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道元千古第一知己——黄仪

2024-10-07 12:10   上海  

郦道元千古第一知己——黄仪

○ 作者:徐祖白



    郦道元(约470—527),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文学家,他撰写的40卷《水经注》,记载天下1200多条大小河流及相关人文知识,旷古未有,流芳至今。清代地理学家刘献廷誉其为“宇宙未有之奇书”,日本广岛大学米仓二郎教授则评价郦道元为“中世纪最伟大的地理学家”。

    至明清时期,《水经注》问世已逾千年,其间山川沧桑,地名变迁,河流改道,水溪断流,后世读者如果仅仅从书中的文字表述难以真正理解读通。清代以来,曾有多名学者致力于《水经注》的疏注、绘图,其中第一个致力此事并取得卓著业绩的人,就是清初学者黄仪。

    黄仪(约1630—1695),字子鸿,张家港境内塘桥镇黄家桥人。曾祖父黄门,与里人萧应宫同在泮宫进学,皆为明万历二年进士。致仕回乡后,某年江南大灾,农田绝收,黄门捐出家中全部大麦一千石赈济灾民,百姓称之为“黄大麦”。黄门塑像曾供奉于黄家祠堂。

图|黄仪故里黄家桥

    黄仪幼承家学,天性颖悟,酷爱舆地之学,尤喜研读《水经注》,穷究诸水演变规律。积多年心得,江河山川了然于胸。他认为,班固修撰《汉书·地理志》,所载诸川仅是说明源于何地,流入何处,而中间流经哪些地方,不可得闻。后郦道元撰《水经注》,对诸川流经之地作出详细备注,然因时过境迁,山河沧桑,仅凭文字,没有绘图,仍不能让读者读懂弄通。于是,黄仪决心对《水经注》加以绘图疏解。

图|郦道元所撰《水经注》


    经过数年努力,图疏工作终于大功告成。凡《水经注》中的每一条河流,黄仪都逐条绘成地图,图中注明此河源自何地,流经哪些地方,在什么地方与哪一条河流汇合,然后注入哪个湖海,都绘制标注得一清二楚。不仅如此,黄仪又对河流所经过的郡县进行文字记述,凡这些郡县的建置沿革、自然环境、山川险易等人文史料,都分门别类记载得明明白白。黄仪的图疏稿本,史家评述“皆缕析而条分之,能补桑、郦所未逮”(见《重修常昭合志》卷二十《人物志·文学》)。桑,即《水经》作者桑钦;郦,即《水经注》作者郦道元。亦即谓黄仪补充了桑、郦所未记述的史料。

    清初的地理学家阎若璩一见黄仪的图疏稿本,禁不住赞叹道:“君真乃郦道元千古以下第一知己也!”(见钱林《文献征存录》卷三与《清史稿》列传二百七十一)乾隆年间的地理学家赵一清,也由衷称道说:“黄子鸿依郦道元《水经注》,每水各写一图,两岸翼带诸小水,精细绝伦,参伍错综,各得其理。” 

    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内阁学士、刑部尚书徐乾学奉命纂修《大清一统志》,并在洞庭东山设局。《大清一统志》是清朝开国后最重要的一部地理总志,黄仪与顾祖禹、阎若璩、胡渭等名重一时的地学专家均应邀参与编纂。徐乾学请黄仪重点考订山川编修中的难点疑点,他对黄仪的学术观点与纂修建议十分重视,并大多予以采纳。

    其间,讨论到济水的情况时,阎若璩问黄仪:“《后汉书》记载济水从河南温县(今属焦作市)流出,王莽时大旱,遂干枯绝迹,所以河南就没有济水了,为何郦道元却在《水经注》中记载得十分详细呢?”黄仪答曰:“王莽时济水虽枯,但后来又再次形成,只是水道流向与河床位置有所不同,南北朝时郦道元依据济水复现后流经的山川冈梁以及水势畅通的情况,于是作了详尽记载。河流水系因一时之灾变而枯竭,并不是说济水永久不从河南过也!”


    黄仪还订正过《晋书·地理志》。黄仪去世之后,其图疏稿本被山东桓台的新城王氏即一代文宗王士祯家族的书库收藏。乾隆年间,地理学家赵一清曾在王氏书库中看到并研读过黄仪的图疏稿本,故有上文对黄仪力作的中肯评价。继黄仪之后,清代还有一些学者也为《水经注》疏解绘图,并取得不小的成绩。

图|后人所绘水经图

    令人惋惜的是,由于后来历经兵燹,尤其是清咸丰年间的战乱,黄仪等学者付出大量心血的《水经注》图疏稿本,均没有能够保存并流传下来。直到同治光绪年间,学者杨守敬、熊会贞在搜集整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绘编出篇幅宏大的《水经注图》,又经多年潜心研究,撰写出《水经注疏》,才把《水经注》的研究推向巅峰。


    黄仪兼工诗词。著有《纫兰集》。其中有一首《归途即事》流传较广:“布帆间挂夕阳斜,历历烟村树半遮。四野黄云铺稻穗,一溪白雪涨芦花。烽消远堠无嘶马,社散丛祠有噪鸦。满眼江乡好风景,错将书剑寄天涯。”此诗写于秋收季节,黄仪于夕阳西斜时坐船回乡,所见烟村噪鸦,绿树掩映,稻黄芦白,百姓远离烽烟,过着安宁生活,于是即景成诗,抒发了游子归乡的愉悦之情。

    鉴于黄仪的学术水平和业绩,《清史稿》和《重修常昭合志》均为之列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部分图片视频来自互联网

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稿

    投稿以弘扬张家港市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宣传张家港党史地情、展示地域风土人情,讲述张家港故事为主。同时,也欢迎以年节假期、重要时间节点、节气为题的投稿。

01

    因篇幅原因,每篇文章字数限制在1500—3000字。自行配图,每篇文章不少于3张,引用网络图片请注明来源,避免版权问题。

02

    优先录用原创和首发稿件(没有在公开平台发表过)

03

    投稿文章需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通讯地址等以便联系。

来稿一经采用,稿酬从优。

联系电话:58682654

QQ邮箱:767527314@qq.com



扫码关注

张家港史志

▍版权声明:

○ 版权归创作人所有,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 我们尊重著作权所有人的合法权益,如涉及版权争议,请著作权人告知我方删除,谢谢。


暨阳风云
有关张家港本土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的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