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转阴”?这些因素会影响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疗效

文摘   2024-12-12 16:48   重庆  


目前,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s)已成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一种经济实惠且方便有效的治疗方案。由于存在于肝细胞核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不易从人体内彻底清除,因此感染HBV的患者需长期服用抗病毒药物以控制病情。


在漫长的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有些患者虽然谨遵医嘱按时服药,但病毒一直处于低水平复制状态,难以阴转,久而久之势必可能使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受到影响。


临床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众多,本文就药物和检测这两个方面的因素做简单介绍。


影响疗效的药物因素

NAs抗病毒药物的基因屏障、抗病毒效力、剂量和化学结构等因素,均能够直接影响HBV DNA的转阴和和最终的抗病毒治疗效果。


基因屏障


所谓基因屏障,是指导致HBV产生原发性耐药所需的基因位点突变个数,基因屏障越高,所需突变位点就越多,发生耐药的风险也就越低,反之亦然。


NAs抑制HBV DNA复制的能力是防止耐药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抗病毒能力较弱的NAs,其耐药基因屏障相对较低,患者产生耐药性的风险也相对较高,如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而抗病毒效力强的药物则耐药基因屏障高,能迅速且彻底地抑制病毒复制,患者产生耐药性的风险也相对降低。


这意味着在临床治疗中,如果初始治疗就采用抗病毒作用强的药物重拳出击,迅速让病毒复制停止,病毒发生基因突变的可能性也会随之降低,患者产生耐药性的风险也相应减小。


如上述的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丙酚替诺福韦和艾米替诺福韦,这四种药物作为迄今抗病毒效力较强的药物,需要病毒的3个基因位点同时发生基因突变才会产生耐药性,因此被认为是强效且低耐药性的品种


而拉米夫定、阿德福伟和替比夫定三种药物基因屏障较低,仅需病毒的一个基因位点发生突变,就可导致药物敏感性下降,进而使HBV DNA重新复制。


另外,不同口服抗病毒药物之间可能发生交叉耐药现象,也会降低耐药屏障。例如,当病毒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后,可能仅需额外一个基因位点的突变,就能对恩替卡韦也产生耐药性。临床中发现,已经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的患者,即使改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长达5年,仍会有51%的患者对恩替卡韦产生耐药性。


抗病毒效果与药物使用剂量


此外,药物的抗病毒效果还与使用剂量有关。比如,阿德福韦酯与替诺福韦的活性相似,但替诺福韦的使用剂量比阿德福韦酯的剂量高出30倍,其抗病毒效力也更强,是目前最强效的HBV DNA抑制剂之一。


因此,为防止病毒基因突变,建议选择那些强效且具有高基因屏障的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和丙酚替诺福韦,以最大限度地抑制HBV,尽快实现HBV DNA转阴,并在后续治疗中保持病毒的持续阴性状态。


对NAs治疗反应不佳的患者,出现“病毒学突破”的风险较高,这也凸显了HBV DNA难以根除的特性。“病毒学突破”指抗病毒治疗过程中,患者的HBV DNA水平比最低检测值上升至少1个对数级(例如,从103增加到104),或转阴后又复阳。


目前,通过服用NAs进行抗病毒治疗从而达到功能性治愈的患者十分稀少。即使感染者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消失,感染者仍有发生肝癌的风险,特别是当患者已经发展为肝硬化或有发展为肝硬化的迹象时,其发生肝癌的概率更大。


检测不够精准,耽误最佳治疗时期

在2000年之前,HBV DNA的检测主要依赖于定性方法,仅能判断病毒是否存在,以阳性或阴性的结果表示。


随着PCR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定量检测方法开始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病毒的检测下限也不断降低,检测下限由最初的2000 IU/mL、1000 IU/mL、500 IU/mL、250 IU/mL、100 IU/mL、50 IU/mL,发展到现在的20 IU/mL甚至是10 IU/mL或更低,即现今的检测技术能检测到低于10 IU/mL区域的病毒载量。


目前,运用最新的多靶点引物双探针全自动Cobas 4800检测系统,使检测下限达到了2.8 IU/mL,意味着现在的检测技术变得越来越灵敏和精准。


然而,目前多数基层医院仍使用国产普通试剂进行检测,其检测下限多在低于1 000 IU/mL至100 IU/mL之间。


在抗病毒治疗期间,若患者的病情反复不定,多次出现原因不明的谷丙转氨酶等肝功能指标反弹或波动,则考虑低病毒血症的可能性,需及时改用检测HBV DNA敏感度更高的技术以确定病毒载量,以利于充分发现与排除低病毒血症,实施精准治疗。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抗病毒治疗的目标是尽可能降低HBV DNA的水平,因此推荐广泛采用高敏感性的检测方法,以最大程度减少漏诊风险,并防止假阴性结果的发生,耽误最佳治疗时机。


综上所述,人体一旦感染了HBV,HBV DNA可能成为长期伴随患者的“不速之客”。面对这种情况,应保持和平的心态:不应过分恐惧,也不能忽视其影响。


无论是否正在接受抗病毒治疗,患者都应遵循医嘱,定期复查,充分了解相关科学知识,做好长期管理的心理准备。



文章来源:《肝博士》2024年第6期

原文题目:《影响口服抗乙肝病毒药物疗效的药物和检测因素》

作者:程书权 桂林市第三人民医院


⬆ 点击上方名片 ⬆ 关注肝博士

获取更多权威肝病诊疗内容


星标“肝博士”,不错过每次实用指南

声明:本文仅作健康科普,不能替代医院的检查和治疗。如有相关疾病,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谨遵医嘱。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肝博士
全国惟一公开发行的肝病类科普杂志。2002年创刊,汇聚全球医学专家,聚焦肝脏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发布科普文章。关注肝博士,与您共同守护肝脏健康,共赴美好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