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当前的城市更新背景下,对城市形象的塑造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把数字化技术介入公共艺术之中用以塑造城市形象已成为公共艺术创作者的普遍选择。立足于中国当前的城市更新背景,首先对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公共艺术以塑造城市形象的创新途径和方式。通过研究表明,在中国当前的城市更新背景下,数字化技术的介入是公共艺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创新途径,在数字化技术介入下所创作的数字化公共艺术为公众营造多元化、多维度的体验感受是公共艺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创新方式。
关键词:城市更新;城市形象;公共艺术;数字化技术
一般而言,城市形象是指城市(或特定的区域)给人的整体印象和感受。有学者按照城市形象所包含的内容把其分为三个部分,即理念系统、行为系统、视觉呈现系统[7,12-13]。理论上来讲,关于城市形象的概念,中国学者蒲实为其给出了相对较为专业和全面的定义:城市形象是城市整体化的精神与风貌,是城市全方位、全局性的形象,包括城市的整体风格与面貌,城市居民的整体价值观、精神面貌、文化水平等。总体来讲,城市形象就是城市文化的充分展现,城市形象推广的过程就是城市文化的推广过程。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城市形象是由城市经济、城市人居环境和城市文化三个重要部分组成[7,14]。其中,视觉呈现系统是城市形象中最为直观的内容,对城市形象的塑造起着最为直接和有力的作用。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在城市公共环境空间之中面向公众、为大众所共享的视觉艺术形式,是体现城市精神文化内涵和人文特质的形象符号[15-16]。故而,公共艺术是城市形象中视觉呈现系统的重要内容,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此外,公共艺术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因此,公共艺术是呈现城市形象的重要的手段,对城市形象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力量。
传统公共艺术主要是通过艺术形式串联文化要素,利用艺术元素和艺术成果的介入,对城市公共环境空间进行干预、改造、更新,以在城市公共环境之中形成多样化的城市美学空间来实现对城市形象的塑造。艺术人文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基础,而科技是塑造城市形象的核心力量,艺术与科技结合是塑造城市形象的主要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在当前的城市更新过程中,很多公共艺术创作者在对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中越来越重视对科技因素的应用,开始利用科技力量来助力公共艺术作品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尤其是在当前的数字化时代,把数字化技术介入到对公共艺术的创作和呈现之中去赋能城市更新、塑造城市形象已成为公共艺术创作者的普遍选择。
在中国当前的城市更新背景下,数字化技术的介入改变了传统公共艺术的那种用艺术形式串联文化要素的方式,使数字化的技术语言与公共艺术的形式语言一起参与到对城市形象的塑造之中。随着数字化技术在公共艺术领域的不断融入,这一情境不仅为一部分公共艺术带来形式、语言、内容等方面的数字化转型,也推动一些公共空间中的公共艺术作品和各类公共艺术活动采取数字化的新型公共艺术形式[17]。而这种新型的公共艺术形式对城市形象的塑造起着十分明显的作用。因此,把数字化技术介入公共艺术作品的创作之中,是中国当前的城市更新背景下公共艺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创新策略。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当中,数字化技术介入下所创作的公共艺术已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各大城市的公共空间当中,并且深受城市中的公众所欢迎。数字化技术介入公共艺术与公共艺术塑造城市形象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然而,虽然当前把数字化技术与公共艺术相结合去塑造城市形象的案例已普遍出现,但是当前学界对此所做的研究还相对滞后。从图1中可知,数字化技术介入公共艺术用以塑造城市形象的过程中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数字化技术在公共艺术中如何介入的问题;二是介入数字化技术的公共艺术作品如何塑造城市形象的问题。因此,在当前城市更新背景下探讨公共艺术塑造城市形象的创新策略,还需从这两个问题入手。
The Intervention of Digital Technology: A New Approach for Public Art to Shape the Image of Cities
数字化技术的介入为现代公共艺术提供了新的表达方式,使公共艺术的艺术语言呈现出崭新的风格,所形成的新型公共艺术是数字时代的符号象征,是艺术与技术高度结合的表现媒介[18]。数字化技术介入下的公共艺术创作,创作者需要依赖一定的数字化技术平台,运用数字化工具、材料和形式对公共艺术进行设计、制作和呈现。从所查阅到的资料来看,虽然当前学界对那些在数字化技术介入下所形成的公共艺术作品之特征、类型等内容的探讨较多,但是关于数字化技术如何介入公共艺术形成数字化公共艺术的探讨还相对模糊。那么,数字化技术是如何介入公共艺术的呢?
