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文共赏 | 曾力:《基于KJ法与模糊KANO模型的工业博物馆研学策略研究——以武钢博物馆为例》
文摘
文化
2024-12-04 10:05
河北
摘要:为解决现有工业博物馆研学体验感较差、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探求KJ法与模糊KANO模型在工业博物馆研学中的应用路径,并由此提出针对武钢博物馆的研学策略与实践路径,为工业博物馆研学模式迭代升级提供借鉴意义。基于文献综述分析近年的博物馆研学趋势,通过KJ法对用户的工业博物馆研学需求定性发散与收敛,并介入模糊KANO模型计算各项需求权重,对需求进行量化、排序与筛选,为工业博物馆研学策略设计提供数据与理论支撑,最终通过李克特量表对方案进行评价。通过设计实践,以武钢博物馆为实践场景,基于模糊KANO模型数据结论对场景进行研学体验设计,以验证用户需求对研学策略开发的重要价值,为工业博物馆场景下的研学策略创新提供思路与支撑。
关键词:模糊KANO模型;KJ法;工业博物馆;研学
Education Tourism Strategies of Industrial Museums Based on
Fuzzy KANO Modeling: Take WISCO as an Example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uhan 430065, 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poor experience and serious homogenization of the existing education tourism in
industrial museums, the work aims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path of KJ method and fuzzy KANO model in the education tourism in
industrial museums, and thus put forward the education tourism strategy and practice path for the WISCOM museum,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iterative upgrade of the education tourism mode of industrial museums.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the trend of
education tourism in museums in recent years is analyzed, the user's demand for education tourism in industrial museums is
qualitatively dispersed and converged through the KJ method, and the fuzzy KANO model is intervened to calculate the weight of
each demand. Then, the demand is quantified, sorted and filtered to provide data and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the design of education
tourism strategy for industrial museums, and the program is ultimately evaluated through the Likert Scale. Through the design
practice, taking WISCO as a practical scene, the experience design of education tourism is carried out to the scene based on the
