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新华日报10月1日头版采用跨版方式报道新中国成立75周年相关新闻,让人耳目一新。编辑将多条稿件巧妙结合,国庆招待会稿在前,纪念日敬献花篮稿在中,求是、辛仲平等稿在后,稿件编排错落有致,版面呈现大气庄重,精心设计的报眉烘托了国庆气氛,整体效果也更加出彩。
六朝古都南京被称为“古董铺子”,一直散发着历史的“古香味”,其中,珍贵古籍见证着这座城市的过往,也帮助后人揭开了城市历史的神秘面纱。《南京日报》风雅秦淮文脉版一直秉承着将南京这座古老城市的历史文化传递给读者。版面编排简洁,用淡雅的古书作为视觉主元素,与文章内容相得益彰。
国庆长假,无锡旅游景区人流如织、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消费场景不断“上新”……以“乐活无锡”为主题的图片专版,反映了轻松愉快的假日氛围,彰显锡城活力生机。编辑运用抠图、虚化、以字母形状裁切图片等处理手法,活跃了版面,丰富了视觉效果。
从1993年徐州三环路建成通车,到2022年三环高架快速路全线通车,徐州迎来“双层三环”时代。本版是徐州日报推出“名记”栏目的第一篇。三条道路的配图气势如虹,具有很强的立体感,上下新旧照片对比直观呈现了三环路三十年来的“叠变”。
10月30日4时27分,载着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当天凌晨,来自常州的“从红船到飞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成员校的20多位学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现场“追星”。本报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也在现场见证并记录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版面编辑积极整理文字,精心设计版面,为这堂“大思政课”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新时代青少年种下探索宇宙、献身航天事业的梦想种子。
10月12日,昆山当代昆剧院迎来9岁生日。当晚,剧院以昆曲的开山之作《浣纱记》演出来庆生,并由此开启全国巡演大幕,续写“百戏之师”昆曲的时代芳华。版面图文结构合理,动感十足,凸显了这一艺术盛事的影响力。
小切口破题,大纵深发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南通日报通过寻找“记账户”老账本活动,记录不同时期普通家庭消费的变化,反映75年来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成就。版面在视觉设计上既体现历史的厚重,又反映时代的主题。
连云港的秋季文旅主题有很多文章可做,本版两篇稿件内容均与文旅有关,编辑在版面的布局上,打破了传统格式,采用左右编排,更将右侧稿件的主标铺底美化,一方面突出主题,一方面起到点缀、划分版面的作用。在两篇稿件导语处的小小点缀同形不同色,在细节上相互呼应。精心挑选图片让版面图文并茂,使人眼前一亮。
今年是中国大运河成功申遗十周年。本版以此为契机,图文并茂展示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亮点。版面对图片进行剪裁拼接,并以蜿蜒河流形式呈现,与标题区共同营造视觉中心,再以扇形底纹集纳各文字块和配图。整版图文错落有致,用色清新典雅,布局疏朗透气,兼具新闻性与艺术性。
这是在淮河生态经济带第五次省际联席会议和城市合作市长会商会召开之际特别策划的通版。本版以开阔宏伟的姿态巧妙地将沿淮数座城市的风光编织成一幅绵延不绝的锦绣长卷,铺陈于版面之上,彰显出一种大气磅礴之美。版面中穿插展示了淮河入海水道、盐城通榆河立交工程等标志性项目的照片,不仅丰富了视觉效果,更深刻地诠释了“淮河一家亲 共饮一河水”的核心理念。
本版聚焦新中国成立75周年重大主题,采取传统非遗剪纸——这一极具扬州特色的表现形式,展现了古今辉映“好地方”的美丽画卷。主创团队与扬州剪纸博物馆以及非遗传承人携手,创作了大幅精美剪纸作品,同时嵌入年轮造型和内容、数字,以达到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眼球继而引向深入阅读的目的。版面形式与主题、设计与内容深度契合,主标《“剪”阅扬州》更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本版为全国“1+10”地市州党报(媒)“行走故乡看中国”全媒体行动——海西州篇,版面图文并茂,编排条理清晰,编辑突破常规版面样式,报眉精心设计,使版面的封面感突显出来,富有视觉张力。
泰州马拉松专题报道采取跨版形式,从五个维度报道了赛事盛况,主稿排列有序、层次分明,提要与凤冠结合,突出了本次赛事“纪梅”的特色。数据品“泰马”板块,采用跑道的形式处理,贯穿整个版面,不仅将跨版有机串联,还将主稿与配稿巧妙地分隔开来,视觉效果突出。
本版整体采用清新的绿色为主色调,配图从宿迁的自然美景到游玩胜地再到小区、大桥、码头……一条大运河贯穿版面,宿迁的发展就像这条大运河一样绵延不断、奔腾不息,为新中国成立75周年献上礼赞。文章内容根据时间顺序,采用小标题形式,循序渐进,层次分明,将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宿迁的发展变化娓娓道来,图文相辅相成,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画卷,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和完美的视觉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