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尝铭 | 我与香港松荫轩藏谱
旅行
2024-10-30 07:03
浙江
《篆刻语录》一书的主要选录内容,来自历代之印学专著、论文,或历代印谱之序跋文,或名人篆刻之边款文等,再通过区段割分、归属分类编辑而成。全书共7632则语录,总计134万余字,附载有1943张论文图版,皆取材自笔者耕耘建置近20年的“真微书屋印学数据库”(以下简称“真微印库”)。真微印库的内容除了来自笔者书斋中所藏的印学书籍印刷品外,很多第一手数据都仰赖香港松荫轩所提供的原钤印谱数据,才使得内容如此宏博。真微印库的计算机化工程是笔者1994年开始立志建设的。初期着重于名家篆刻的收录,其次才深入于印谱的收录,当印谱谱录越多越繁时,笔者有了苦恼:许多印史上的知名善本印谱,若无缘目睹,如何能记录出翔实的数据?这时才想起香港同道好友林章松兄有一些印谱收藏。章松兄松荫轩早期的印谱收藏,只是他古董收藏的一小部分,后来渐有添增。虽然较之许多图书馆或博物馆的原钤印谱收藏,并不算多,然章松兄的藏谱却让人有一种亲切感,因为它们可以随意翻阅,更可以拍照或扫描,对于印学数据的收集有极正面的功劳。2000年左右,笔者开始在章松兄松荫轩中作印谱的翔实阅读记录,也为真微印库落实了印谱的资料量。最早在松荫轩看到的名谱要属古玺类的《双虞壶斋印存》八册本及篆刻类的《黄牧甫印存手稿》十三册本,后者尤为珍贵。该谱泰半系黄牧甫在广州治印随刻随钤所积,少部分为其晚年在武昌所刻。后传予其弟子李茗柯,李茗柯极珍宝之,晚年虽穷困,他物变卖殆尽,唯独留存此谱。李氏殁后,谱归高贞白收藏,高氏拟付梓广传,并请邓尔雅撰序,序成于1947年,然因故仍未刊行。1977年曾绍杰先生编辑出版《增选黄牧父印存》上、下集时,曾多次走访香港查询此谱,然高氏未肯示人。后高氏于生前将该谱传于章松兄,吾等始有缘目睹此珍贵资料。松荫轩位于办公大楼中,按规定不可夜宿。然章松兄总在松荫轩中安置一小房间让我夜宿,但吩咐不能出入,笔者也乐得多争取些时间来消化藏谱。笔者尝书“印牢”二字予章松兄,以示松荫轩于我实为印牢也。那些年,笔者平均每年要拜访松荫轩四趟左右。章松兄看着一个“傻蛋”(此乃章松兄常予笔者之口头昵称),不计谋利,也无求撰文升迁,傻乎乎做着千古印学之事,遂也发傻地狂收印谱。其实这正也符合他收藏的特性。章松兄向喜数大为美,如松荫轩藏有两万多个汉半两铜钱、几百个天珠、上千个古铜玺印,等等。2004年后,松荫轩印谱数量渐多,通过网络的便利,也积极地在全国各地如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杭州、成都、西安等,托人代为寻谱,甚至在日本也曾委托笔者的好友三井先生代为收购印谱,其数量颇多,金额即达千万日元以上。笔者也曾为章松兄寻得一些印谱,甚至以松荫轩所缺的印谱相赠。2007年后,章松兄也不时通过全国各地的拍卖会取得很多印谱,但也常叹取得的价格日益高昂矣!章松兄在收藏印谱时,取得印谱信息的第一时间,往往会通过真微印网与真微印库作印谱的查询核对,而真微印库的数据在笔者从松荫轩回到台湾后也会进行一次更新。其实截至目前,真微印库尚未能完全记录松荫轩的藏谱数量,其因有二:一是章松兄收藏印谱的速度惊人,而笔者这几年停留于松荫轩的时间相对减少;二是松荫轩的藏谱空间因数量的急增而显得拥挤,许多印谱甚至装箱叠置,无法宽裕地摆置以清点核对。当然,章松兄也已思谋扩充其藏谱空间了。根据章松兄的估算,松荫轩藏谱应有1400部以上,然核对真微印库的记录却只有800余部,差距相当明显。这些差距大都是见过印谱而未及详细记录,也有些是新购藏而未曾目睹的,今后还有相当艰辛的任务待执行。真微印库对每一部印谱必做的记录有外观尺寸、印谱版框式样及尺寸、册数、编著或刻者、成书年代、印谱内容叙述、序跋文等,其中板框式样必扫描存盘,序跋文也必进行图文件扫描及文本文件的编译。篆刻印谱通常也会对谱中印蜕逐一进行详细的分类及图文件扫描,以期达到日后能印刷出刊的质量。
真微印库记录中的800余部松荫轩藏印谱中,古玺类约有200部左右,篆刻类则有600余部。明末清初的印谱不多,不少为清中晚期印谱,清末民初的印谱则较为齐全。1575年 王常《印薮》六卷六册本(系朱印,卷首有古玉玦印记,玉玦印下注明“经文纸水花珠双印,每部价银一两五钱,恐有赝本,用古玉玦印记”)