conclusion of the fuzzy KANO model data, in order to verify the important value of user' deman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strategy, and provide ideas and support for the innovation of the education tourism strategy in the scene of the industrial museum.Key words: fuzzy KANO model; KJ method; industrial museum; education tourism 2023 年 3 月 20 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研学旅行发展报告 2022—2023》。报告显示,研学旅行相关的政策红利仍在持续释放,国家多部门关注并出台政策,在研学的时间、空间和资源方面提供支持。2021年5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推进工业文化发展实施方案 (2021—2025年)》。随着政府对于工业文化的政策倾斜,工业研学进一步融合发展。工业博物馆在开展工业文化教育实践、弘扬工业文化丰富内涵上具有充分的资源优势[1] 。同时,国内工业博物馆研学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管理、设施与意识尚不完备,市场上的工业博物馆研学模式存在体验感较差、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无法充分满足研学的社会需求[2] 。在此背景下,学术界对如何提升研学的质量与体验广泛关注,并在数字遗产空间、文旅融合、研学产品等方面展开研究。然而过去的研究大多数聚焦于研学文化与末端产品,对于用户需求的研究较为薄弱。本研究以研学的主体用户需求为出发点,以武钢博物馆为研究场景,将 KJ 法与模糊 KANO 模型相结合,为工业博物馆场景下的研学策略创新提供了定性与定量方法相结合的研究路径,对工业博物馆的研学模式与发展路径进行探索。Overview of museum studies 理论研究方面,国外对于博物馆研学综合论述较少,更多侧重于教育旅游或休学旅游上。多数学者认为研学旅行是在博物馆场景中进行休闲活动与接受教育的行为。基于 1 134 篇博物馆研学相关的知网论文,从中抽取高出现率的关键词进行趋势可视化梳理(见图 1)。国内博物馆研学的早期研究大多数聚焦于研学案例的剖析与概念的界定[3]
。刘煜、金旦等对研学活动进行评述,为早期博物馆研学提供了借鉴意义。随着经验累积,研究转向基础理论的探索。李阳等学者对研学旅行的内涵和意义进行研究探索[4]
。研究中期,博物馆研学研究转向应用理论与课程开发研究。一方面,通过实证案例进行课程开发,王珊[5]
、李宗康[6]
、陈晓微[7]
等为代表的学者分别通过内乡县衙博物馆、江苏省博物馆等案例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另一方面,介入理论方法对研学课程的内容与形式进行了深入探索,董艳、高雅茹[8]
、相博文[9]
等学者通过介入情境感知、ASEB 栅格等方法对博物馆研学的活动、环境及用户感知进行定性研究。现有研究大多数以定性分析为主,但同时有少量研究介入了定量方法。黄姣通过科学评价进行博物馆研学课程的设计,并采用定量方法分析课程设计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实践研究方面,国外侧重于研学动机与成效、博物馆的教育模式和研学产品开发,以及从用户的角度分析研学的结构化资源规划问题[10]
。国内研学课程设计从早期聚焦展陈内容转向侧重用户体验。胡晓琴[11]
提出要开发高个性化、强体验感、强互动性的深度博物馆研学课程。齐琳[12]
主张博物馆在开发研学课程时,要注重提升趣味性和可参与性。梁爽[13]
表示博物馆研学课程的开发应注重分级化,开展富有互动性和知识性的体验活动。
综上所述,我国博物馆研学研究大多数聚焦于现实案例研究,以课程内容设计为侧重点,对研学主体的研究较为薄弱,且研究方法多以定性分析为主,缺少定量研究。此背景下,如何引入合理的设计工具更加准确地把握用户需求,明确不同层级用户需求和优先级,从而为博物馆研学设计提供设计指导及理论参考,尚有可探讨的空间。
KJ法,又称亲和图法,是由川喜田二郎提出的一种质量管理工具。通过KJ法可以寻找研究对象内在的因果层次及相互的亲和性关系,从而在复杂的关系现象中找寻联系。将KJ法应用在工业博物馆策略设计中,通过访谈的方式,找到用户实质的需求点,进而探寻策略创新的方向。
模糊 KANO 模型是东京理工大学教授狩野纪昭发明的工具,可以将用户的主观需求介入量化数据,进行权重筛选[14]
。模型将用户需求划分为基本型需求(M)、期望型需求(O)、兴奋型需求(A)、无差异需求(I)、逆向型需求(R),用来对用户需求分类和优先级排序,使需求等级可视化,体现产品性能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见图2)[15]
。模糊KANO模型对需求
属性进行分类及优先级排序,用以探讨更符合用户需求与市场需求的工业博物馆研学策略。
通过介入合理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清晰定义用户需求,可为研学策略设计提供客观、真实的用户需求参考。KJ法可针对某一问题充分地收集各种经验、想法、知识等资料,汇总后按照其内在亲和性对资料归纳整理,以求得明确需求[16]