公共艺术设计创作的核心内容是在美学主体与环境融合下考虑运用合适的创作材料和技术手段制作出合适的公共艺术形态,然后把其呈现于公共空间环境之中。由此可以看出,这里面就包含着公共艺术设计创作的两个过程:一是公共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二是公共艺术作品的呈现过程。那么,数字化技术也是通过公共艺术作品的制作和呈现过程之中介入到公共艺术设计创作之中的。数字化技术介入公共艺术设计创作的途径,如图2所示。
从图2可知,数字化技术介入公共艺术的制作过程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仅把数字化技术作为创作的技术手段介入传统的公共艺术创作流程之中;其二是数字化技术既作为技术手段又作为媒介材料介入公共艺术设计之中。在第一种情况下,即仅把数字化技术作为创新的技术手段介入传统公共艺术创制流程制作中时,数字化技术仅仅是作为传统的公共艺术设计制作工艺和技术的替换,所设计制作出来的依旧是传统的公共艺术形态。如运用3DMAX、Auto CAD等计算机辅助设计,3D打印或数控雕刻等数字化软硬件技术参与设计制作公共雕塑等。对第二种情况,即数字化技术既作为技术手段又作为媒介材料介入公共艺术设计之中时,所制作出来公共艺术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公共艺术形态的新型公共艺术形态类型,当前学界称其为“数字化公共艺术”。如运用灯光技术、投影技术、声音技术、交互技术等数字化技术手段和声、光电、影等数字化媒介材料设计创作出来的互动装置等公共艺术,即属于数字化公共艺术。数字化技术无论是通过第一种情况介入公共艺术制作过程还是通过第二种情况介入公共艺术制作过程,都在公共艺术设计创作之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图2同样可知,数字化技术介入公共艺术的呈现过程也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使公共艺术作品动态呈现;其二是使公共艺术作品虚拟呈现。在第一种情况下,即通过介入数字化技术使公共艺术作品的形式语言得以丰富,能够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公共艺术的形象特征。传统公共艺术通常是以一种静态的视觉形象呈现于公共环境空间之中的,如公共雕塑、壁画、景观设施、装置艺术等实体艺术。而与传统公共艺术不同,运用灯光技术、投影技术、声音技术、交互技术、声、光、电、影,以及交互装置、多媒体、传感设备等技术手段和媒介材料创作出来的数字化公共艺术能够以一种动态的形象呈现。这种动态呈现的数字化公共艺术形式类型通常不仅具有视觉形象特征,有的作品还能呈现出听觉、触觉等多种类型的感知特征。而在第二种情况下,即使公共艺术作品虚拟呈现时,所呈现的公共艺术作品是一种虚拟公共艺术形象。故而,这种虚拟的公共艺术形象通常需要能够呈现虚拟形象的数字化技术和工具来呈现公共艺术作品。无论是传统的公共艺术作品还是数字化公共艺术作品,其呈现的状态和过程依然是实体可见的。而在数字化技术的介入下,运用虚拟现实技术(VR)、增强现实技术(AR)和混合现实技术(MR)[19]等数字化技术和相关工具可把公共艺术形象以一种虚拟的方式呈现。当然,目前这种虚拟呈现的公共艺术作品虽然也得到很多研究者和创作者的关注,但是尚未成为公共艺术发展的主流。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数字化技术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介入,主要起着媒介材料、技术手段和形式语言的作用。正如图2中所示,在公共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数字化技术主要是作为媒介材料和技术手段介入其中;而在公共艺术作品的呈现过程之中,数字化技术则主要是作为技术手段和形式语言介入其中。
在公共艺术创作过程中,技术手段、媒介材料和形式语言只是用以传达公共艺术信息、表达时代思想观念、表现城市文化内涵的手段。因此,数字化技术介入公共艺术的目的也应该是运用数字化媒介材料、数字化技术手段和数字化形式语言实现对公共艺术信息、时代思想观念、城市文化内涵的呈现。
公共艺术信息、时代思想观念和城市文化内涵通常是以语言、文字、声音、色彩、图像等信息符号的形式呈现。数字化技术是把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符号作数字化处理,并通过数字编码来表达、传输和呈现信息的一种综合性技术[20]。那么,数字化技术在公共艺术设计中的介入便可理解为:应用数字化技术手段、数字化媒介材料和数字化形式语言处理、表达、传输和呈现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创作数字化公共艺术。在数字化技术介入公共艺术的过程中,数字化技术手段起着处理信息的作用,数字化媒介材料起着传达信息的作用,数字化形式语言起着呈现信息的作用。那么,数字化技术介入公共艺术的方式可表现为:以数字化技术手段为表达方式、以数字化媒介材料创作材料、以数字化形式语言为表现形式去设计创作数字化公共艺术。数字化技术介入公共艺术的方式,如图3所示。
