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的港城情缘
徐祖白
费孝通是享誉世界的社会学家,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中央主席,他也是张家港人民十分熟悉的老朋友。上世纪80年代起,他多次到张家港,调查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情况,重点是新农村建设、乡镇企业发展以及农民生活水平。所到之处,港城欣欣向荣景象令他兴奋不已,曾挥笔为不少村镇和单位题词,其中仅永联村就有两幅,一是“小村庄办大事业”,二是“华夏第一钢村”。
费孝通还十分关注和支持张家港文化教育事业。1984年,沙洲县筹办职业工学院,他闻讯后明确支持,认为一个县敢于自己办大学,是一个创举,也是解决人才紧缺瓶颈制约的好办法。当县领导邀请他担任沙工名誉校长时,他诚恳地说:“我是学文的,不适宜,可以请我的老朋友钱伟长院士担任名誉校长。”经他联系,钱院士欣然应允,并为沙工的办学方针、系科设置、学制年限等提出许多指导性意见。费、钱两位老专家的精心指导,成为全国第一所县办大学建校之初的一段佳话。
约1987年,费孝通再一次到张家港考察,时任市委书记陈璧显陪同接待。费孝通在晚餐席间对陈书记说:“你可能还不知道,我还是张家港的女婿呢!”陈书记立马风趣地说:“那女婿上门,更应该好酒好菜招待啊!”
原来,费孝通一生曾有过两次婚姻。第一任妻子是他在燕京大学(即北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同学王同惠,他俩都受业于社会学家吴文藻门下。费孝通是江苏吴江人,王同惠是河北肥乡县人,千里姻缘一线牵,共同的兴趣爱好把两颗年轻的心紧系在一起。1935年暑期,他俩在燕京大学未名湖畔举行婚礼,恩师吴文藻和师母谢冰心以及特意从南方赶来的费孝通姐姐费达生,共同见证了这场婚礼。
婚后,夫妇俩就肩负着调查特种少数民族状况的研究课题,踏上了赴广西大瑶山的旅途。谁也没有想到,就在这次调查中,一个飞来横祸竟降临到这对新婚夫妇的头上。在一个名叫潭清的地方,两人误入山林险境,费孝通被乱石杂树砸成重伤,王同惠则跌入悬崖激流身亡。此时距他俩结婚仅仅过了108天!
爱妻之死,令费孝通五内俱焚,痛不欲生,也让关注这场调查的学校师生悲伤不已。直到1939年,费孝通经过治疗休养、出国深造和忘命工作,才逐渐摆脱痛苦的阴影。这一年,经大哥费振东介绍,费孝通与第二任妻子孟吟相识结婚。此后,两人相携相依,载沉载浮,甘苦同尝,度过了55年的人生历程。
孟吟是鹿苑泾西村许家巷人。为深入了解孟家情况,笔者曾专门采访过孟吟的侄儿孟惠明。据孟惠明介绍,孟吟的父亲名孟云轩,是晚清武秀才,祖居妙桥孟家宕,后迁徙到鹿苑许家巷。许家巷四面皆河,仅有一小桥可通。某日,云轩公携儿子晚归,岂料小桥已吊起,情急之下,挟了儿子竟一跃过河而回到家中。云轩公育有三女一子,长女孟吟,次女孟娥,三女孟琴,儿子孟梓居幼,即惠明之父。几个子女均受过良好的教育,并在社会上占有一席之地。
孟吟与王同惠相比,虽不属于学界先进人物,但也受过相当于专科学校的教育,是个知识分子。她大约在1928年左右中学毕业,即去荷属苏门答腊教书,是小学教员。1939年因参与华侨爱国运动而被荷兰殖民地当局勒令出境,辗转来到抗战大后方昆明。费振东亦在南洋工作过,熟悉孟吟的性格为人,于是把她介绍给了在云南大学任教的弟弟费孝通。费孝通谈到孟吟时,表示他喜欢孟吟的单纯朴实、乡土气息、勤劳善良和殷勤好客。婚后,孟吟有时亦参与丈夫和教授们的聚会讨论,对政体、竞选、政党、民意、专制等热门议题畅所欲言,足见孟吟是个关注国是、关注民生、善于思考、善于表达的进步女性。她的这些品行特点,支撑着她和丈夫心心相印,同舟共济,经受住了人生的曲折和考验。
费孝通、孟吟起初居住在昆明大学区文化巷一处院落里。当时,昆明经常遭到敌机轰炸,警报频繁,几乎每天都有。其时费孝通正埋头翻译一部《人文类型》书稿。孟吟总是刚吃过早饭就忙着准备中饭。防空警报一般在上午10点钟左右拉响,在凄厉的警报声中,夫妻俩赶紧把必须随身携带的物品放进“警报袋”,然后关门走人。三四个小时后,他们才回到居所吃中饭。一次,炸弹直接落到他俩居住的院落,房倒壁坍,家具尽毁,怀有身孕的孟吟难过得直掉眼泪。费孝通不得不搬迁到附近乡下,把小家安置到紧靠猪圈和厨房的小阁楼上,且一住就是5年。他们的女儿就出生在这里,取名“费宗惠”,寄托着他们对王同惠的纪念。
抗战胜利之后,费孝通回到北平,在清华大学继续任教。费孝通上课,气氛宽松,不拘一格,教室则有时在学校,有时在家里。在家里上课时,孟吟总是准备好茶水和亲手烹调的小点心,让学生们感受到浓浓的家庭氛围。费孝通门下有位进步学生裴毓荪,是清华学生会副主席,然只身在北平上学。孟吟对她亲如家人,对她参加学生运动表示支持,同时嘱咐她小心谨慎。1948年,北平处于黎明前的黑暗,裴毓荪被列入第一批黑名单。一次,裴毓荪被军警追控,急迫中躲进费孝通家。费孝通嘱咐孟吟守好家门,自己则多方寻找关系,帮助裴毓荪化装离校,事后安全辗转到达解放区。
新中国成立后,费孝通专心于国内少数民族事务,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1956年当选为民盟中央常委,并任国家专家局副局长。然而,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政治运动接连不断,知识分子往往首当其冲。1957年,费孝通因一篇《知识分子的早春天气》惹下大祸,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中,更是磨难不断,被发配湖北沙洋干校接受改造。其间,孟吟始终与丈夫不离不弃,甘苦同尝,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她用妻的爱意和家的温馨给丈夫以抚慰,使他在困境中获得勇气与力量。
费孝通在回忆与孟吟共同生活的55年,总觉得这辈子还是亏欠了妻子。他说,这么多年孟吟是“甘少苦多,平安少而动荡多,无忧无虑少而担惊受怕多”。等到改革开放,时来运转,可以安享晚年的时候,孟吟却一病不起,渐渐失去知觉,直到1994年谢世。
悲痛之余,费孝通作短歌悼念相伴55年的夫人:“老妻久病,终得永息。老夫忆旧,幽明难接。往事如烟,忧患重积。颠簸万里,悲喜交集。少怀初衷,今犹如昔。残枫经秋,星火不灭。”
据孟惠明追忆,大姑妈孟吟在世时,困难时期曾多次寄钱给老家,聊补生活之需。孟吟去世后,费孝通依旧不忘亲情。1998年,他到常熟考察,孟惠明闻讯专程去探访,费孝通热情接待了他,详细询问孟家与农村多方面情况,谈了一个多小时。
费孝通与张家港社会各界有经常性联系,与市里领导尤其是秦振华书记有很深的友情。作为民盟中央领导人,他曾多次与市民盟成员座谈,听取意见,还摄影留念。2005年4月,费孝通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本文发表于2023年10月10日《张家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