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道”:印度《因果报应》中女性善良的选择

文化   2024-09-05 21:18   江西  

李白一直有关注印度电影,每年阿三总能拍出那么一部极具观赏度的作品。虽然李白对印度这个国家的整体发展水平呲之以鼻,尤其是那些糟糕的卫生环境和高发的强奸犯罪让全球对阿三的印象都比较差,但如果本着客观的态度去分析的话,其实印度丢人现眼的背后,有其深层土壤的原因。

佛教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佛家讲因果。历史上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原型,其实就是要到印度找“正统”的佛经,说通俗一点就是弄明白传入中国的佛法准确的翻译。毕竟佛教是印度来的,到印度去求经,具有权威性,也就是俗称“官方解释”。

《因果报应》里面是在讲因果,而且整体看下来,也是能给观众带来相当震撼的冲击力——恶有恶报,善有善缘。从电影的角度来说,这部作品是拍摄的相当成功的,因为电影的故事其实不复杂,但导演用了很多手法来讲述这个故事,把悬念留得很足,让人忍不住想要看到最后的结局。

而结局也没有令人失望,反转有拍案叫绝的效果。李白一贯写这个系列的风格都是直接剧透,然后去分析里面那些巧妙的设计。今天破例一次,尽量不去讲电影的整体剧情,而是讲一讲李白观看电影的感受。

印度人实在是太黑了,所以对于辨认电影里的人物,李白有种“脸盲”的痛苦,分不清这些人到底谁是谁,只能大致上记住几个重要角色。至于台词,因为听不懂英文,只能看字幕,字幕显然也不是翻译的很准确,所以要结合剧情去猜测人家讲了点什么,然后再从演员的各种肢体语言和表情等,来尽可能准确捕捉电影传递出来的信息。

所以,李白看印度的电影,能分析的东西并不多,只能以第一感受为主,若分析的不对,就请读者们多多包涵了。

电影讲了一个理发师,家里进贼,丢失了一个垃圾桶,然后他就去警察局报案。由于印度的警察比较腐败无能,需要处理的各种案子比较多,所以警察都觉得这个理发师有神经病,谁会在意一个垃圾桶呢?

但通过电影的介绍,理发师之所以看重这个垃圾桶,是因为当年一场车祸,让他妻子丧生,年幼的女儿正好被掉落的垃圾桶罩住,侥幸活了下来。因为这个垃圾桶就等于是“救命恩人”,理发师和女儿都把垃圾桶当成是守护神,供奉在家里。

基于这个原因,所以垃圾桶对于理发师和女儿来说,就意义非凡了。所以丢失了垃圾桶,理发师才会那么一本正经求警察帮忙找回来,甚至不惜给出了巨额的现金承诺。

警察面对巨额的现金承诺,也就答应了帮忙找垃圾桶破案。于是电影就围绕找寻垃圾桶而展开。随着故事的层层推进,真相也逐渐浮出水面,令人看完,不由得去想:果然是恶有恶报。再结合电影名“因果报应”,就有点点题的意思了。

打动李白的,不是电影高超的拍摄手法、叙事能力,也不是故事的精彩。说真的,中国也有很多故事,复杂、悬疑远远高于这个电影,奈何没有导演去好好拍出来。真正打动李白的,是里面的三个人物。

第一个,就是恶人。

这个恶人如果从家庭身份来说,那就没得说:体贴妻子,疼爱女儿。可以说是模范的丈夫了,他自己说得话是,别人有的,他一定想办法去弄来给自己的女儿。事实上他也是这样做得,他对家人的爱,这个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但悲剧恰恰也是他造成的,以他的工作,他无法拥有比较多的财富,去购买相应的东西,表达对家人、对女儿的爱。他认为“别人有的,我女儿也必须有”,其实是一种社会畸形攀比的投射。他并不知道,也没有思考过,妻子和女儿,是否真的就需要那些昂贵的东西。

这个恶人,他不满社会现状,穷人很穷,富人太富。这个是印度现实的写照,所以他用他的方式去表达不满,并试图改变。然而他采取的方式是不可取的,他联合几个狐朋狗友,入室抢劫,并纵容同伙奸淫被抢户主人家里的女性,通过暴力来获取不义之财,注定了后面的悲剧。

第二个,就是恶人的妻子。

印度电影里的女人,都不好看。这仅仅是李白的个人审美,不喜欢那些印度女人的样子,尤其是鼻子上打一个洞,穿上首饰,好难看。不能因为个人审美而否定别人,要尊重人。这个恶人的妻子,她几次都表示,应该量力而行,根据自己家里的条件去消费。

这其实反应出大多数人的生活观念,不去攀比,寻求合适自己家庭条件的幸福。金钱很重要,但又不是那么重要。

当她得知老公的钱财,都是抢来的,那一刻,她崩溃了。她果断的拒绝接受老公的钱财项链,果断带着女儿,和老公断绝关系。一方面是恩爱夫妻的现实情感,另外一方面是她观念里朴素的善恶观念,她选择了后者。

