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染色法

文摘   2024-12-24 18:06   北京  
革兰氏染色法(Gram Staining)是细菌学中广泛使用的一种鉴别染色法。这种染色法利用细菌细胞壁上的生物化学性质不同,将细菌分成两类,即革兰氏阳性(Gram PositiveG+)与革兰氏阴性(Gram NegativeG-)。

一、实验原理

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壁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革兰氏阳性菌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较多且交联致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脱色处理时,因失水反而使网孔缩小,再加上它不含类脂,故乙醇处理不会出现缝隙,因此能把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仍呈紫色。(记忆口诀:杨紫)

革兰氏阴性菌因其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且交联度差,在遇脱色剂后,以类脂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松散的肽聚糖网不能阻挡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因此通过乙醇脱色后仍呈无色,再经沙黄等红色染料复染,就使革兰氏阴性菌呈红色。

二、染液的配制

1.结晶紫染液:结晶紫乙醇饱和液(结晶紫2g溶于20mL95%乙醇中)20mL1%草酸铵水溶液80mL,将两液混匀置24h后过滤即成。 

2.卢戈氏碘液:0.33g,碘化钾0.66g,蒸馏水100mL。先将碘化钾溶于少量蒸馏水中,然后加入碘使之完全溶解,再加蒸馏水至100mL即成。配成后贮于棕色瓶内备用,如变为黄色即不能使用。 

3.95%乙醇:用于脱色。

4.番红溶液:番红O2.5g95%乙醇100mL,溶解后可贮存于密闭的棕色瓶中,用时取20mL80mL蒸馏水混匀即可。

三、应用

应用于细菌检测,细菌的鉴别和分类,病毒的检测以及生物样品的特性分析。

四、实验步骤

革兰氏染色法一般包括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等四个步骤,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固定,操作同上;
2.:滴加草酸铵结晶紫染色1min,水洗;
3.媒染:滴加革兰氏碘液(碘-碘化钾溶液)染色1min,水洗;
4.:滴加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约45s后水洗;
5.:滴加番红染液染色3min,水洗并使之干燥;

6.镜检革兰氏阳性菌呈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呈

五、影响因素及注意事项

1.假阴性
选用活跃生长期菌种染色,老龄的革兰氏阳性细菌会被染成红色而造成假阴性。
脱色是革兰氏染色是否成功的关键,脱色不够造成假阳性,脱色过度造成假阴性
2.假阳性
涂片不宜过厚,以免脱色不完全造成假阳性。

3.涂片加热

如用火焰固定涂片时,将涂面向上,通过火焰数次,以手接触玻片,稍感烫手时即可。要防过热,否则使细菌变形或影响染色反应。

往期内容推荐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方法大全
细菌的鞭毛染色
青霉、曲霉、毛霉等常见丝状真菌的形态观察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和死、活细胞鉴定

细菌染色方法,超详细实验指南

本公众号将长期致力于“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学习和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研究”,希望有需要的同行、感兴趣的朋友加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注:部分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内容源于教材和网络,仅供学习,若有商业用途,需自行联系作者咨询,或获得手册版权方许可。

微生物知识库
微生物理论知识学习和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