。然而同时,KJ 法在需求的发散与收敛过程中,缺乏定量的实验环节。KANO
模型将用户的主观需求介入量化数据,进行权重筛选以获取用户对需求项的偏好特征[17]
。近年来,许多学者运用KJ法与KANO模型进行博物馆用户需求的相关研究,解天龙[18]
将KJ法与KANO模型相结合获取用户对博物馆文创的需求;李雯[19]
、严思敏[20]
等利用
KANO 模型对博物馆文创产品消费者的需求进行了分析;王璐瑶、周雨卉[21]
等通过KANO模型分析了博物馆用户对于文创产品的偏好程度。可见 KJ 法与
KANO模型在对博物馆用户需求的分析中,通过相关实践和应用得到了广泛的可行性认证。
KJ法与KANO模型均是以用户需求为核心的方法,目的上具有一致性。本研究通过 KJ 法定性分析博物馆研学用户需求,厘清其需求层次,以此为基础构建模糊 KANO 模型的问卷内容。以 KJ 法结论为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问卷设置的主观性,再通过模糊 KANO 模型对研学用户需求开展要素优先级的定量分析。两种方法具有在目的上的一致性及形式上的互补性,决定了二者的结合能够发挥各自优势,得到更加翔实准确的调研结果,科学洞察工业博物馆用户真实、潜在的需求,提高研学产品的用户满意度。
第一,通过 KJ 法获取工业博物馆研学的用户需求,以“工业博物馆研学”为主题进行思维的发散与收敛。在此基础上形成工业博物馆研学的需求清单。
第二,介入模糊 KANO 模型,以武钢博物馆为场景,对所获取的需求清单进行问卷调研。
第三,对模糊 KANO 问卷进行用户需求分析,并引入Better-Worse系数计算方法,辅助进行需求识别与分类,最后计算出权重较高的需求,为研学策略设计提供更为客观的数据支撑。
第四,基于模糊 KANO 模型的结论,结合博物馆研学体验方式的调研,针对武钢博物馆的细分场景,最终产出基于武钢博物馆的研学策略(见图3)。
Research needs analysis of industrial museums based on KJ method
将KJ法应用到获取工业博物馆的研学需求中,其分析流程分为以下5步。 第1步,确定受访者。目标群体是对工业博物馆研学有所了解或是有兴趣的人群。主要包括具有研学活动组织和多次参与经验的专业研学用户、有过参与经验的亲子研学用户及中小学生研学用户、对研学感兴趣但没有参与经验的用户人群。 第2步,研学需求收集。受访者以“工业博物馆研学”为主题展开思维发散与联想,尽可能多地得到研学需求。 第3步,需求信息分类。对收集到的受访者反馈进行整理,有取舍和选择性地进行收集。 第4步,需求信息聚焦。对整理的需求信息集中,将有关联的信息连接和编排,进行聚类整理。 根据 KJ 法的需求获取流程图,研究选取了 68 名受访者参与头脑风暴。在头脑风暴过程中,以“工业博物馆研学需求”为主题展开思维激荡与联想,围绕研学场景、研学方式、体验模式、交互方式等维度,引导受访者进行主题相关需求的深度挖掘,为保证访问的有效性,对中小学用户在成年人陪伴下进行访问,再根据其亲和性,将受访者的想法进行筛选和收集,从而形成
30个工业博物馆研学需求卡片,对需求卡片按照客观联系进行层次分类和排序,形成三级功能指标。 对三级功能指标进行聚类与凝练,形成五感体验、场景体验等13个二级功能指标(见表1)。再根据诺曼的情感化设计理论,依据情感化三层次的要求,从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对二级功能指标需求聚类整理,得到需求层次分类,见表1。Analysis of Museum Research Needs Based on Fuzzy KANO Model
武钢博物馆是中国首家钢铁博物馆,也是集展示、科普、教育、接待为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见图 4)[22]
。研学主要聚焦于武钢博物馆的 1 号展厅——冶金简史、2~5号展厅——武钢发展历史、A~D展厅——武钢发展思想、仿真展厅——钢铁是这样炼成的,展厅从历史的叙事角度介绍了冶金工艺的发展及武钢的发展
史,辅佐以工厂冶金的复原场景进行研学。 实验以武钢博物馆为场景,展开模糊KANO问卷调研,以KJ法得出的需求层次分类表为基础,设计了问卷内容。问卷内容分为顾客基本信息和模糊KANO
模型问卷两个部分(见表 2),对需求项从正反两个方面的提问,以获取用户对该需求的态度。用户的反馈按照需求等级分为很喜欢、理所当然、无所谓、勉强接受、很不喜欢五类。在问卷数据收集完毕后,进行汇总分析。当调研的需求项得到的统计数值较为接近时,为进一步提高实验结论的敏感度,引入Better-Worse系数计算方法进行辅助识别,根据计算公式(1)~(2),计算出满意度系数(IS
)、不满意系数(IDS),根据Better-Worse
系数建立散点图,对需求进行二次分类[23]
