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元元年”铭孟府君墓志砖

旅行   2024-10-23 22:38   浙江  


1976年马鞍山市湖东路二小东晋孟府君墓出土

“泰元元年”铭孟府君墓志砖

东晋“孟府君墓志”共5块,均是将印有粗绳纹的灰砖砖面磨平后镌刻而成,每块铭砖长35厘米,宽17厘米,厚5厘米,志文均作“泰元元年十二月十二日晋故平昌郡安丘县始兴相散骑常侍孟府君墓”,出土时置于墓室四角和棺床前。志文字体均属楷书,其中两方字体结构端正,笔法灵活,应属较成熟的楷书;另外三方结字隶意稍浓,但起笔均作楷势,波磔笔法较少,有的几乎完全消失,应属形成期的楷书。五方墓志虽同属楷书,但笔画或粗或细,字形或大或小,风格或娟秀端雅,或散逸洒脱,或拙重雄放,显见出自多人之手,显露出当时民间书法的多姿多彩,印证了东晋中期楷书虽未完全成熟,但已在民间流行的史实。

延伸阅读:
墓志是存放于墓中载有死者姓名、籍贯和生平的石刻或砖刻,是墓葬中出土的重要遗物之一。其内容不仅可作墓葬断代的确证,甚至可以补充家族史、地方志、正史记载的不足,订正史书中的一些谬误,因此墓志具有很高的历史考古价值。
墓志最早出现于西汉,但出土极少,南北方发展不平衡,尚未形成制度。魏晋时受薄葬和禁碑诏令影响,记录墓主生平事迹的载体被迫从地上转入地下,以期永世流传、铭志不忘,到了南北朝时期,这一做法约定成俗,成为一种习俗普及开来,墓志形制也逐步确定和成熟,并正式出现“墓志”这一称谓。六朝以后,墓志大行于世,延续了一千多年,成为封建时代墓葬中的主要铭刻。

转载自马鞍山市博物馆

兰亭书会
书法艺术,传统文化,交流传播。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