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菌种传代次数引发的争议?

文摘   2024-11-17 22:00   北京  
菌种传代次数必须在5代以内?一文中,简单介绍了关于菌种传代次数问题,喷子不少呀,不过都是实话,任何问题都值得反复思考,我们再来一次。

1.“传代次数”是什么意思?

我们说的“传代次数”是“传代”的次数,即“转种”的次数不是菌种分裂次数。不同培养环境,不同保藏方式都会影响菌种分裂次数。同一培养基不同来源的成分都有可能不同,说到底,在转种的时候,严格控制菌种分裂次数不太现实,除非是大型真菌。

2.发酵菌种“传代次数”是不是也是5代?

实际生产中,发酵菌种要尽量控制在3代以内,尤其从种子开始。从保藏菌种开始,复苏、转种、扩大培养到生产,不得超过5代。我们针对的也是大多数微生物,而不是所有的微生物。但很多时候,都不是绝对的,没有绝对说超过5代就不能用,没人这么说过。

3.“菌种来源”有没有问题?

保藏机构的菌种有没有问题?会不会私自传代?这些问题不应该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本就无法估计。大小保藏机构那么多,选购菌种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具体需求和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保藏机构的菌种并不等于生产菌种,所以别指望买到的菌种就是高活性菌种。

4.购买的菌种,用没了,怎么办?再购买?

购买的菌种,保藏后,总有用完的一天,还要继续购买吗?实际应用中,就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还是上面所述,保藏机构的菌种并不等于生产菌种,所以别指望买到的菌种就是高活性菌种

如果发现菌种退化,怎么办?微生物育种,育种是微生物学最重要的一课,在复习笔记14:微生物诱变育种技术一文中包含部分内容,有需要的话,可以再出一篇。
祝您好运!有问题请留言。

往期内容推荐

菌种传代次数必须在5代以内?

无菌技术“规范”操作指南

浅谈“灭菌知识和技巧”

“微生物菜谱-培养基”精选策略

本公众号将长期致力于“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学习和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研究”,希望有需要的同行、感兴趣的朋友加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源于教材和网络,仅供学习,若有商业用途,需自行联系作者咨询,或获得手册版权方许可。

微生物知识库
微生物理论知识学习和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