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生物学中,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的结果有两种,第一,有机分子分解后形成了新的物质,第二,新的物质将不同微生物联系在一起,或利用或抑制,也就是他们间的物质基础。
这些都基于不同生物体内不同的酶系统,不同的酶系统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不同,导致代谢产物也不一致,所以,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也被作为细菌鉴定和分类的主要内容之一。
IMViC是吲哚试验(indol test)、甲基红试验(methyl red test,MR试验)、伏-波试验(Vogen-Prokauer test,V-P试验)和柠檬酸盐利用试验(citrate test)4个实验的缩写,其中,i是在英文中为了发音方便而加上去的。
1.实验目的
3.详细操作步骤
(1)配制培养基:配制蛋白胨培养基,分装到相同的试管中,并加入杜氏小管。参照“杜氏小管产气”试验相关内容。
(2)添加单糖:将葡萄糖、乳糖等分别加入到蛋白胨培养基内,使其终浓度为10g/L。参照“微生物菜谱-培养基”精选策略相关内容。
(3)接种:将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按照液体接种方法分别接种于上述培养基管中,标记。
(4)培养:放置于37℃培养箱中培养18-24h。
1.实验目的
吲哚实验是一种常见的生理生化实验,通常用于检查某种有机物质中是否存在芳香族化合物。
3.实验详细操作步骤
(1)配制培养基:配制蛋白胨培养基,分装到相同的试管中,并加入杜氏小管。参照“杜氏小管产气”试验相关内容。
(2)接种:将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按照液体接种方法分别接种于上述培养基试管管中,标记。
(3)培养:放置于37℃培养箱培养18-24h后,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加10-20滴乙醚,震荡数次后静置3min。
(4)添加吲哚试剂:每管沿管壁缓缓加入3-5滴吲哚试剂于培养液面上,待1-2min后观察。
(三)甲基红试验
2.实验原理
3.详细操作步骤
(1)分别将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接种于两支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中。
(2)放置于37℃培养箱培养18-24h,取出,分别滴加2-3滴甲基红试剂,混匀,观察结果。
(四)伏-波试验
1.实验目的
主要用于鉴别某些能发酵葡萄糖产生丙酮酸的细菌,特别是那些能够产生大量丙酮酸的细菌。
2.实验原理
3.详细实验步骤
(五)柠檬酸盐利用实验
1.实验目的:
2.实验原理
柠檬酸盐为唯一碳源,磷酸铵为唯一氮源,细菌分解培养基中的柠檬酸盐、磷酸铵后产生碱性化合物,使培养基pH升高。因此,可根据能否利用柠檬酸盐来鉴别细菌。
3.详细实验步骤
(1)配制培养基:
(2)接种:分别将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接种于两支柠檬酸盐斜面培养基中。
(3)培养:放置于37℃培养箱,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
(4)预期结果:
大肠杆菌:-(无菌苔生长,培养基不变色)。
(六)淀粉利用实验
1.实验目的
主要用于鉴别微生物对淀粉的利用能力。
2.实验原理
微生物对大分子物质如淀粉不能直接利用,必须依靠产生的胞外酶将大分子物质分解,才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
3.实验步骤
(1)配制淀粉培养基:
(2)接种:分别接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至淀粉固体培养基上,标记,注意接种长度尽量相等。
(3)培养:放置于37℃培养箱培养18-24h后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4)添加碘液:滴入少量鲁氏碘液,轻轻旋转平板使碘液均匀铺满整个平板。
4.预期结果
三、注意事项
1.该实验内容中所涉及菌种是作为生理生化反应的对比菌种,重点注意避免发生交叉污染和标记错乱的现象。
2.使用酒精灯时需要特别注意操作安全。
3.70%乙醇、乙醚等化学试剂可以燃烧,需要远离明火。
4.单糖发酵试验部分,在接种后需要注意请缓摇动试管时避免气泡进入倒置小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