在数字化技术介入下的公共艺术创作中,作为表达方式的数字化技术手段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影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技术、全息影像技术、交互传感技术等;作为创作材料的数字化媒介材料主要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LED、数字显像系统、计算机、通信工具、投影设备、大型显示屏幕、可触显示器、声音装置等;而作为表现形式的数字化形式语言主要包括数字化的声、光、电、影、雾所表现出来的影视艺术、装置艺术、图形图像艺术、音乐艺术、光景艺术、动态雕塑等[21]。在数字化技术手段、数字化媒介材料和数字化形式语言的介入下,那些在城市公共空间之中寻常可见的公共设施、建筑、地面、树木、喷泉等组成城市公共空间的元素,甚至是城市环境空间等,都可以成为能够呈现公共艺术信息、时代思想观念和城市文化内涵的载体,进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公共艺术作品,甚至是数字化公共艺术形式。在各个城市之中,遍布于城市广场、街区等公共环境空间之中的数控水景艺术、数字化光影艺术、互动装置艺术、动态雕塑艺术、LED艺术,以及通过数字化手段所形成的虚拟公共艺术、互动影像装置艺术等[22],都可视为是在数字化技术的介入下把艺术语言与科技语言结合起来所形成的数字化公共艺术。
由上可知,在中国当前的城市更新背景下,数字化技术介入下所形成的数字化公共艺术是用以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因此,数字化技术的介入是中国当前城市更新背景下公共艺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创新途径。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及其在各个领域中的普遍应用,创作者越来越多地倾向于运用数字化技术创作城市公共艺术,以满足当前城市更新发展的需要。在此情况下,数字化技术已逐渐成为公共艺术创作者用以创作公共艺术作品的重要力量和手段,数字化公共艺术在城市环境空间中的出现也越来越普遍。相对于传统公共艺术,数字化公共艺术在城市形象的塑造过程中能够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对城市形象的塑造效果也更加明。因此,数字化公共艺术被认为是中国当前城市更新过程中的有效手段。
由于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给人的印象,是社会公众对城市的整体认知和印象综合[23]。因此,提升公众对城市的认知和印象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关键。传统的公共艺术主要是通过视觉艺术形式去美化城市人居环境、呈现城市文化以提升公众对城市的认知和印象。而数字化公共艺术不仅具有传统公共艺术所具有的各种特性,相比传统公共艺术来讲其表现模式也更加丰富多样,具有典型的科技特色和时代感[18]。此外,在数字化技术的介入下,数字化公共艺术不仅能够像传统公共艺术一样以视觉艺术形式塑造城市形象,还能够在数字化的技术语言和公共艺术的形式语言的双重作用下,使公众获得多重的体验感受,进而带给公众更加多元、更加深刻的城市认知和城市整体印象。
那么,数字化公共艺术是如何通过营造受众体验来塑造城市形象的呢?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通过营造多感官体验、交互式体验和沉浸式体验。
数字化公共艺术首先是通过营造受众的多感官体验以实现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公共艺术所能带给公众的体验感受首先便是感官体验。感官体验也是公共艺术受众从公共艺术作品之中所能感受到的最为直观和显在的体验感受。那些静态的、形式单一的传统公共艺术带给公众的主要是视觉体验感受。单一的视觉体验在当前信息快速更新与传播的数字化时代下逐渐对公众失去吸引力,无法满足公众的审美需求和欣赏热情。数字化公共艺术通过数字化形式语言,把视觉艺术、听觉艺术、文字艺术和触觉艺术融合为一体,构成带给公众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感官知觉刺激的艺术形式。因此,数字化公共艺术不仅能够通过像传统公共艺术那样通过丰富的视觉形式为公众带来视觉上的感官体验,还能带给公众听觉、触觉甚至是味觉等方面的感官体验,从而实现多感官体验氛围的营造,进而能够给公众带来多感官体验,从而使受众能够从中获得多感官体验。
