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氏小管,又叫德汉氏小管或发酵小套管。杜氏小管产气试验是一种微生物试验中常用的方法,一起重温经典,温故知新。给大家分享的是我平时做实验的操作流程,如果有问题的话请留言,互相交流一下。
一、杜氏小管产气试验和糖发酵试验
杜氏小管,一种玻璃小导管。一端封闭,另一端开口,可以插入到试管中。
这两个试验中都需要用到杜氏小管,也都是为了观察产气情况。但糖发酵试验中同时还要加入指示剂观察产酸情况。操作上类似。
二、试验原理
杜氏小管产气试验目的在于检测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是否产生气体,气体摸不着看不清,产气量又微弱,在试验中通过在试验试管中放置一个倒置的杜氏小管,微生物一旦产气,气体便会收集到杜氏小管中,就可以直观地观察到微生物(尤其是细菌)是否产气以及产气的量。
三、操作步骤
1.菌种活化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活化菌种,活化方法参照微生物菌种保藏与活化技术指南:收藏必备手册和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全攻略相关内容。
2.培养基制备
参照“微生物菜谱-培养基”精选策略相关内容配制培养基,分装到合适的试管中,编号,灭菌。
3.接种
待冷却后,用接种环挑取活化好的菌种或菌液转移至试管培养基中,混匀,对照组不接种。
4.放置杜氏小管
首先,用无菌医用注射器吸取培养液,针头朝上排空其中空气,然后将针头伸到杜氏小管底部,慢慢将培养液推入杜氏小管内直到液面凸起,再至过量以至培养液润湿杜氏小管外表。
或者将试管内壁湿润后,用镊子夹起杜氏小管,轻轻放置在试管内壁,让其自动慢慢滑入试管底部。如果不行,可以助推。盖上试管盖。
将准备好的试管放置于适宜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培养结束后,观察杜氏小管内是否有气泡产生。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记录为“+”;如果没有气泡,则记录为“-”。
四、注意事项
在有关教材中,培养基灭菌前将杜氏小管放入试管中,跟试管一起灭菌。这种方法既不容易染菌也方便操作。但这种方法特别容易有气泡,影响试验结果。
本试验采用杜氏小管跟培养基一起灭菌,接种后将杜氏小管放入试管中,基本不会因为气泡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过程中,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可以参照无菌技术“规范”操作指南相关内容。
这里主要指温度,当然也要考虑湿度、光照等培养条件。这些需要根据微生物种类严格控制,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在培养之前要观察杜氏小管内是否有气泡,如果有气泡,重新放置杜氏小管,或重新做实验。如果没有气泡再进行培养。
参考资料:
孙智杰,刘芳编. 基础微生物学实验指导[M]. 2022
游玲主编. 生物工程基础实验[M]. 2023
范俐编. 微生物学基础与实验技术[M]. 2012
往期内容推荐
本公众号将长期致力于“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学习和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研究”,希望有需要的同行、感兴趣的朋友加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