。 通过问卷数据收集整理后,最终收到问卷208份,有效问卷193份,有效率为92.8%。问卷结果经数据加权后填入表 3,得到被试群体对工业博物馆研学需求的模糊KANO需求项分类量表。 有效问卷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将近80%的受访者对研学活动有所了解,其中根据受访者年龄、受访者家庭结构及对研学的认知程度交叉分析,用户可细分为中小学用户、亲子用户及专业用户。中小学用户指年龄小于17岁的群体,亲子用户指家庭结构中包含学
龄儿童的群体,专业用户指认知程度较高,且参加过或组织过研学活动的群体。将不同用户与模糊 KANO
问卷的结果进行交叉分析,可得到不同用户群体对各需求的平均值(见表4)。将问题通过正反两个方面提问,结果数据的平均值越高,则代表对该需求的满意度越高。 根据表3武钢博物馆参与式研学的问卷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数据加权后,进一步得到被试者对此需求的归类。将所有受访者的调研结果按照基本型、期望型、兴奋型、无差异、逆向型进行分类,进一步通过BetterWorse 系数计算方法为多个需求排序分级,并制作
Better-Worse 系数分析图(见图 5),最后得到模糊
KANO需求统计分类结果及数据(见表5)。 通过对不同用户的模糊 KANO 需求分类量表对比分析可知,中小学用户更加侧重A1(五感体验)、B2
(共创体验)等需求,亲子用户更加侧重 B1(交互体验)、B2(共创体验)等需求,专业用户更加侧重B6(展览参与)、C1(记忆延伸)等需求。 根据模糊KANO需求项分类量表及Better-Worse
系数的统计结果显示,在本能层次中,需求提供优先级为A2>A1,且A2(场景体验)、A1(五感体验)二者皆为期望型需求,说明场景体验及五感体验将高度影响用户满意度的高低,应通过场景构建、多感官交互等途径提升用户体验感,在场景中体验和感受工业文化。 在行为层次中,需求提供优先级为 B1>B5>B6>
B3>B7>B2>B4,其中B1(交互体验)、B5(多维互动)为期望型需求,同样高度影响用户满意度,B6(展览参与)、B2(共创体验)为兴奋型需求,说明用户十分期待参与到博物馆中,与他人共创,建立用户与其他参与者及博物馆之间的连结。 在反思层次中,需求提供优先级为C1>C2>C3>C4
其中C1(记忆延伸)为期望型需求,应重点关注,C2(情感共鸣)、C4(反思内化)为基本型需求,即对于用户而言,情感的共鸣与反思是必要的。 综上所述,将不同用户群体满意度高的需求与期望型需求和兴奋型需求交叉,选取期望型需求A1(五感体验)、A2(场景体验)、B1(交互体验)、B5(多维互动)和兴奋型需求B2(共创体验)、B6(展览参与)、C1
(记忆延伸)为主要优先设计要素。Based on the research and design practice of Wuhan Iron and Steel Industrial Museum
本文研究以武钢博物馆为场景,通过用户旅程图对武钢博物馆场景中研学体验触点进行梳理,将研学用户体验划分为发现研学课程-前往博物馆-研学准备-研学中-研学后5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物理触点及用户行为、用户情绪进行了梳理,以进一步挖掘在博物馆空间中研学课程设计的机会点。研学课程设计主要聚焦于研学准备、研学中、研学后3个环节,通过整理用户体验流程,得到用户体验痛点为体验装置单一、研学体验参与感低、文创产品单一、记忆延伸不足等。寻找痛点对应的场景触点与模糊 KANO 问卷调研需求点的交织点,将场景触点与调研需求结合,以得到在博物馆空间内的设计重点。研学策略模型见图6。图6 研学策略模型
钢铁生产科普是武钢博物馆工业文化研学不可或缺的一环,此科普过程包含了生产场景、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等多种科普内容,其外在表征及文化内涵能分别契合用户在本能层、行为层、反思层三个层级的需求。 形态、色彩、材质是用户在本能层的第一感受,同样需求A1(五感体验)、A2(场景体验)主要体现在研学体验触点中的数字化表达与视觉呈现。钢铁生产流程中,铁水包转运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具有强烈的冲击力及视觉美感且带有浓郁的工业风格。通过场景复原的设计方法对铁水包转运场景的形态特征、色彩感受、材质表现进行提取,复现钢铁生产流程中铁水包转运、钢水流动的工业场景。在形态特征上,工厂中机器与场景的形态特征为厚重感、机械感与钢铁感,保留原有钢架结构和巨型机械,凸显原真空间特性,增强场景沉浸感。在色彩感受上,铁水与机器的强烈色彩对比,是钢铁生产流程中的色彩视觉锤,提取铁水的橙红色与明黄色、机器的灰黑色为主要的设计要素。在材质表现上,金属材质是钢铁生产流程中最重要的材质,保留原有工厂场景的金属材质特性,并通过声光电与超声波雾化等技术手段展现铁水滚烫流动的特性,满足用户的多感官体验。 行为层表现在装置的互动性、操作性、趣味性。对于期望型需求中的B1(交互体验)、B5(多维互动)与兴奋型需求中的B2(共创体验)B6(展览参与)需求,主要体现在用户的深度参与。利用产品语义学中使产品外观、结构、功能等方面更易于理解的核心理念[24]