当然,数字化公共艺术作品的数字化形式语言为其受众带来的多感官体验感受离不开数字化技术手段和数字化媒介材料的支持和介入。在数字化公共艺术的创作中,通常是在数字化技术手段和数字化媒介材料的介入下,通过运用数字化的声、光、电、影、雾、形、色等元素,以独特的影像、视频和音频形式,调动人的听觉、触觉甚至嗅觉和味觉等多维感官,在知觉感性方面使受众获得多感官体验[24]。通过数字化形式语言为受众营造多感官体验的公共艺术作品已十分丰富,它们已成为城市更新的重要力量,也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通过数字化形式语言为受众带来多感官体验是数字化公共艺术塑造城市形象最为直观的表现。在数字化公共艺术作品中,数字化的声、光、电、形、色等元素为公众所呈现的视觉、听觉等多感官体验效果会转化为整个空间效果的一部分,加深公众对整体的城市空间的认知和印象。因而,数字化公共艺术通过数字化形式语言带给公众多种感官体验,能够加深公众对城市的整体认知和印象,从而起到塑造城市形象的作用。
数字化公共艺术其次是通过营造受众的交互式体验以实现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具有交互性,能够为受众带来交互式体验是公共艺术的重要特征,数字化时代的公共艺术更加需要强调这一特性[25]。传统的公共艺术作品主要为静态的实体艺术形态,是通过为其受众提供视觉体验感受完成与其受众的交互。因此,传统公共艺术作品的交互方式和形式较为单一和被动,公众能够与其进行的交互活动也较少,故而其能够为公众带来的交互式体验也较为单一而有效。而交互式体验更多的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行为,这既是数字化公共艺术的重要表征,也是数字化公共艺术创作的目的所在[26]。作为一种动态的艺术形态,数字化公共艺术具有实体和非实体结合的特点。数字化公共艺术能够通过数字化媒介材料把实体形态与数字化的声、光、电、影等非实体形态要素结合在一起来丰富公共艺术作品的构成方式与形式内容,进而增加公众与公共艺术作品之间的交互方式和互动形式,从而带给公众更加丰富、深度的交互式体验。
在数字化公共艺术创作中,对受众交互式体验的营造是在数字化技术手段的支持下,运用能够进行语音识别、图像文字识别、人物表情识别和动作识别的各种数字化媒介系统和材料实现的。在数字化技术手段的支持下,通过数字化媒介材料对于图像、声音、视频等电子信号的集成化处理可使数字化公共艺术具有感知、处理和反馈公众行为的能力,进而使公众与公共艺术作品及其环境进行互动,以从中获取深层次的交互式体验。数字化时代的公众更加注重对公共艺术作品的参与、交流和体验。数字化时代的公共艺术也更加注重公众的反馈,把公共艺术受众作为创作公共艺术作品的重要内容和要素,把受众的参与、交流与体验作为完成作品的重要条件。对数字化媒介材料的应用能够使数字化公共艺术实现与公众的即时性交互,以此带给公众更加多元、丰富和深入的交互式体验,进而能够提升公众对城市的整体感受和印象,从而起到塑造城市形象的作用。
数字化公共艺术最后是通过营造受众的沉浸式体验以实现对城市形象的塑造。随着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发展,公共艺术设计创作者在对数字化公共艺术作品进行创作时已不仅是考虑其能够为其受众营造多感官体验和交互式体验,也已逐渐开始重视为其受众营造沉浸式体验[27]。从一些数字化公共艺术作品案例中可以发现,数字化公共艺术为公众带来的沉浸式体验同时具有交互式体验和多感官体验的特征,可以看作是多感官体验和交互式体验的融合。很多数字化公共艺术作品是通过沉浸式设施和空间营造沉浸式环境氛围的方式来调动公众的感官知觉,并实现人与人、人与环境、人与设施之间的互动,进而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实现对公众沉浸式体验的营造。数字化技术手段的进步使数字化公共艺术增加了实现沉浸式体验功能的条件。在此情况下,具备沉浸式体验功能的数字化公共艺术越来越多地呈现在城市环境空间之中面向公众并为公众服务。
数字化公共艺术作品带给其受众的沉浸式体验需在数字化技术手段的支持下,综合应用数字化媒介材料和数字化形式语言去实现的。在数字化公共艺术的创作中,在数字化技术手段的作用下,能够通过数字化媒介材料和数字化形式语言营造出具备沉浸式体验功能的公共艺术化的主题场景,并利用丰富的感官体验和思维因素,最终营造一种沉浸式的环境氛围[28]。这个公共艺术化的主题场景即是由沉浸式装置与相对独立的交互性环境空间结合所形成的沉浸式体验空间。通过这个体验空间,公众能够感受到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感官、多通道的反馈和刺激,将全部感官系统以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融入其中,并借助感官系统、运动行为系统、心理系统让公共艺术与观众产生互动,进而使受众从中获得沉浸式体验。为公众带来沉浸式体验是数字化公共艺术塑造城市形象最为有力的方式,因此也是能够为城市更新有效赋能的公共艺术形式。通过营造沉浸式体验,数字化公共艺术能够更好地吸引公众的目光,引起公众的情感共鸣和思考,同时能够通过公众的沉浸式体验过程将城市的精神文化内涵与人文特质传达出来,从而提升公众对城市的整体认知和印象。
