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中原(十九)——中国第一古刹

文摘   旅游   2024-01-04 19:45   湖南  

到洛阳,白马寺似乎是必去的地方。



白马寺建于东汉永平
11(公元68),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它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创办的第一座寺院,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祖庭”即祖师之庭院,“释源”即佛教的发源地。

白马寺因“白马负经”的典故而得名。说的是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洛阳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把这个梦告诉了大臣们,博士傅毅博学多才,说西方有神,其名为佛,就像梦中的那样。汉明帝于是就派使者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使者们于公元65年,告别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即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便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

公元67年,二位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

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功,取名“白马寺”。“寺”字,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再后来,“寺”字变成了中国僧院的一种泛称。


说起白马寺,不少人会联想到唐僧取经的故事。同是西天取经,年代却不同。白马寺创建于东汉,而唐僧取经发生在唐朝,白马寺要比唐僧取经早560年。


白马寺原建筑规模极为雄伟,历代又曾多次重修,但因屡经战乱,数度兴衰,古建筑所剩无几。现存的白马寺布局为明嘉靖时重修,坐北朝南,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


白马寺的山门是一门三洞的石砌拱券门。象征佛教的“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



山门外,一对石马,分立左右。这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作低头负重状,形象温和驯良。原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女婿魏咸信墓前之物,是两件优秀的宋代石雕作品。






山门内,东楼悬钟,西楼架鼓。“马寺钟声”为洛阳八大景之一。


钟楼以东鼓楼以西,分别是印度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的墓。他们共同译出了中国最早的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先后圆寂于白马寺,就葬于寺内。









整个寺庙布局规整,风格古朴。寺内现存五重大殿,坐落在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



寺内的大雄殿在修缮,没有看到白马寺的镇寺之宝——中国仅存的元代“夹贮干漆造像”。其它大殿也不能入内,只能站在门口远远地观看。而正值牡丹花会时期,洛阳的游客是人山人海,白马寺的游客也如过江之鲫,每个大殿的门口都挤满了旅游团的游客,我也就没去凑热闹,转去了偏殿。

六祖殿听僧人诵经。



到卧玉佛殿看卧佛。佛陀80岁时来到娑罗双树之下,头北面西,曲右肘右侧身而卧,从容安详的进入清净无余涅槃境界,彻底解脱得大自在。这个睡姿非常安详,又称为吉祥卧。



接引殿前有个巨型寿桃,据说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塔顶,后来战乱,塔身被毁,只剩下这个塔尖。当地人认为摸一摸会增福添寿,游人都争先恐后去摸一摸,塔尖已被摸得锃光瓦亮,我也入乡随俗去摸了摸。



静静地坐在墙角,看寺内游人来来往往,听各种声音此起彼伏,就想着有机会要在人少的时候再来一次白马寺,好好感受一下这座中国第一古刹的风韵。



登上白马寺最高的地方清凉台,因这里地势高,上面有木结构建筑的高阁,所以在炎炎夏日,仍然清凉一派。清凉台原是汉明帝刘庄小时候避暑、读书的地方,后来二位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在此居住,并译经传教,《四十二章经》就在此译出,这里是中国第一座译经道场。



寺内最后一重大殿毗卢殿就高耸在清凉台上。



院内,千年古柏参天,凌霄藤缠绕其上。每年六七月份,凌霄花开,倒吊如钟,非常美丽。凌霄缠柏是白马寺一道靓丽的风景。



清凉台西侧的释源陈展馆,里面展出了有关白马寺历史的一些图片文字资料和未来的立体规划图。在这里,对白马寺的历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



白马寺不仅是中华佛教的祖庭,也承载着促进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作用。它把佛教传到了朝鲜、日本和东南亚,使佛教在亚洲得到普及,成为佛教徒心中向往的圣地,同时,也接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拜者膜拜。



寺内有日本佛教界友好人士捐赠的一尊日本空海大师塑像。空海大师804年入唐学法,曾到洛阳白马寺参访学习,又在西安青龙寺拜中国密宗大德慧果大师为师,归国后在京都东寺弘传密宗,世称东密,在国际佛教传播中大有贡献。

泰国佛殿

泰国佛殿

缅甸佛殿

缅甸佛殿

印度佛殿

印度佛殿

印度、缅甸、泰国政府相继在白马寺捐建佛殿,使白马寺成为全世界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寺院。迄今为止,白马寺是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古色古香的中式建筑与美轮美奂的异域佛殿交相辉映,中外佛教文化在这里得以融合。



出白马寺山门往东约200米,就是齐云塔院。塔院桥前有唐代著名宰相、杰出政治家狄仁杰的墓冢。古柏森森,细草凝碧,缅怀着狄梁公的丰功伟绩。



齐云塔院是河南唯一的一所比丘尼道场。比丘尼俗称尼姑,是指依佛法受过具足戒的女性出家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比丘尼就是在洛阳出家的。



过了塔院桥,大雄宝殿前立有一块佛心石,两面各书“佛”“心”二字,寓意心即是佛。



大雄宝殿是比丘尼众举行日常佛事活动的道场。


院中有座齐云塔,又名释迦舍利塔,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二年(69年),即创建白马寺的第二年,是中国最古老的一座佛塔。初建为木塔,后被焚毁。现存之齐云塔,为金大定十五年(1175年)所重修,故又称“金方塔”,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是洛阳一带地面现存最早的古建筑之一。

齐云塔是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砖塔,风格与西安荐福寺小雁塔相仿。塔高十三层,每层均用多层小砖叠涩砌出塔檐,饰砌以菱角牙子。自第六层起,逐层内收,塔顶覆以宝瓶式塔刹,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外型呈抛物线状,线条柔和流畅,造型别致,玲珑挺拔,古雅秀丽。

齐云塔另有一奇,站在塔南面大约二十米处用力击掌,便可听到从塔身处发出“哇哇”的叫声,和青蛙的叫声十分相似,当地人都传说在齐云塔上住有一只金蛤蟆。其实是由于齐云塔独特的结构造型而形成的一种回声现象,它比北京天坛的明代回音壁要早三百五十多年。


白马寺有着十项第一:中国第一座古刹——白马寺;中国第一座古塔——齐云塔;第一次“西天取经”始于洛阳;最早来华的印度僧人禅居于白马寺;最早传入的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最早的译经道场是白马寺内的清凉台;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的;第一本汉文佛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第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这十项第一,称之为“祖庭十古”。正是这“祖庭十古”,使洛阳白马寺能够稳居中国伽蓝之首座,而永远彪炳于中国佛教史册之卷首。

往期回顾(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即可查看

锦绣中原(十八)——山水盆景云台山

锦绣中原(十七)——中国最早的国家监狱

锦绣中原(十六)——岳飞庙里吟诵《满江红》

锦绣中原(十五)——汉字五千年

锦绣中原(十四)——殷墟,传奇穿越三千年

锦绣中原(十三)——画里太行

锦绣中原(十二)——美哉,太行山

锦绣中原(十一)——人工天河红旗渠

锦绣中原(十)——探访中原第一官宅

锦绣中原(九)——中华龙乡,杂技故里

锦绣中原(八)——登禹贡名山,游历史名城

锦绣中原(七)——追寻中华第一古军校,走进封神榜故事发生地

锦绣中原(六)——朝歌鹤壁

锦绣中原(五)——一城阅尽五千年

锦绣中原(四)——神秘芒砀山

锦绣中原(三)——一日梦回千年

锦绣中原(二)——风雨中游八朝古都

锦绣中原(一)——千年皇家古寺

86天,28300公里,难忘的追梦之旅

想看更多文章,请关注我的公众号

如诗天地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