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得好:"知道得太多不会累,想太多才会。"
《人民日报》也说:生活需要钝感力。许多时候,本来没什么,就是因为想得多了,事情才变得复杂。
所谓"钝感力",就是不要对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太过敏感,心要大一点,宽一点,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芝麻大的事情扩大化。
话虽如此,可在人际交往中真遇到令人烦心的人和事,这些道理早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相爱的人互相攻击、原本要好的朋友心生嫌隙受伤难过、讨厌社交、习惯性逃避、总想把自己藏起来.....
到底为什么会这样?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哪呢?
这几天读完《拆掉内心的墙》一书,心中豁然开朗。赶紧来与大家来分享我的收获。
01 你听说过人际过敏症吗?
我们见过有人对某些特定的食物或药物过敏,孰不知在人际交往中也会发生“过敏”现象。
人与人在交往时,有些人在经历某些事情后,会潜意识里将某些人识别成了应该排斥的人,从而产生了心理的“免疫”反应,这就是人际过敏症。
患有人际过敏症的人,会本能地筑起心墙,以此来隔绝他人带来的伤害,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
实际上,这种保护机制是选择了逃避、封闭自己,产生内耗,伤人又伤己。
好在,人是可以学习的,错误是可以修正的,而这也恰恰是本书的目的。
02 看看你有没有患人际过敏症呢?
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识别自己对人际过敏症引起的情绪、行为,是改变的开始。
以下是人际过敏症的典型反应,来看看自己中了几条:
1.对人际关系过度敏感,容易受伤;
2.遇到不开心的事儿总爱闷在心里;
3.只要一点小事惹到你,就会觉得再也无法与对方相处;
4.在团体中会觉得累,独处时更放松;
5.总感觉不舒服,混混沌沌,容易陷入一些易上瘾的行为中;
6.吹毛求疵,比起优点,更容易看到他人的缺点;
7.固执于自己的看法;
8.会攻击最值得信任的人;
9.不想让别人看到软弱的一面。
默默地对照了一下,我竟中了六条。害怕人际交往,相处时受伤内耗,我是妥妥地患了人际关系过敏症。
03 你知道人际过敏症的根源在哪吗?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互相讨厌和排斥呢?
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根源竟是从小养成的依恋模式。
在幼年时期,如果孩子的需求得到及时且很热情的反馈,孩子就会感到安心和满足,从而形成安全型依恋。
然而,如果一个人在幼年时期没有和养育者形成安全依恋,那么长大后,他就会对他人抱有戒备心,很难与他人保持长期的信任关系。
难怪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一岁半是形成依恋模式的最后期限。不良的依恋模式有以下几种:
1.回避型依恋:如果母亲对孩子的需求很冷漠,孩子经常无法得到所需要的回应,就会形成回避型依恋。孩子在长大后,跟爱人在一起通常不会主动表达,也比较冷漠,本质上还是害怕受伤。
2.焦虑型依恋:如果母亲高兴时就热烈回应,不高兴时就不予理睬,孩子就会无所适从,从而形成焦虑型依恋。孩子长大后,在亲密关系中就容易缺少安全感。
3.无序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混合,就会形成无序型依恋。
作家夏目漱石一生都被孤独的阴影笼罩,对妻子和孩子漠不关心,与别人交往时也面无表情。可见,夏目漱石患有人际关系过敏症。
而造成的原因,可从他童年的经历中窥之一二。
夏目漱石一出生就被寄养在别人家,一岁半又被别的家庭收养,后来养父母关系破裂后,才被接回亲生父母身边。回家后的他,无法融入家庭,也无法接近亲生父母。
另外,如果一个人小时候受到的保护太多,受到的压力太小,也容易患上人际过敏症,产生心理洁癖,无法接受不合自己心意的一切事物。
04 患有人际交往过敏症,该怎么办?
若患有人际交往过敏症,却放任不管,长此以往容易影响自身的健康。
患有人际交往过敏症,面对很多事常常会过度反应。如果我们打开觉知,很多人际交往的问题可以克服。
首先,我们要学会区分哪些是事实,哪些是你的情绪。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说: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改变对过去的看法。
分清事实,然后换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就可以改写情绪。
其次,不要过度解读,要停止肆意关联。
不好的事情明明只发生了一两次,却将其当成经常发生的事,认为自己总是会遇到坏事连连。
别人可能只是累了,才没对你笑,你却将其解读成对你有意见,想东想西。
你总以为别人都在关注你,其实他们只是无意间扫了你一眼,根本没注意到你。
以上这些行为,站在旁边者的角度来看,是不是很蠢很累?
人心很贵,学会放下,才能获得轻松和自由。
人人都有自愈功能。遇到不开心的人和事,有两个好方法可以应对:
方法一:睡觉和做梦
反复咀嚼令自己难过的事,不断去责备自己,反而会让自己更加敏感。不如去睡个觉,睡前原谅一切,醒来后便是重生。
方法二:写下来
将内在的情绪用语言表达出来,达到分解消化情绪的目的。
当你有不良情绪时,去写,写一遍不行,写两遍,一直写,写着写着,你可能会发现,没什么大不了的。
写在最后
“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说: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想要获得自由,就要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不在乎他人的眼光,不在意他人的评价,别人的评价只是参考,如果不喜欢可以不参考。
不活在别人的期待中,每个人的人生是自己的,我们应该自己做主。
无论自己好与不好的一面,我们都要学会理解和接纳。专注于做自己,一点点向喜欢的自己靠近,去过我们喜欢的自由而美好的人生。
我是爱读书写作的墨墨呀,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请点赞关注吧。
往期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