The conclusion
本文在城市更新背景下从公共艺术与城市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公共艺术塑造城市形象的新途径、公共艺术塑造城市形象的新方式等方面对公共艺术塑造城市形象的创新策略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
研究指出,在中国当前的城市更新背景下,把数字化技术介入公共艺术设计创作之中去塑造城市形象已成为当前公共艺术创作者的普遍选择,并且以此使公共艺术作品能够为公众带来多元化、多维度的体验感受是公共艺术赋能城市更新行动、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途径。在数字化技术手段、数字化媒介材料、数字化形式语言等相关的数字化技术的介入和支持下,能够创作出能够带给公众多感官体验、交互式体验和沉浸式体验的数字化公共艺术。而数字化公共艺术为其受众所带来的多感官体验、交互式体验和沉浸式体验能够更好地将城市的精神文化内涵与人文特质传达出来,从而提升公众对城市的整体认知和印象。由此,在数字化技术的介入下所创作的数字化公共艺术作品通过为公众营造体验以达到塑造城市形象的效果。
数字化技术是作为技术手段、媒介材料和形式语言来用于创作公共艺术的。其中,数字化技术手段是公共艺术的表达方式,数字化媒介材料是公共艺术的创作材料,数字化形式语言是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数字化公共艺术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数字化媒介材料和数字化形式语言为公众营造多感官体验、交互式体验和沉浸式体验,从而提升公众对城市的整体认知和印象,进而实现对城市形象的塑造。故而,相对于传统的公共艺术,数字化公共艺术对城市形象的塑造更为明显和深入。因此,通过数字化公共艺术塑造城市形象是城市更新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共艺术赋能城市更新的目的和方向所在。
总之,数字化技术介入公共艺术形成的数字化公共艺术能够丰富城市的视觉呈现系统。数字化公共艺术通过营造受众体验来提升受众对城市的认知和印象能够实现对城市文化的传达、对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进而实现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因此,在当前的城市更新背景下,通过数字化技术的介入来营造多元化、多维度的受众体验是公共艺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创新策略,也是公共艺术在中国当前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时代使命。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进步,能够为受众营造多重体验的数字化公共艺术将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城市公共空间之中,并将越来越多地发挥着塑造城市形象的作用和价值,为中国的城市更新行动做出更多的贡献。
城市更新|城市更新背景下公共艺术的介入与创新
沉浸式传播丨城市更新背景下新媒体公共艺术的创意营造与沉浸表达
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公共艺术研究综述
北京规划建设 | 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赋能城市空间的创新路径思考
论文选摘|城市更新背景下公共艺术建设机制中外比较研究
城市更新中,公共艺术如何“点石成金”?
观点|金江波:艺术的无界之城——城市更新时代的公共艺术
工业 工程 设计
官方网站:designresearchj.com
邮箱:designresearch@126.com
编辑部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33号
邮编:400039
电话:023-68792836
长按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