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的寡妇最后没忍住

文化   2024-09-04 21:43   江西  

在李白这边的农村,老一辈有很多寡妇。不是一个两个,而是大多数男人基本上五、六十岁就去世了,而他们的妻子往往都能活到八、九十岁。可能跟李白这边老一辈的男性多数都从事过矿场作业有关,在矿上工作比较容易因肺部疾病早死。

譬如说李白的爷爷,在李白大约十岁左右就去世了,李白的奶奶一个人熬了二十年,以至于当年修的夫妻坟,奶奶入土的时候已经非常陈旧了。夫妻合葬,一边烧纸祭拜了几十年,另外一边的人还在世,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跟李白的奶奶同辈的女性中,有一位老太太,经常会被人笑话。原因是她很喜欢喝酒,那个时候农村的妇女进城里去买东西,往往都是邀上七八个,一路步行而去,从农村到城里大约有3公里的路程。

每次这些半老不老的农村女人进城,都会到老菜市场去吃一碗凉粉或者是混沌汤面之类的,那个时候基本上农村妇女都没有收入,即便是儿女们逢年过节给点钱,也是要交给家里的老头。只有进城买东西时,老头会按所买之物的价格,从裤腰里翻出布荷包,手指沾着口水,数几张纸币交给这些女人,并叮嘱——不要掉了!

然而去菜市场吃上一碗粉面,这个就像是惯例,老头都会再给钱的时候,多数出五毛七毛的,让自己家里女人也能进城“风光”一回,大大方方吃别人煮的东西。

对于这些农村妇女来说,能进城,享受一次菜市场的服务,已经是无上的骄傲了。即便还要赶回家给老头做午饭,但对于能够挥霍一次,也是心满意足的。

为什么这些妇女会笑话另外那个爱喝酒的女人呢?原因就是,别人都在菜市场点上一碗凉粉、混沌之类的,只有那个女人舍不得吃。她不是爱惜钱,因为她老公死的早,钱是她自己掌管。她之所以不吃,是因为要留着这些钱喝酒!

菜市场的旁边有一条酒馆,都是些店家自己酿的纯良米酒。这些酒馆从早到晚,都有很多客人,但都是男人。即便有女人进来,也是给家里男人买酒的,打一瓶回去。

每次这些女人进城,大家都在菜市场吃凉粉时,爱喝酒的那个寡妇就在一旁看着。主要是瞄着旁边的酒馆,看看哪一个里面的客人少。里面客人多,她不好意思进去喝酒。

所以每次大家都要等她,等很久。别人一催她,她就说:再等等,人少了我就进去,再等等。

有一次,酒馆里面的客人实在太多了,她在外面走来走去,跟做贼一样,探头探脑,最终还是没有勇气进去,只好悻悻地跟大家回家去。

回家的路上,是越想越不甘心,走到一半,把手里提着的,买来的一些锅碗瓢盆之类的生活用品,往泥巴路上一放,说:哎呀,我走不动了,没有力气了,你们先回去吧,帮我把东西带回去。

于是大家就嘲笑她,但她不为所动,一个人脚步匆匆折回城里,必定是要进酒馆去喝上两口,才称心如意。那个时候的路可不好走,虽然农村妇女进山砍柴往往都是要走几十里路,但毕竟临近中午,为了一口酒,不顾烈日炎炎,还要折返回去,在当时是会被笑话贪嘴的。

假如是男人,不管多么嗜酒如命,农村经常也能看到喝得天昏地暗的酒鬼,人们都似乎会理解。但一个女人,如果喜欢喝酒,那就一定要被嘲笑!比爱吃肉都更让人觉得耻辱。

那个年代,谁过日子节俭,一年到头不见荤腥,谁就光荣,谁就是会过日子的。一个女人喜欢喝酒,这怎么了得,酒不要钱啊,所以那个寡妇经常被人打趣,但她似乎也是真的很喜欢,想戒戒不掉的那种,对酒上瘾。

有一回,她带着几个孙子孙女,在一个小卖部乘凉。村里一个中年男人,肩膀上搭着一条毛巾,浑身是汗,来到柜台,叫老板打二两酒。

只见老板拿着一个竹子做得取酒器,从货架上拿出一瓶白酒,倒入那个取酒器里面,量出的酒,再倒进柜台上的一个小碗里。才倒了一下,那个男人就接过碗吧嗒吧嗒喝了起来,边喝边说:等下给钱。

而寡妇则一直侧身看着,等男人喝完离开,店里乘凉的人都在小声说那个喝酒的人怎么跟救命一般,大热天进来,不要汽水不要冰棍,只要二两酒,寡妇便说:那是救喉咙,不喝这两口,会死。

这算是知音吗?

寡妇有好几个儿子,其中一个在外省打工,积攒了一点钱,就也想开一个小卖部。正好他家门口就是马路,于是也就收拾收拾,进货上架,让寡妇经营,既能在家看小孩子,又多多少少能挣几个过路钱。

但是,没开半年就关门大吉了,别人问起来,他摇摇头,说:他母亲每次给别人打酒,都扣下一钱两钱的,缸里的,半夜都会起来喝。

表面上,他儿子是说得很好听,你要喝会给你喝,单独另外每天给你准备一瓶,不要去扣客人的。事实上,还是心疼那些酒——换谁不心疼呢?都是农村人,混一个温饱,寡妇那个酒量,还真的非地主家承受不来。

几年前,村里这几个老太太从李白家门前走过,有说有笑,见李白在院子里站着,就问李白:你奶奶呢?李白说在屋里躺着呢,还是你们好,能到处走一走。

于是这几个老太太,站稳了,挺了一挺那伸不直的腰,说:老了,走不动了哦。

李白笑着问,你们四个人谁更大一些呢?

然后这几个老太太左看看,右看看,说:不是五个人吗,还有一个呢?

顺着她们来路的方向望去,一个身体消瘦,额头箍着一条蓝布,手里拄着一根木棍的老太太正一步一晃荡,慢慢走来,正是那爱喝酒的寡妇。

这几个老太太便又呵呵笑起来,对她喊:又返回去喝酒了?掉了个人都不知道,小心摔死你哦。

寡妇慢慢赶上,双手扶着那根木棍,抬起头望了一望,沙哑细微地说:又不是喝喜酒,走这么快做甚?

其他几个老太太又呵呵笑,然后指着寡妇对李白说:现在活着的,就你奶奶最大了,她第二,我们小四五岁。

回想起来,似在昨天,如今那些老太太也都去世了。人活一世,蝉过一秋,真是星辰日月犹在,音容样貌不存。若早知道最终会埋进土里,那寡妇,会不会毫不犹豫踏进那让她魂牵梦绕的酒馆,不在意别人说她羞不羞呢?李白至今,还想不明白这个问题,好像答案,跟回忆一样,飘忽不定。


慈俭化尘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你一起看不一样的风景。从来都没有失传的文明与传统,它只是换了一个方式存在,你如果没有看到,那可能仅仅是你还没有切换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