1760年 汪启淑《讱庵集古印存》十六卷十六册本及八册残本(原三十二册本)1888年 吴大澂《十六金符斋印存》十八册本及十二册本1892年 郭裕之《续齐鲁古印攈》六册残本(原十六册)1901年 崔鸿图《乾修斋古印集存》二册本及四册本1927年 马衡《毓庆宫藏汉铜印谱》一册残本(原二册)1930年 刘体智《善斋玺印录》十一册残本(原十六册)
系鲍钊选摹刻《印薮》诸印而成。版框蓝线,横宽7.1厘米,竖高10.2厘米。书口署“印薮搜奇”,下署卷数。每页二格,每格钤拓一印,下注释文及母印之材质。卷首署“淑昭鲍钊摹、献荩鲍启心选”。书首有鲍钊小引、鲍启心序及何泽民跋。惜钤拓未佳,摹印亦非善。系自辑摹刻古玺印而成。版框墨刷,横宽12.5厘米,竖高20.3厘米。册一书口署“玉印”“官印”楷书字样,下署页数之楷书字样。有朱之蕃、屠隆、张纳陛序各一则,凡例一则。页分六格,每页表里录印至多十二印,下注释文。录玉印129方,官印100方。册二书口署“名印”楷书字样,下署页数之楷书字样。页分四格,每页表里录印至多八印,下注释文。录印99方。末有董其昌、顾起元、沈鹤、朱之蕃、陈继儒、张凤翼、王稚登、虞淳熙跋八则。全谱总录印328方。每册首页右上角刻书名“古今印则”,下方署“梁溪程远彦摹选、槜李项梦原希宪校正”。末刻“鄣山苏宣啸民甫、广陵梁袠(帙)千秋甫、槜李项德弘玄度甫、锡人俞亶儒幼昌父同校删于宛委堂”。系何涛以自刻印集辑而成。版框黑线,横宽12.3厘米,竖高20.7厘米,无书口字样。谱端题“南州何涛巨源篆镌、虎林盛可继世芳父校注”。有自序一则,署名“火莲居士巨源甫何涛识、蘧修甫吴淑瑷书”。后有印略跋一则,总录印拓计122印。1749年 汪启淑《春晖堂印始》八卷四册本清中期以后篆刻印谱有(部分):1751年 鞠履厚辑、王玉如刻印《研山印草》一册本1822年 郭宗泰辑、陈鸿寿刻印《种榆仙馆印谱》八册本1841年 孙阜昌辑、孟介臣刻印《孙氏养正楼福禄寿印谱》六册本1847年 程芝华辑、项怀述刻印《伊蔚斋印谱》二册本
松荫轩收藏印谱的起步并不是很早,也无特殊机缘,所以并没有较古早的名谱,如“三堂印谱”(《学山堂印谱》《赖古堂印谱》《飞鸿堂印谱》)的原钤本。但经章松兄与同人勤奋不懈之努力,至今藏谱已甚为可观,清代中晚期及民国时期的印谱收藏尤为齐全。清人顾湘一生贡献印学,其所刊行的印谱大都可在松荫轩得阅,如1831年《小石山房印谱》道光初辑六册本、1869年《小石山房印谱》同治重辑六册本及四册本,甚至后来的影印重刊本。不止如此,顾湘曾得学山堂遗印不少,所钤拓制成的印谱有《小石山房印苑》《学山堂印存》,其原钤本及扫叶山房影印重刊本,松荫轩都有收藏。在清嘉庆、道光年间印谱刊行开始有款印合谱的概念时,顾湘于1850年将学山堂遗印钤朱墨拓制成《名印传真》六册本,每页钤拓一印,或墨拓一面边款。1985年,顾湘后裔顾允元重辑小石山房旧藏残印成《小石山房印存》三卷三册本及《明清名人篆刻选——小石山房藏印》一册本。这些印谱在松荫轩中都能见到。再如西泠印社吴隐在清末民初所刊行的诸多印谱,松荫轩收藏有《二金蝶堂印谱》《求是斋印存》《遁庵集古印存》《杨啸村印集》《铁庐印谱》《遁庵秦汉印选》《缶庐印存初集》《缶庐印存二集》《缶庐印存三集》《缶庐印存四集》《浙西四家印谱》《补罗迦室印谱》《种榆仙馆印谱》《鸳湖四山印集》《龙泓山人印谱》《蒋山堂印谱》《吉罗居士印谱》《秋景盦印谱》《杨龙石印存》《金櫑山人印存》《遁庵秦汉古铜印谱》《完白山人印谱》《秦汉百寿印聚》《董巴胡王会刻印谱》《纂籀簃古尔选》《赵撝叔印谱》《遁庵印学丛书》,计27种。又如西泠八家的印谱,松荫轩所藏虽不算完备,却也能充分供给阅读与研究。笔者从事印学资料的搜集与研究,尤其喜爱松荫轩中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谱。这些未曾发表也未曾重刊的印谱,往往蕴藏着前人丰富的篆印经验,通过这些第一手资料,能够较全面、清楚地观察到明清以来各个时期的篆刻面貌。每个时期都有一般的作手,也能看到傲兀杰出的印人,所以通过横向的多元性印貌及纵向的传承延续,自然就构成一幅多姿多彩的篆刻史貌,这也是真微印库向来在印学数据上多着墨使力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