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和死、活细胞鉴定

文摘   2024-12-27 18:31   北京  

看到这个话题,相信很多人应该深有感触,前段时间网络很火的“真假酵母”,很多宝子们应该都看到过,触目惊心,黑手无处不在呀。这篇文章前面发过一次,再次发表出来,补充了部分内容,希望更多的人看到,原来没写好的文章,后续也会陆续补充内容,学会的忽略,没学会的继续,我们一直保持ing状态,加油!

据说假酵母里参杂了许多“载体”,暂且这么叫,具体成分不清楚,很多载体是一些不起作用的成分,如果按照正常量来使用,酵母粉也就起不到原有的作用,实际上酵母粉被稀释。

言归正传,这一节主要学习酵母菌的形态观察的方法。为什么要跟细菌和放线菌的形态观察分开呢?说到底,大小不一样,采取的方式方法就有所不同,一起学习一下。

一、实验原理

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一般呈卵圆形或圆形,主要以出芽生殖进行无性繁殖,也可进行有性繁殖。

酵母菌的观察可以采用细菌染色方法,参照细菌染色方法,超详细实验指南关内容,采用该方法细胞容易变形。

由于酵母菌的细胞比较大,在这里我们采用直接观察法、稀碘液观察和亚甲基蓝染色进行观察,采用亚甲基蓝染色还可以鉴别酵母菌的死、活细胞。

由于亚甲基蓝是一种无毒性的染料,活酵母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可以将亚甲基蓝从蓝色变成无色,而将死细胞染成蓝色,从而将死、活细胞区分开来。

二、染液的配制

0.1%吕氏碱性亚甲基蓝:

A液:称取0.6g亚甲基蓝溶于30mL95%乙醇中,溶解;
B液:称取0.01gKOH溶于100mL蒸馏水中,溶解;

将A液和B液混匀即可。

三、应用

1.鉴别死、活细胞,粗略统计死活细胞比例。

2.观察酵母菌形态。

四、操作步骤

1.直接观察法

(1)操作步骤

取清洁干净的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无菌水,挑取少量酵母菌菌体放入无菌水中,混匀。

用镊子夹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45°角切入,缓缓放下使盖玻片在菌液上,静置3min后,在高倍镜下观察酵母菌形态、出芽生殖过程。

(2)操作技巧

a.事先用酒精浸泡载玻片,除去表面油渍和污渍。
b.无菌水应该是无菌生理盐水,不宜太多。
c.少量酵母菌是多少?用接种环轻轻蘸取半环或更少。

d.缓慢放下盖玻片,如果有气泡,可以轻叩,将气泡赶出去,如果气泡太多,就只能重新制片。

e.一定要静置,让酵母菌沉淀,便于观察。

f.酵母细胞较大,在高倍镜下可以清晰地看到菌体形态,如果想更清晰地看清菌体形态和出芽生殖过程,也可以在盖玻片上面滴加香柏油,在油镜下观察。(不是标准操作,仅供参考)

2.稀碘液染色观察

(1)操作步骤

取清洁干净的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菌悬液。

用镊子夹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45°角切入,缓缓放下使盖玻片在菌液上,静置3min。

在盖玻片一侧滴加一滴稀碘液,用吸水纸在另一侧吸取,直至稀碘液覆盖整个盖玻片。

静置2min,在高倍镜下观察酵母菌形态、出芽生殖过程。

(2)操作技巧

a.菌悬液浓度不宜太高,比如,OD=1~2。
b.稀碘液要滴加至盖玻片一侧,吸水纸在对侧拉开,实际操作中只要能覆盖整个盖玻片即可。
c.染色时间不宜过长。

3.亚甲基蓝染色观察

(1)操作步骤

取清洁干净的载玻片,在载玻片中央滴加一滴亚甲基蓝染液,挑取少量酵母菌菌体放入染液中,混匀。
用镊子夹取一块盖玻片,先将一边与菌液接触,45°角切入,缓缓放下使盖玻片在菌液上。
将上述载玻片静置,约3min,在高倍镜下观察酵母菌形态、出芽生殖过程,区分死、活细胞。

染色约30min后,再次观察酵母菌形态和细胞死活情况。

(2)操作技巧

a.活酵母呈无色,死细胞呈蓝色。

b.挑取酵母菌不宜过多。
五、注意事项

1.盖盖玻片不能平放,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

2.染色后要静置几分钟,一边染色一边沉淀细胞。

3.染液不宜沾到手上,不易清洗。

4.酵母细胞比较大,用高倍镜观察即可,也可以用油镜观察。

5.用完显微镜,要擦拭干净镜头。

往期内容推荐

细菌染色方法,超详细实验指南

抗生素的主力军-放线菌的代表种属和形态观察

酵母菌的形态观察和死、活细胞鉴定

青霉、曲霉、毛霉等常见丝状真菌的形态观察

细菌的鞭毛染色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方法大全
本公众号将长期致力于“微生物学理论知识学习和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研究”,希望有需要的同行、感兴趣的朋友加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注:内容源于教材和网络,仅供学习,若有商业用途,需自行联系作者咨询,或获得手册版权方许可。

微生物知识库
微生物理论知识学习和微生物发酵技术应用
 最新文章