,提炼铁水倾倒、炉水转运等工厂真实活动生产流程的关键操作,设计引导操作行为,如瓶盖上的拉环引导用户完成打开瓶子的行为。借助让人易懂的交互装置,简化用户操作流程,使装置功能明确,鼓励用户参与共创,脱离旁观者的姿态,主动、真实、沉浸地参与到研学场景中,降低其内在认知负荷。在参与者之间建立起社交桥梁,建立参与者与馆方和他人之间的连接。 反思层是经历过场景体验后的深层次感受与回想,对于期望型需求 C1(记忆延伸)、基本型需求 C4
(反思内化),主要体现在用户与文化的情感链接。通过隐喻的设计手法,将生产场景的微观表达暗喻武钢精神和工业文化的宏观叙事。研学活动娱乐化的表层体验消退后,深层次的情感体验会唤醒参与者内在的自然感知,情感体验通过反思内化为自我认知。在设计中,通过对武钢精神的人文刻写和武钢工厂的场景体验,触发参与者的情感,引导用户心理层面的加工,用户通过移情、反思对博物馆背后的工业文化进行解读,使自身的价值认知与工业文化共鸣,产生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
基于上述博物馆研学的设计思考,整体设计实践上从多维化场景体验的核心需求出发,以武钢真实的工厂场景展开,将设计点聚焦于研学旅程末端的仿真展厅进行设计升级(见图7),带给研学用户多感官、高参与、真场景的研学体验。 复刻武钢工厂铁水包倾泻至转炉的宏大场景,给予用户实景的壮观体验。运用投影技术及超声波雾化技术复现钢水倾泻的场景,营造逼真的视觉感受,让用户近距离且安全地欣赏这一工业生产场景,在场景中科普钢铁生产工艺,见图 8。让参与者在全面、立体、趣味的感知体验中,直观地感受工业文化的冲击,引起用户对工业文化的好奇与好感,主动加入到对博物馆文化的探索中。 设立开启铁水包的交互装置,鼓励用户操作控制杆进行互动,交互机制设定用户不同力度可操控铁水包的不同旋转角度,从而产生个性化的铁水倾泻效果,同时装置会将各铁花飞溅的场景记录下,并制作成照片,照片可用以留念或展览(见图9~10)。让用户在与装置交互时产生工厂工人的身份代入感与认同感,形成独有的个人记忆,使用户切身体会到个体与工业文化的连结,重新审视自己与工业文化之间的关系。 将研学需求与研学场景进行融合,得到最后的研学交互体验装置。在此研学体验中共有 5 个交互环节,分别为:操作开关、合影、观赏仿真场景、拿取合影照片、参与展览(见图 11)。通过梳理研学用户体验前、体验中、体验后的用户旅程图(见图12)可知,用户在体验过程中的满意度不断增加,在观赏仿真场景环节达到体验峰值,随后又略微下降,直至体验结束。 为验证该设计实践方案是否符合用户需求,引入
7级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评价法验证设计方案与用户需求的匹配度。7级李克特量表是一种将用户评价定量呈现的一种评价方法,用户评分越高即满意度越高。评价再次邀请前期KJ法的受访者对设计进行评价,本次参与评价共68人,其中中小学用户19人,亲子用户32人,专业用户17人。调研采用图片示意及交互讲解的方式进行,为确保年龄较小的中小学用户评价的有效性,中小学用户在成年人陪伴下进行评价。量表问卷的横轴为五感体验、场景体验、交互体验、多维互动、共创体验、展览参与、记忆延伸。纵轴为用户满意度,以 1 分、3 分、5 分、7 分为评分基准。数据显示,中小学生用户满意度较高的需求为五感体验、共创体验,亲子用户满意度较高的需求为交互体验、共创体验,专业用户满意度较高的需求为展览参与、场景体验。由评价结果可知,3 种用户对设计实践方案满意度较高的需求点与前期模糊 KANO 问卷所得的结果一致,且所有需求指标的得分结果皆大于4,评价结果见图13。因此该设计实践方案的满意度较高,符合用户需求。 本文基于博物馆研学的热点及趋势的梳理,采用
KJ法与模糊KANO模型,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分析中小学、亲子、专业三类用户群体对不同需求点的偏好程度,介入情感化三层次细分用户需求维度,为工业博物馆研学的层次定位和策略创新提供了数据支撑,验证了基于 KJ 法和模糊 KANO 模型的策略设计的可行性。围绕武钢博物馆,将用户需求置于研学的策略设计创新中,挖掘研学用户的核心需求,并进行设计迭代,为其他场所研学课程策略设计提供参考的路径范式。
官方网站:designresearchj.com
邮箱:designresearch@126.com
编辑部地址: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33号
邮编:400039
电话:023-68792836
扫一扫,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