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式的审美与西式的影调碰撞在一起,也能迸发出不一样的火花。交流的意义,就是创新,经过碰撞之后产生新的未来。
由HiShorts! 厦门短片周和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联合举办的“超时空对话”——上美影“遗珠”× HiShorts! 动画艺术展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8月4日,与知乎人文、知乎电影一起举办的“人文季”观影活动“从传统美术到现代表达”邀请到了HiShorts! 动画单元入围导演、山水画艺术家孙晶,知乎影视盐究员、资深媒体人、自由撰稿人君泽,共同讨论传统审美与文化交融的话题。
“寻根倾向”
活动先放映了《螳螂捕蝉》(1988)、《济公斗蟋蟀》(1959)以及孙晶导演的两部短片《捕食》《种梨》。上世纪中叶、上世纪末期和新时代的审美,当传统的动画与创新结合,所传递出的却是最为当下的表达。这也许就是传统存在的意义,不断地当代化、不断地迸发生机。
孙晶说,“中国美学其实是和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息息相关的。我们当代人在遇到压力或者困难的时候,可能会选择从古代的书中去找答案,比如说去读一些经典,你会自然而然地理解其中的一部分内容。”
HiShorts! 动画单元入围导演、山水画艺术家 孙晶
中国的经典审美,成就了今天我们的辉煌文化。而中国的哲学,也在不自觉中,潜移默化地形塑着我们的人生。
关于这一点,君泽也有他自己的观察。“我们最近十年左右的时间,存在着某种寻根倾向,就是从中国文化里面、整个社会历史中去寻找。我们和西方不一样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我不评价这个事情的对与错,但是在如今这样的情况之下,我们回到我们先前的文化结构里面去寻找根源,这也是一个非常水到渠成的事情。”
历史与当下,文化与现实,总存在着某些先决性的关联。从历史可以看到我们未来的走向,从哲学可以寻根当下的状况。
不拘泥于传统
继承的发展,要观察传统,同时不拘泥于传统。
君泽分享了他发现的趋势,“最近几年来,大家对待中国的元素和以往有了很大变化,开始不拘泥于戏曲的形式,会从中国美学里面去提炼有价值的东西放在作品里面。因为实验短片相对可能会更大胆一些,所以更显著,它放弃了那种典型的戏曲式的人物,放弃了强烈的戏剧冲突,转而用一些中国式的特色,表达一种氛围。这种变化是最近六七年发生的,未来很可能还会有更多的人采用这样的方式。”
知乎影视盐究员、资深媒体人、自由撰稿人 君泽
这种转变是难能可贵的,这正是我们所表达的传统的当下性。
君泽进一步又说,“动画兼具了叙事性和画面性两重属性,这是非常巧合的一种表达,它非常适合去承载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表达,因为它可以做得更具有想象力和先锋性。”
孙晶补充,“往传统里面去挖掘一些东西的时候,其实我能看到很多古人的开放性的思维创新,就是他们那种包容的东西,我觉得这个也非常重要。”
中外交融
中国的文化有很多的流派,其中一些思想都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它自成一体,同时又很包容,这也给我们今天的探索留下了更多的可能性。
孙晶分享了很多中外导演合作的经验。2012年中俄导演合作制作了短片《长城下的小池塘》,导演决定使用中国的文化元素来做这个项目。“东方文化是可以有很多方向的发展的。国际合作让我感到最惊奇的地方是,看到这些中国元素在其他文化的导演手上,迸发出了其他的声音。”
这就体现了中外文化交融的魅力,“我们和外界导演合作是互相学习,让双方都能够感受到,我们传统的水墨技术其实是很有魅力的。”
这次活动的意义深远,它回顾当下和历史,告诉我们当下发展现状和历史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也提醒了我们不断交流、不断创新的深刻意义,令每个人都收获颇丰。
“超时空对话”还有更多精彩的内容,欢迎大家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