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我在读何圣君老师的《自律上瘾》。令我想不到的是,这位年纪轻轻就写了11本畅销书的作家,竟曾经是一名网瘾少年,是觉醒之后的疯狂自律,改变了他的人生。
不由得感慨:自律和不自律,过的真是不一样的人生呀!
“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焦虑迷惘”的我时常自责:为什么我的意志力会这么薄弱呢?怎么我就不能象优秀的人那样自律呢?
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高手自律都是有策略的。
真的学到了不少东西,现在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收获。
拔除“锚定”
通常,人们在对某件事做定量估测时,会选择一些特定的数值作起始值,而这个起始值会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起始值高,估测值也会更高,反之亦然。这就是“锚定”。
锚定效应是一种认知偏差,它影响着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自律”这件事也不例外。
我们在拖延、不自律时,常常会产生自责,对自己的评价变低。孰不知,这个低评价在潜意识里已成为了“锚”,我们之后做事,给自己的预估就会偏低,从而导致信心不足,成事力量不够。
了解“锚定”后,我们该如何跳出它的陷阱呢?
首先,当拖延、不自律发生后,不要轻易给自己下结论,避免产生“锚”。
然后就事论事,分析导致拖延的原因:任务太多?方法不喜欢?时间没安排好?
最后寻找对策,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直到成功。
当拔掉这个低能量的“锚定”后,用成长的思维去处理问题,用发展的眼光去看自己,我们终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与“最爱”邂逅
《人民日报》说:真正的自律,从来不是自我折磨式成长。
这句话令我醍醐灌顶,改变了对“自律”的认知。
生性有些懒散的我,一直认为“自律”就是一种“自我折磨”,若没有强大的意志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你看,村上春树每天4点半起床,跑完10公里再写作,已坚持了35年!简直是铁人+超人!
早晨4点半,你睡得正香时,被闹钟叫起来,是不是太折磨人了?
可村上春树不仅不觉得苦,据说还跑步上瘾,不跑不行!实践证明,晨起跑步会促进多巴胺和内啡肽的分泌,为一整天都带来快乐!
所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能轻松地做到自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旁人觉得苦,而自己却乐在其中。
那你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你真的了解自己吗?
村上春树开启写小说的想法,是在一次看棒球赛时的灵光乍现。那天,当棒球手挥棒击中球,发出响彻全场的清脆声响时,他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
“对啊,没准我也能写小说。”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能象村上春树那样,幸运地打开内心深处清晰而准确的指引。
如果你现在无法确定自己喜欢的事情,可以参考以下的做法:
方法一:三色环法
柯林斯在《从优秀到卓越》中,为我们总结了三色环理论,有助于帮我们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
第一个环:写出那些能让你有热情和激情的事件。
第二个环:写出你擅长做的事情。
第三个环:写出能为你带来收益,成为收入来源的事。
同时满足有热情、擅长、有收入的事情,就是值得你投入时间和精力的事情。
方法二:自由书写法
先找一个无人打扰的3小时。
思考如果我有足够的时间和金钱,这辈子我想做哪些事。
将自己喜欢的或擅长的事情一个个写下来,至少写30件。
写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让你异常感动的事情。
这件事,可能就是你要找的事。
若写满了30件,仍没有出现热泪盈眶的事情,可以开始做减法,直到最后无法割舍的五个,从中找出答案。
做自己喜欢的事,自律也将变得容易很多。
“鲁莽”开局
做事莽撞,没想清楚就去做,似乎不够沉稳。然而有时莽撞点,反而更可能成事。
因为想得太多,反复推演,反而容易牵出越来越多的问题,造成严重的内耗,以至于事还没开始,就偃旗息鼓了。
鲁莽定律,就是指当你感到左右为难,不知道该不该行动的时候,选择立即行动。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实际情况如何,只有实践了才知道。
去实践中发现问题,再调整方案,效率会更高。
很多重度拖延症就是因为追求完美,迟迟无法开始。
就拿我朋友做公众号这事来说吧。
半年前我就听她说想弄个自己的公众号,可是到现在她竟还没开始。并不是她放弃了公众号,而是这半年来,她不断在公众号的各种问题中徘徊。
比如,公众号的名称、写作方向、更新频率、是不是要同时弄两个号......当好不容易注册好了一个公众号,还没开始发布文章,就想改公众号的名字,由于不想留下痕迹,就把公众号注销了,再重新注册......
相比之下,我的公众号却“鲁莽”开局了。
在我确定了公众号的目标是读书写作后,很快开启了公众号的写作,虽然写作水平不好、不会排版、阅读量上两位数都难,没关系,我已做好了边写边学的打算。
也许是因为我没有追求完美,降低了期望,反而写得很轻松,你看现在都迎来了十万的阅读量了。
“没有完美的开始,只有完美的坚持。”
所以,想做,就快点行动吧,“鲁莽”点,也许会迎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以“少”胜“多”
登门槛效应指出,人们在面对较高较难的任务时,容易选择逃避;而面对较小较容易完成的任务时,则容易接受;在完成小任务后,还容易紧接着接受更大的任务。
我们的大脑一直喜欢趋易避难,且贪图舒适享乐,如果不用点办法顺着它的脾气,它十有八九会撂挑子,让你成不了事。
将又大又难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容易完成的小任务,每当完成了一个小任务就会形成正向反馈,相当于给大脑奖励了一颗“糖果”,会促使它开心地接受下一个任务。
当初我在做读书的图文作品时,每次都是从找选题、文字内容、图片、音乐、制作,一股脑儿按流程走,每次都得花上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特别累。导致一想到要做图文就很头疼,差点就放弃了。
后来,我将任务进行分解,利用零碎时间,分别找好各个环节的素材,等全部找齐后,再找个时间完成制作。
分解了任务,不仅让零碎时间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完成起来也轻松了很多。
可见,“少”则易,“多”则难。以“少”去胜“多”,是不可忽略的自律策略。
写在最后
《人民日报》说:“成功的路上,没有人会叫你起床,也没有人会为你买单。你需要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突破!”
如果不花时间去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我们将被迫花更多时间去应付不想要的生活!
所以,去努力、去创造、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吧,你的人生将充满喜悦和美好。
我是爱读书写作的墨墨呀,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请点赞关注吧。我将持续为你分享读过的好书和我的生活感悟。
往期文章:
《人民日报》:成功的路上,没有人会叫你起床,也没有人会为你买单。你需要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突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