但这个时候已经很饿了,所谓饥不择食,应该是一方面不好吃,另外一方面也确实是看这些老和尚比较可怜,不愿意损人利己。反应出鲁智深一贯的作风,不会随意欺负弱小。

但同时,也还从侧面反应一个事,那就是这些和尚,虽然面黄肌瘦,但绝不是什么正经和尚。饿是真的,病怏怏也是真的,可怜是真的,但肯定不是普通人那样穷困的状态,更像是一种罪有应得。这个是需要读者带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想象,才能体会到的。

鲁智深离了老和尚,往里面去找,果然找到三个人。两男一女,摆着好酒好肉正在快活。鲁智深从前面老和尚嘴里,得知这两个人的的底细,于是问他们为什么要赶走僧人,把这个庙搞得乱七八糟,又为什么还拐了一个农家妇女在这里作乐。

那人回答说,这个瓦罐寺,是原来的方丈和僧人爱赌博,不务正业,搞破产的,连寺庙的田能卖的都卖光了,因此也没有人供奉香火,没有收入,僧人就走光了。至于这个女的,是檀越(佛家语,鲁智深就是赵员外以檀越身份弄到寺庙里出家的,可以理解为比较忠实的佛家信徒,长期资助寺庙的金主)之女,檀越家败落了,这女的无处安身,就带着给以口饭吃。

这个回答,与老和尚的描述是很不相同的。肯定有一方是说谎,所以鲁智深一时间也无法分辨谁在撒谎,就转身走了,去找老和尚对质。

老和尚讲:你看看我们饿得像什么,吃得又是什么,你再看看那两个人在里面吃得是什么,就知道谁撒谎了,你身上带着兵器,他们在喝酒,手里没有家伙,怕干不过你,所以骗你。

鲁智深一想,有道理,就又进去找那两个人了。结果就是进去就打起来了,鲁智深一敌二,加上走路劳累又没吃东西,招架不住,就跑了。

行走江湖,人心险恶,在这里就体现的淋漓尽致。鲁智深原本胆大心细,也有江湖经验,但还是被老和尚以及另外两个恶人给欺骗了。很显然,这些人都没有说真话,都属于半真半假,吐一半藏一半的,这才是真实的社会。

这也告诉读者,老话果然不假,知人知面不知心。

鲁智深逃走了之后呢,来到了一个树林里。结果树上有一个人拦路抢劫,见来的是一个和尚,自讨没趣,就吐了一口唾沫。鲁智深爆脾气就上来了,在寺庙里没打过那两个人,正没处撒气,又被树上的强盗看轻,就嚷嚷着要教训一下这个强盗。

两人还没有过招,地方听鲁智深说话声音耳熟,询问之下,原来对方是史进。于是各自讲了分别后的的遭遇,史进听见鲁智深肚子饿,又拿了包袱里的干粮给鲁智深吃。

两人吃饱,决定回瓦罐寺报仇。虽然之前是因为鲁智深肚子饿,一敌二落败,但也反应出那两个人有点本事的。这次有了史进帮忙,加上吃饱了肚子有力气(力气很重要,鲁智深拿着一个禅杖有六十多斤),鲁智深在桥上撞见那两个,和史进一起,三下五除就杀了那两人,尸体绑好丢入水里。

接着就进瓦罐寺,这时奇怪的事情出现了,几个老和尚全部上吊死了,那个少妇也投井而亡,都属于自杀。

寺庙是很特殊的一种社会单位,不需要赋税,还有自己的田产,甚至是犯了罪,剃度之后也一般不会追究。有点法外之地的意思,但又并非真的可以逍遥法外,因为当和尚也需要手续,需要官方认证,也就是度牒。

瓦罐寺显然就是代表着藏污纳垢,败落的原因大概率是原来的方丈僧人,好赌,输掉了产业,后来又被云游来的和尚占着有点武力,欺压盘剥,甚至是奸淫来寺庙还愿的良家妇女,渐渐香客不来,失去收入,进而以佛家人身份行强盗之实,才造成鲁智深到来时的境地。

几个老和尚可能想着鲁智深能制服那两个人,赶走恶人后,即便不能重整寺庙,至少还能苟且活下去。但见鲁智深敌不过恶人,不愿再悲惨活着被恶人奴役,所以上吊死了。

而那个少妇,鲁智深先前进来时,作者对她的描写,也不像是被拐的样子,至少是半依半就,默认了和两个恶人在一起。说白了就是没有了依靠,跟着恶人还能有酒有肉吃。但毕竟这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鲁智深跑了,也就意味着她和两个恶棍在一起喝酒吃肉(肯定要被睡)的情况会传播出去,羞愤中,选择了自杀。但凡投井而死,在历史上基本上都和冤字能粘边。这是古人特有的贞洁观念,用今天的标准是不太好去评价对错的。

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活人被逼到绝路。

为什么会走绝路?因为整个社会的生态,让他们活不下去。譬如说老和尚们,饿了几天这个应该不假,但作为一个和尚,张口就是谎言,这本身就不是一个和尚可以有的行径。很可能出家做和尚,跟信仰无关,只不过是想要在那个社会环境中,找一份相对不劳而获的“职业”。

可毕竟是在寺庙里,多少也听了佛法,诵过佛经,尤其是老和尚,一把年纪了,见证过寺庙的辉煌和凋敝,对人生也就多少有感悟,也许可以换一个寺庙混到死,但似乎已经没有混下去的意义。

又譬如说那个少妇,应该也是家庭落败,且丈夫身染恶疾,日子过不下去,被云游和尚和道人半哄半骗半威胁,不得已从了这两恶人。跟着恶人吧,好歹有口饭吃,但终究是畸形的关系。一边是求生的本能和物质的诱惑,一边是妇人失节的精神谴责。鲁智深进来的时候,她一声不吭,没有求救,也没有闪躲。可能她想的是,即便鲁智深能打跑和尚和道人,对于她自己来说,无非是换一个人霸占她,终究是男人手里的玩具。

而鲁智深没有敌过和尚与道人,这一跑,她在瓦罐寺跟两个恶人喝酒吃肉的事必然传出去,自己再怎么说也是檀越之女,曾经家庭条件还不错,有头有脸的,搞这种辱没个人名声和家庭门风的事,也无脸活着了。

鲁智深和史进看到寺庙中人都死光了,各处厢房搜了一遍,找到些银子衣服,打包带走。然后点火,把寺庙给烧了。

鲁智深自己是一个和尚,寺庙对他来说就是家。一把火烧了家,也意味着内心里并不认同佛门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清净之地,这样的地方,败落了,就应该彻底的破坏,让它消逝,不必想着重修庙宇,重塑佛像金刚。就像老和尚说得,有些人,不过是占着和尚的身份,实际做着打家劫舍跟强盗一样的事儿。对于这些人来说,寺庙仅仅是一种隐藏自己邪恶内心的护身符,不如烧个干净。


慈俭化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你一起看不一样的风景。从来都没有失传的文明与传统,它只是换了一个方式存在,你如果没有看到,那可能仅仅是你还没有切换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