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春风里

文化   2024-10-01 21:07   江西  

烈文

烈文辟公,锡兹祉福。

惠我无疆,子孙保之。

无封靡于尔邦,维王其崇之。

念兹戎功,继序其皇之。

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

不显维德,百辟其刑之。

於乎前王不忘

这一篇是诗经里面风雅颂中,颂里面的其中一首。以前李白简单介绍过,颂是祭祀用的,用在严肃庄重的场合,可以理解为官方大型的文艺活动。这篇《烈文》是周朝成王时期,用于祭祀祖先的诗,也可以理解为歌词。因为诗经里面的所有篇章,以前都有配乐以及伴舞的。

祭祀祖先的重要作用,就是“不忘来路,不忘初心”。但追古,不是泥古,就像现在人们忆苦思甜,去了解长辈们以前艰苦的岁月,不是要回去吃苦,而是要发扬吃苦耐劳、拼搏奋斗的精神,去开创更美好的未来。而开创美好未来靠什么?靠的是自己这一代人,立足实际,去传承和发展。

所以这篇《烈文》一开始的四句,属于赞扬,或者说感谢。周朝是周天子分封诸侯管理天下的模式,一上来就先肯定诸侯的功绩和作用,属于拉近距离搞好团队的一种做法。肯定完功绩和作用,接下来的主要内容就是劝戒了,这个就是领导说话的艺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警钟长鸣,时刻警惕”。毕竟,作为诸侯,手里有很大的权利,诸侯如果管理不好他们自己的封地,人民如果过得不幸福,也就会动摇天下稳固的根基。

要管理好封地,要怎么做呢?首先要尊卑有序,也就是维护周天子的权威。其次是要以身作则,德垂下民,有德之主,才能招揽天下贤人,有了贤人的辅助,事业才能够健康运转

最后一句是总结概括,不要忘记了先王美好的品德,向先王看齐,这一句至少有两层意思,第一层就是劝戒诸侯向侍奉先王一样,紧紧拥护现在的君主,第二层也是君主自身要有先王得风范,做一个合格的君主,才能够得到诸侯的爱戴和拥护。

中国的传统文化,其实都是如此,是双向的要求。简单说就是:君主要有君主的样子,而臣子要有臣子的样子。这也是孔子一直想要恢复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不是封建,只不过人们容易误解为封建,易中天的解释还是比较靠谱的,他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意思,不是单纯的要求臣子、儿子,而是双向要求,也就是说做君主的,要像一个君主,做父亲的,要是一个合格有责任的父亲,这个前提有了以后,才能去要求臣子、儿子也应该遵守相应的规矩。

如果一个君主昏庸无道,盘剥百姓,那么臣子和人民也就不需要再去拥护他;如果一个父亲吃喝嫖赌虐待子女不管不顾,那么子女也不必去孝敬他。

《烈文》提醒诸侯们,不要忘记了自己的权利来源,要为共同的事业去治理好自己的封地,修德用贤,才能够福佑子孙,长享富贵。今天的社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里面的一些东西其实都很类似。

譬如说诸侯模式不见了,但是管理一个地方,仍然是具体的人。于是,诸侯就可以是一个省长、一个市长,又或者是一个院长、行长,总之,是某个地方、某个领域的权利拥有者。那么,他们的权利来自哪里呢?就必须回到这个国家是怎么来的,回到历史中去,因为只有回到历史,回到1949年的庄严承诺,才不会忘记人民两个字的深刻含义。

幸福优越的生活久了,难免就会有人心生懈怠,然后滋养出一些娇气,随后就可能动摇信念,沾染贪腐。因此,不忘记来路,就显得特别重要,时时刻刻绷紧神经,用使命感去抵制那些歪风邪气。

而作为个人,也一样可以从中受到启发。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总是越来越美好,但不能因为美好,而产生慵懒涣散的惰性。也许不用再脸朝黄土背朝天,也许不用吃了上顿没下顿,但勤劳节俭的优良作风不能丢,宽容待人的品格不能忘,这才是家庭持续幸福发展、健康发展的根本。

不忘来路,不管是对一个人,还是对一个国家,都是很重要的,想要走得更远,就应该记住曾经的不易。因为不易,才会倍加珍惜。


慈俭化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你一起看不一样的风景。从来都没有失传的文明与传统,它只是换了一个方式存在,你如果没有看到,那可能仅仅是你还没有切换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