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百姓健康频道(CHTV)、医学论坛网、中外传播智库共同发起,成立的健康传播指数研究院,近期发布了医生科普传播力指数体系的构成,这为医生的科普作品创作提供了一些指导思路。
医生科普传播力指数体系的构成
影响力指数模型结构包括顶层理论架构、一级指标、二级及以下指标项、指标数据集。总体遵循方法论指引原则,在细分领域应用针对性评估指标。顶层理论架构、一级指标体系相对固定,二级及以下数据评估指标根据应用场景不同而各有侧重。以确保“方法论通用、指标项合理、数据可支撑”的完整结构。
图1 医生科普传播力指数体系
1.顶层架构
该评估体系的顶层架构包含三个核心要素:科普传播者、受众群体、影响层面。这三要素共同界定了评估目标:即评估医生作为科普传播主体,针对目标人群(如普通人群、特定疾病患者群体等),在知识普及、健康观念转变或健康行为促进等方面产生的实际影响力。
2. 一级指标体系
(1) 触达力: 评估医生科普内容覆盖目标受众的广度与效度,包括传播速度及规模范围(如互联网平台、社交媒体、新闻媒体等)上的受众触达规模、传播速度及规模范围。
(2) 内容力:衡量医生科普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可读性及创新性。其科普内容以科学准确为必要前提,进一步考察其能否以受众易于接受的方式演绎,包括内容是否新颖有趣、通俗易懂,能否激发受众的兴趣与关注等。
(3) 认同力:反映受众对医生科普内容的接受度、信任度及由此产生的行为改变意愿。这包括受众对科普信息的正面反馈、参与讨论的积极性,以及对科普内容的遵循程度等。
3. 算法评估维度
为科学、全面地评估医生科普的传播影响力,本模型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指数算法,评估维度及数据类型包括:
(1)定量维度:包括内容创作数据、互动交流数据、用户行为数据等,以各平台的官方显示数据为准,获取目标监测时段内的数据并进行统计。
(2)定性维度:
①互动反馈:汇集与目标评估对象相关的互联网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其账号内容下的评论内容、第三方独立发布的多媒体内容等),进行多媒体信息结构化处理。即:针对此类图文、音视频等以非结构化形态呈现的内容类信息,通过语义分析、情感识别技术处理后,形成正面、负面情绪归类,以可计量的结构化数据形态参与模型计算。
②专家评价:由权威专家组成的评议团队,对科普内容的深度、受众的接受度及情感倾向进行综合评价。
③荣誉奖项:科普传播领域的各类荣誉奖项是传播者获得认可的综合体现,结合时间范围进行影响力加权,由高到低分别是国家级奖项、省市级奖项、行业内部奖项、媒体类奖项。
4. 数据监测范围
为全面科学地评估医生在科普传播领域的综合影响力,本评估模型的数据监测范围选取了多个国内主流的互联网社交媒体平台,包括微信(含公众号与视频号)、抖音、微博、小红书、快手、哔哩哔哩等。数据监测范围的考量标准包括:
(1)公众影响力:微信、抖音、微博等平台是社交媒体、融媒体、短视频的领军者,力定共同构成了中国互联网的庞大生态系统。这些平台拥有数十亿用户,活跃度高,是科普内容广泛传播的重要媒介渠道。医生通过这些平台发布的科普内容更容易获得公众的关注和信任。
(2)内容形式多样性:不同平台支持多样化的内容形式,满足了医生科普传播的多元化需求。从微信的深度长文到微博的精炼短评,再到抖音的生动短视频和头条的个性化资讯推荐,医生可以根据平台特性和受众喜好,灵活选择最适合的内容形式进行科普传播。
(3)算法推荐个性化:这些平台均重视先进的算法技术,能够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习惯,实现科普内容的精准推送。这种个性化推荐机制极大地提高了科普内容的触达率和传播效率,使医生的科普工作更加精准有效。
(4)互动与反馈机制:平台提供了丰富的互动功能,如评论、点赞、分享等,为医生与受众之间建立了直接的沟通渠道。医生可以通过这些互动功能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反馈,及时调整科普内容和形式,提升科普效果。
欢迎各位医学工作者向“肝博士”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和纸刊平台投稿,投稿可直接在微信公众号后台发消息联系,也可拨打编辑部电话023-63702581咨询。
文章来源: CHTV健康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