这是相当了不起的。她说:你抢劫杀害别人,破坏别人的家庭,拿回来的钱是脏的,我不要,我的女儿也不会要。

态度相当坚决。

没有那么多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钱,但这个女人能看到钱背后的东西,这一点就非常难得。因为今天中国有太多太多人,可能比印度阿三富裕,过得体面,但实际上,早就被金钱蒙了心,已经忘记了老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贪来的、骗来的、抢来的,现在很多人都无所谓,只要有钱,就能够受人尊重。李白觉得,重新建立起正确的金钱观,对于复兴伟业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当今社会之所以很多光怪陆离的现象,背后都和钱紧密相连。

花枝招展的小三,浓妆艳抹后惹人妒忌,有多少人是真心觉得她们伤风败俗?恐怕更多的人是暗地里气愤为什么自己就遇不到大老板包养吧。

只手遮天的公权力,道貌岸然尸位素餐的父母官,惹多少人眼红和咒骂,恐怕其中更多的事羡慕,只恨自己没有福分去占那个位子,而不是真心觉得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做人民公仆。

只看账目金额,不问金钱来路,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看待别人是否成功,是否混出个人样的标准。

因此,这个电影里面,恶人妻子在得知丈夫做下那么大的罪业时,痛心且坚决划清界线,这种朴素的善恶观,其实在当前来说,是很值得人们反思的。

第三个,是理发师的女儿。

这个女儿成绩一般,但拥有着自己的爱好——运动。她在学校里不受主流老师的待见,这虽然是印度教育现状的不公,其实中国的学校教育,以前也有类似的成见。体育课经常被其他老师理所应当的占用,因材施教、全面发展是一个空号。更家深层的原因,其实应该归结到:怎么去看待学生,学生也是人,是需要教育的人,培养人才,首先应该看培养对象看成人,去尊重。

这个女儿也有着反抗的心,叛逆的心,但更多的是善良。她的同学没有经过她同意,穿了她的运动鞋,她先把对方叫来,告诉对方不应该这样未经允许就拿她的东西。但并不会纠缠不放,反而是告诉了对方以后,又悄悄把鞋子送给了对方。李白看得不是很仔细,对方应该是家庭条件相对困难一点的人,偷穿她的鞋子,是不对的,但也并非什么不可原谅的事,指出别人的错误,又照顾别人的感受,并真心去帮助对方,这种善良才是对社会有益的。

相反的,如今很多人,就恨不得抓住别人的一些过错,死咬着不放。好像贬低别人,自己就能更加优越似的。社会的进步,是所有人进步,社会发展,是所有人的力量的一个合力。如果把有过错的人逼到墙角,很可能就推出一个反方向的力,不仅对社会进步没有帮助,反而会拉扯进步。

另外,这个女儿也很坚强。被歹徒暴打、羞辱、轮奸,她躺在病床上,哭着问理发师爸爸这是为什么,别人为什么要这样对她。这一幕,很像那个韩国棒子电影《熔炉》里面的镜头,是啊,她并没有什么错,为什么要这样对她?

表面上看,是恶人为了报复她爸爸,偶然把仇恨发泄在了她身上。实际上,这是整个社会,所有业力牵引,释放出来的恶,只倾泄出来一点点,落在个体的人身上。

尤其是当结尾反转时,恶人害人害己,以爱之名,却误伤了最爱的人,就带给观众一种“自作自受”还牵连无辜的宿命感。

作为悬疑片,很成功,也扣了主题。不过,既然要用佛家的因果来讲故事,加上又是佛家发源地的印度,导演其实没有探讨到“因果”的本质。导演只是描述了一场因果的现象,现象背后的实质,导演暂时也没有碰到。也反应出印度虽然是佛教发源地,到今天,他们自己可能都丧失了解释佛法的能力。

印度,到底是什么样的印度?电影中,警察公然受贿,为了破案拉人顶罪,藏污纳垢的警察局,这些都似曾相识。而警察替一个公务员找丢失的黄金,更是神来之笔。

警察问:以你得薪水,住不起这么豪华的房子,买不起这么昂贵的黄金吧。

公务员恼羞成怒:我的收入都是有凭有据的,我有手续、有团队。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就像中国老百姓都明白的一个道理,怎么查贪官,难道上面会不知道?

警察最后来了一个掉包,有点杀富的意思,也有点替天行道的意思。然而,替天行道的梁山好汉们,他们的“天”是什么、“道”是什么呢?

看来,印度需要迫切完善和改进的,还有太多太多。里面女性呈现出来的善良,可能会是今后印度最大的仰仗。

有的人,是因为善良,做出了选择;有的人,是因为选择,而善良。


慈俭化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你一起看不一样的风景。从来都没有失传的文明与传统,它只是换了一个方式存在,你如果没有看到,那可能仅仅是你还没有切换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